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忠 牟東嶺 郭萍 黃健華 周雯文 羅紅衛



摘 要:以黔西高海拔地區(平均海拔超過1000m)種植獼猴桃為例,采用高標準的基地建設方法,研究了當地獼猴桃適宜性和前4a所有的資金投入以及產出效益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種植區域晝夜溫差大、紫外光線強、雨量充沛等獨特的氣候條件,有利于果實發育、糖分與次生代謝產物積累,是高品質獼猴桃最佳產區之一。在適宜種植獼猴桃的區域,分析投入產出率,第3年為98.68%,第4年為272.96%,該基地從第4年開始盈利。
關鍵詞:獼猴桃;黔西;高海拔,適應性;效益分析
中圖分類號:S66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1130044
獼猴桃果實具有混合風味、清香可口,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C,盛譽為“水果之王”、“世界珍果”。果實鮮食適合大眾口感,加工又能提升經濟價值。貴州作為我國獼猴桃分布中心之一,我國目前發現獼猴桃種和種下分類群,有1/3均可在貴州省找到。2016年以來,貴州獼猴桃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在助力脫貧攻堅、促進農民增收、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全省獼猴桃栽培總面積超過4萬hm2,產量達到21萬t以上,分別躍居全國第3和第4,主栽品種為“貴長”和“紅陽”等[1-5]。
黔西縣作為國家貧困縣(目前已出列),將獼猴桃產業作為重要的長線扶貧產業,全縣長遠規劃發展高標準獼猴桃產業0.4萬hm2。借助全省獼猴桃產業集群式發展的勢頭,在產業結構調整助力脫貧攻堅、謀劃可持續產業穩固農民收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快速發展獼猴桃產業的同時,積極引導從公司規模發展到帶動周邊百姓集體種植,走一條健康產業發展道路。本文從獼猴桃流轉土地建園開始,將前4a所有的資金投入以及產出效益進行分析研究,為在高海拔地區發展獼猴桃產業在投入環節上提供投入分配建議,也在收入環節進行分析,為經營主體發展獼猴桃產業增加信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作物為獼猴桃,砧木為野生獼猴桃,接穗為“貴長”品種。
1.2 試驗地概述
試驗地點在黔西縣林泉鎮海子村,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溫度13.8℃,最高溫度32℃,最低溫度2℃,7月平均氣溫23.2℃,年均降雨量1005mm,年均日照時數1348.9h,無霜期264d;地形以壩地為主,起伏不大,海拔1250~1300m,土質以黃壤、黃色石灰土為主,氣候及光熱水肥條件適宜獼猴桃生長。
1.3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6年1月—2019年12月進行,為4個自然年。面積為200個667m2,采用“T”型架,株行距2.3m×3.5m,定植82株·667.7m-2。
每年均對獼猴桃的長勢進行觀察,并進行相關指標的記錄和測定。
1.4 試驗方法
試驗設在小于25°的向陽緩坡地,第1年進行整理、栽植,第2年進行上架、整形,第3年試掛果,第4年進入盛果期。整個過程對土地、植株生長、投入資金等項目進行調查,并對各個項目的化肥情況進行記錄;從掛果期開始調查記錄獼猴桃產出和價格情況。
2 結果與分析
2.1 1~4a黔西高海拔地區獼猴桃的基地建設及生長表現
由表1可以看出,隨著時間推移,基地建設項目數量呈減少趨勢,植株處理項目數量呈增加趨勢。由此可見,基地建設的基礎工作主要集中在第1年,而隨著植株的生長,在田間植株管理方面的用工開始逐漸增多。在結果方面,從第3年開始試掛果,第4年進入盛果期。綜合評價每年植株的表現情況都是“好”。
2.2 第1年各項目的資金投入分析
按照第1年各項目實施的先后順序,依次為租地,整地,搭建設施,栽砧木,肥水管理,田間管護等。所有費用按照每200個每667m2計算。由表2可以看出,租地都是按年結算,按照合同約定為500元·667m-2·a-1,同時每3a遞增10%,因此第1年共花費租地費100000元。由于土地在租賃之前常年種植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因此需要進行整地。用挖機進行全園深翻,再通過施用有機肥、微生物菌劑和土壤調理劑進行土壤改良,最后進行開箱,每項花費分別為160000元、160000元、40000元,共計360000元。獼猴桃種植需要搭架,本試驗地采用的是搭“T”架,搭架所用的水泥樁和鋼絲分別需要366000元和211200元,合計577200元。滴灌設施是建設高標準獼猴桃基地必不可少的,共花費240000元。第1年栽植砧木花費114000元。在肥水管理方面,第1年購置了一套抽水、蓄水設施,滿足每200個每667m2需要300000元;補充植株營養的水溶肥、促進根部
生長的海藻肥分別需要36080元、19000元;由于基地附近有一個常年有水的湖,因此抽水只需要交1元·t-1的電費,每667m2需水1t,共200元。依據“以草抑草”原則,每年都撒種綠肥,花費27200元。第1年病蟲害相對較少,綠色防控方面使用符合要求的藥品、黃藍板等,需要13200元。在其它需要人工的方面,如定期除草、綠肥還田、田間臨時用工等,需要花費112000元。除了聘用80元·d-1的臨時工外,基地還常年聘用2名管理人員,每年花費130000元。以上各項目資金共需投入2028880元。
由表3可以看出,由于基礎建設投資方面有折舊年限問題,如搭“T”架,滴灌設施,抽水、蓄水設施,按照8a的折舊年限,這3項的投入分擔到每年的費用為138900元。若考慮折舊年限這一因素,第1年各項目投入的資金將降低到1050580元。
2.3 第2年各項目的資金投入情況
由于第2年開始不用再進行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主要在續租土地和田間管理上。由表4可以看出,續租土地需要100000元。由于第2年開始增施有機肥,在肥水管理方面所用花費需要290760元。第2年年初以芽接的方式嫁接“貴長”品種,花費32400元。撒種綠肥需要27200元。隨著植株的生長,伴隨著病蟲害的發生幾率開始增加,第2年綠色防控所需資金比第1年多,需要24800元。第2年的田間管護包括定期除草、定型、上架、綁曼等,需要的人工開始增多,需要208000元。管理人員工資130000元。以上各項目資金共需投入813160元。
2.4 第3年各項目的資金投入和獼猴桃產出情況
隨著獼猴桃進入初果期,肥水方面開始施起到壯果作用的高鉀肥,同時用水量也開始加大;綠色防控方面也因為開始掛果增加了投入;田間管護方面又增加了人工授粉、修剪、采摘果實等環節,也增加了用工量。由表5可以看出,續租土地需要100000元,肥水方面花費329500元,撒種綠肥花費27200元,綠色防控花費48000元,田間管護花費272000元,管理人員工資130000元。以上各項目資金共需投入906700元。
由表6可以看出,2018年獼猴桃開始試掛果,10月采摘,1個月內可以全部采摘完畢。通過田間測產,初果期采摘量為526.93kg·667m-2,其中標準果占85%,當時當地的平均出田價9元·kg-1;一般果占12%,平均出田價7元·kg-1;次果占比3%,這部分不銷售。以上銷售收入合計894726元。
2.5 第4年各項目的資金投入和獼猴桃產出情況
由表7可以看出,第4年開始,按照土地租賃合同每3a遞增10%,續租土地需要110000元。肥水管理方面,與第3年相比項目沒有增加,有機肥的用量增加了,需要419700元。撒種綠肥需要27200元。綠色防控需要48000元。田間管護也增加了疏花疏果、果實套袋等,用工量增加,需要360000元。管理人員工資130000元。以上各項目資金共需投入1094900元。
由表8可以看出,2019年獼猴桃開始進入盛果期,通過田間測產,盛果期采摘量為1539.2kg·667m-2,隨著種植技術的提升,與初果期相比,盛果期的標準果占比增加,一般果和次果的比例降低;標準果和一般果的出田價都有所增加。其中標準果占86.5%,當時當地的平均出田價10.2元·kg-1;一般果占11.5%,平均出田價7.7元·kg-1;次果占比2%。以上銷售收入合計2988664元。
3 討論與結論
在不考慮折舊問題的情況下(設為A),1~4a的投入資金分別是2028880元、813160元,906700元、1094900元,合計4843640元。在加入折舊的因素(設為B),第1年的投入資金變成1050580元,減少978300元,投入合計變為3865340元。在產出方面,前2a沒有產出,第3年收益894726元,第4年收益2988664元,合計收益3883390元。在A情況下,產出收益不能抵過投入資金,缺少960250元。在B情況下,產出收益則超投入資金18050元。
情況A,第1年用料與用工的比值為3.00∶1;情況B,第1年用料與用工的比值為2.38∶1。說明第1年在搭獼猴桃架、購置抽水及滴灌設施方面需要投入的資金較大,如果將這部分投入分擔到折舊的年限里,用料與用工的比值則會變小。2~4a用料與用工的比值分別為1.22∶1、1.17∶1、1.16∶1,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說明從第2年開始,隨著獼猴桃的生長,從修剪到花果管理,再到采摘,用工量開始逐漸增多。
從投入產出率的角度分析,第3年為98.68%,第4年為272.96%。情況A時,前4a的投入產出率為80.18%;情況B時,前4a的投入產出率為100.47%。由此可以預測第5年的投入產出比和第4年的相近,且會略有增加;前5a的投入產出率在A、B兩種情況下都會超過100%,獼猴桃基地開始全面盈利。
綜上所述,獼猴桃在黔西高海拔地區(平均海拔超過1000m)種植,該區域具有晝夜溫差大、紫外光線強、雨量充沛等獨特的氣候條件,非常利于獼猴桃的生長發育、果實營養及風味物質積累[2],是業內專家公認的全球高品質獼猴桃最佳產區之一,因此獼猴桃在此地的適宜性好。通過對獼猴桃基地前4a進行效益分析,得出如果某地適宜獼猴桃種植,第4年開始盈利。
參考文獻
[1]楊軍,胡保成.貴州獼猴桃發展與市場分析[J].西南園藝,1998,26(04):20-21.
[2]馬紅葉,黃偉,萬明長,等.貴州獼猴桃產業提質增效技術環節與對策分析[J].北方園藝,2019(14):140-145.
[3]萬明長,羅克明,石樂娟,等.紅陽獼猴桃引種試驗示范[J].貴州農業科學,2008,36(01):63-64.
[4]邵宇,冷云星.貴州獼猴桃產業發展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耕作與栽培,2016(05):66-68.
[5]黃宏文,王圣梅.獼猴桃高效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 李媛媛)
收稿日期:2020-10-19
基金項目:畢節市農業科技項目“黔西獼猴桃提質增效關鍵技術及品牌提升研究”(項目編號:畢科合字[2017]34-3號)
作者簡介:周金忠(1986-),男,碩士,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經濟作物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