許宵 徐天悅 金美滋 戴妍 王亞辰
摘要:在循環農業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循環農業評價指標體系也不斷得到完善。文章旨在從宏觀層面構建一套循環農業評價指標體系的模型:采用一級、二級、三級指標對區域內循環農業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并從高郵市當下循環農業發展的實際狀況出發列舉一些評價指標、以AHP法為例計算一級指標各項的權重。
關鍵詞:循環農業;評價指標;高郵市;AHP法
一、研究背景
(一)循環農業評價指標體系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循環農業已然成為當下中國農業領域的熱點,循環農業的理論研究與實地實踐如日中天。與此同時,如何構建一套或若干套合理的循環農業評價指標體系也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F選取一些學者對循環農業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成果列于表1中,供讀者參考。
(二)高郵市循環農業發展現狀
高郵市(縣級市,隸屬于江蘇省揚州市)地處長江三角洲的江蘇省中部,當地的水產養殖和農作物種植發展較好。近年來,高郵市不斷發展“稻+N”生態種養模式:在稻田中放養蝦、魚、蟹、鴨等其他水產動物,水稻與水產動物互惠互利,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二、模型構建
由表1可以看出,循環農業評價指標體系是動態變化的,而且同樣的一套評價指標體系在其它的地區可能不適用。為了使研究的問題和得到的結論更具有普遍性,本文旨在從宏觀層面上構建一套循環農業評價指標體系的模型,模型的具體內容如下。
采用一級、二級、三級指標對區域內循環農業發展狀況進行評價。其中一級指標共計M項,二級指標共計N項,三級指標共計Q項。用αi表示一級指標各項的權重,用bijk表示第i項一級指標的第j項二級指標的第k項三級指標的分數,用xijk表示對應第i項一級指標的第j項二級指標的第k項三級指標根據實際情況給出的具體分數。那么,最終的分數可以表示為:
其中:m表示一級指標的總個數,ni表示第i項一級指標包含的二級指標的總個數,qij表示第i項一級指標的第j項二級指標包含的三級指標的總個數。
需要指出的是,上式需要滿足以下幾項約束條件:
其中:前三項約束條件是滿足的個數要求(一級、二級、三級指標的總個數分別為M、N、Q),后兩項約束條件是滿足的比重要求(權重和為1或者分數和為100)。
三、模型思考
由最終的分數的表達式可以看出,要想更準確地進行評價,關鍵有兩點:一是評價指標要全面,也即M、N、Q(滿足M≤N≤Q)的數值要盡可能地大,這體現為考慮的因素更多、更充分;二是各項指標的權重要恰當,也即αi、bijk的數值要盡可能地準確,這體現為考慮的因素更合理、有效。
(一)確定全面的評價指標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所謂的“五位”是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共五個方面的建設,在新時代,全面協調推進五位一體建設十分重要。
有鑒于此,可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作為評價高郵市循環農業的五個一級指標(即取M=5),針對每個一級指標進而再詳細地給出與評價循環農業有關的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在循環農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上需要指出的是:首先必須考慮循環農業的特點,要基于循環農業的基本內涵來構建指標,循環農業的評價指標體系應與農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或者生態農業評價指標體系有明顯區別;其次,雖然評價指標越多,能反映循環農業發展狀況的信息也越全面,但從可操作、易獲取的角度來看,評價指標的數量并非越多越好。根據高郵市當下循環農業發展的實際狀況,列舉一些評價指標如表2所示,所列指標僅供參考。
(二)確定恰當的評價指標權重
可以采取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權法(entroy method)等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從而實現對區域內循環農業發展水平的科學評價。下面對以上三種方法作簡要介紹。
德爾菲法又稱專家咨詢法,以通信形式反復征詢專家意見直至得到滿意的結果,是常用的一種定性預測方法。該法要求所選的專家要有代表性,即對研究的主題具有一定的認識、自身具有豐富的經驗、能夠提供較為深刻的見解。層次分析法由美國運籌學家托馬斯·塞蒂 (T.L.Saaty)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化、層次化的分析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過建立判斷矩陣、排序計算及一致性檢驗后得到最終評價結果,從而實現將復雜系統的決策思維層次化,因而評價結果具有一定的客觀性、科學性。熵值法是利用評價指標的固有信息來判別指標的效用價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避免主觀因素帶來的偏差,但權重會隨樣本不同而有差異。
(三)實際評分的影響
在確定了αi、bijk(注意,根據構建的模型,bijk是用分數表示的權重,注意要將小數乘以100以轉化為分數)的具體數值之后,具體分數xijk是否能反映實際情況便對最終分數的數值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若具體分數xijk足夠準確,那么根據公式計算得到的最終分數也是足夠準確的,簡言之,該評價模型能夠反映區域內循環農業的實際發展水平。
四、 確定權重實例
采用AHP法確定一級指標經濟、生態、社會、文化、政治各項的權重。
首先,通過兩兩比較判斷一級指標中各項的相對重要性,如表3所示(表3中的數值只是假定的數值,并不具有權威性,這里旨在運用這些數值展示AHP法確定指標權重的具體步驟),進而得到判斷矩陣B:
將判斷矩陣B的每一列正規化,然后按行依次求和,把求和后的向量正規化,得到特征向量W:
W=[0.496? 0.258? 0.131? 0.063? 0.053]T
特征向量W代表的即各項指標的權重,但尚需經過一致性檢驗后才能說明權數分配是合理的。判斷矩陣B的最大特征根λmax、一致性指標CI如下:
在表4中查得n=5時對應有RI=1.12,那么有:
當CR≤0.10時,即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說明特征向量W能夠代表各項一級指標所占的權重,也即:
[α1 α2 α3 α4 α5]T=[0.496? 0.258? 0.131? 0.063? 0.053]T
其中,α1、α2、α3、α4、α5分別表示的是經濟、生態、社會、文化、政治所占的權重。
當然,由于舍入誤差的存在,五個權重值的和為1.001,近似等于1,事實上它們的和是完全等于1的。
五、結語
王康哲等(2018)指出,國內循環農業相關論文中關鍵詞最多的是“循環經濟”,說明目前中國循環農業相關研究首要追求的是經濟效益,而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還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然而,人們對循環農業的認識是不斷深入的,所以循環農業的效益多樣化和效益最大化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在可預見的將來,循環農業會在屬于它的舞臺上綻放光彩。并且,一套或多套更趨于合理、完善的循環農業評價指標體系勢必應運而生。
參考文獻:
[1]趙金龍,何玲,王軍.談循環農業的模式及其評價方法[J].安徽農業科學,2007(06):1766-1767.
[2]李波,張俊飚,李海鵬.湖北省循環農業發展狀況評價與政策建議[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8(01):69-72.
[3]范鳳翠,田玉,李志宏.不同生態區域循環農業發展障礙因素分析與評價——以石家莊市為例[J].河北農業科學,2012,16(09):81-86.
[4]王麗靜,劉秀艷.循環農業評價體系的構建及應用——以邯鄲市為例[J].經濟問題,2013(12):80-83.
[5]尹航. 吉林省循環農業發展研究[D].長春:黃和平,李亞麗,喬學忠.基于IUOCE的農業循環經濟評價及障礙因素分析——以江西省為例[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8,26(06):916-925.
[7]韓玉,龍攀,陳源泉,隋鵬,顧時貴.中國循環農業評價體系研究進展[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3,21(09):1039-1048.
[8]張乃明,張麗,趙宏,韓云昌,段永蕙.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生態經濟,2018,34(11):21-24+46.
[9]潘安興,王芳.基于熵值法的區域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評價——以四川省為例[J].農機化研究,2008(07):44-47.
[10]王康哲,陽濤,陳祎,何春光,盛連喜.循環農業發展模式、評價及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18,57(21):9-15.
*項目信息:河海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農業循環模式研究——以高郵市為例”,項目編號201910294096。
(作者單位:河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