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佳 王桂艷 王健 崔月峰


摘 要:為了篩選出抗寒性較好的水稻品種,本試驗選擇42個水稻新品種、新品系進行抗寒試驗。結果表明:在冷水處理下,株高及產量構成因素都呈下降趨勢,綜合來看,“北粳A3”、“北粳A4”、“鐵粳1507”、“北粳A1”、“鐵粳11”、“北粳B2”、“新粳7號”抗寒性較好。
關鍵詞:水稻抗寒性;農藝性狀;產量
中圖分類號:S511.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1130002
為促使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高水稻綜合生產力,加大新品種的抗逆性研究,特別是抗寒性研究,引導農民種植抗逆性強的水稻新品種,鐵嶺農科院在開原市農科所開展水稻新品種抗寒試驗工作。按照相關要求和部署,今年安排了42個水稻新品種、新品系進行抗寒試驗,篩選出抗寒性較好的品種(系)應用于生產,以提高環境變化對品種的影響。
1 參試品種
參試品種由沈陽農業大學、寧夏農林科學院、新疆農業科學院、丹東農業科學院、鐵嶺市農業科學院等5家單位提供的新品種(系),共計42份。
2 田間試驗設計
2.1 試驗田情況
試驗田設在開原市興開街小李臺村,土質為中粘土,肥力中上等,深井水單排單灌。
2.2 田間設計
采用對照區(CK)、冷水處理區(CT)按編號順序排列,不設重復。每個參試品種均種植4行,行長4m,小區面積為4.8m2,栽培密度30cm×(13.33~16.67)cm,每穴3~4苗。
2.3 調查項目
記錄田間相關農事操作;并調查抽穗期、齊穗期、成熟期、株高、有效穗及產量構成因素,小區實際收獲計產后折算667m2產量。
3 田間管理情況
3.1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4月10日播種,種子用浸種靈5000倍液消毒。播種量為200g·m-2。拱架大棚普通旱育苗,播種前施壯秧劑200g加磷酸二銨60g·m-2,用丁撲合劑15m2·袋-1拌過篩細土,均勻施床面進行封閉滅草。4月20日出苗,5月15日人工除草1次,并追硫酸銨50g·m-2,澆透水1次。
3.2 本田整地
春季旋耕,深度15~20cm。移栽前用手扶拖拉機靶平。
3.3 全層配方施肥及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措施
在泡田水整平后,將基肥復合肥(12-15-15)25kg·667m-2加尿素10kg·667m-2撒施田面,再進行一次水耙地,將肥料混拌在耕層中,進一步耙平田面。
5月29日插秧,6月5日結合施除草劑追分蘗肥碳酸氫銨15kg·667m-2,施丁草胺175g·667m-2加吡嘧苯噻酰40g·667m-2進行藥劑滅草;7月3日調整肥,硫酸銨10kg·667m-2。
6月8日、6月25日分別用維稻100mL·667m-2、稻本100mL·667m-2藥劑防治稻水象甲和二化螟、三化螟、粘蟲2次。
3.4 水層管理
生育前期對照區、試驗區均以淺水層灌溉為主,7月5日開始試驗區以4cm深水小井分5個進水口進行灌溉,24h不間斷邊灌邊排,水深保持10cm以上,進水口溫度10~12℃,出水口溫度18℃,持續灌溉至8月5日,8月5日后同對照區一樣同大田管理,灌漿后期采取淺、濕、干交替灌溉。
4 試驗結果分析
4.1 氣象條件
2019年4—9月≥10℃活動積溫3356.2℃,比歷年3229.9℃多126.3℃;日照時數1351.3h,比歷年1380.2h少28.9h;降水量793.7mm,比歷年584.3mm少209.4mm。屬于高溫年份。全年總體降水偏多,但是8月中下旬、9月上旬(此時正是灌漿期)連續陰雨天氣對水稻不利,9月下旬溫度高,對水稻晚熟生長有利。
4.2 參試品種的綜合評價
在冷水處理下,株高及產量構成因素都呈下降趨勢,其中株高降低9.6~50.1cm,降幅為8.9%~43.3%;穗長減少0.5~8.7cm,降幅為2.9%~41.8%;每穗總粒數減少7.2~86.1粒,降幅為7.7%~60.2%;結實率降幅為23.0%~90.8%;千粒重降低0.5~8.0g,降幅為1.9%~25.0%,產量降低196.8~567.0kg·667m-2,降幅為38.9%~96.8%。
綜合來看,“北粳A3”、“北粳A4”、“鐵粳1507”、“北粳A1”、“鐵粳11”、“北粳B2”、“新粳7號”抗寒性較好,減產38.9%~44.9%,屬于第1層次;“北粳B4”、“北粳B6”、“北粳B9”、“丹1733”、“北粳A6”、“新農粳3號”、“北粳A6”、“丹粳15”抗寒性次之,減產45.2%~52.4%,屬于第2層次;“北粳B8”、“北粳A5”、“北粳A10”、“丹719”、“鐵粳20”、“鐵粳1743”、“北粳A7”、“北粳A9”、“丹858”、“新策粳2號”抗寒性一般,減產54.2%~65.5%,屬于第3層次;“新農粳伊4號”、“北粳B1”、“鐵粳7”、“丹175”、“北粳A8”、“優育207”、“丹粳13”、“鐵粳17”、“新策粳1號”、“優育205”抗寒性較差,減產66.9%~79.4%,屬于第4層次;“優育204”、“優育208”、“北粳B10”、“北粳B7”、“北粳B3”、“北粳B5”抗寒性特差,減產82.7%~96.8%,屬于第5層次。
參考文獻
[1]向紹玲.淺析高寒山區水稻種植的發展策略[J].農民致富之友,2015(06):94.
[2]任永波,段擁軍.作物抗寒性鑒定指標的分類及其應用[J].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02):43-46.
(責任編輯 周康)
收稿日期:2020-06-01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方粳稻優質高產高效新品種培育”(項目編號:2017YFD0100502-4)
作者簡介:黃文佳(1986-),女,碩士,農藝師。研究方向:水稻遺傳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