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程偉


摘 要:通過對封育小班面積實地核實和樣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對淄川區5a來封山育林成效進行了調查分析。調查結果顯示:封育成效合格面積6709.25hm2,成效合格率為97.93%;封山育林成效明顯、質量優良,各項質量指標均達到預期目標。
關鍵詞:淄川區;封山育林;成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S75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1130024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植被的自我更新能力,在自然條件適宜的區域,實行定期封山,通過禁止墾荒、放牧、砍柴等人為的破壞活動,以恢復森林植被的一種育林方式。同時也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的育林方式。根據實際情況可分為全封、半封、輪封。通過封山育林可以保存并繁育許多鄉土樹種,有利于維護自然生態平衡,更好地發揮森林多種效益。淄川區于2016年根據《封山育林技術規程》,結合淄川實際,依據不同的封山育林條件和封育目的,結合林地小班的位置、立地條件、植被覆蓋狀況及當地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實施封山育林。封育類型主要為灌木型、灌草型2種封育類型,實施封山面積6851.15hm2,涉及龍泉鎮、昆侖鎮、羅村鎮、太河鎮、西河鎮、洪山鎮、嶺子鎮、寨里鎮8個鎮,共94個封育區,104個村,839個小班。封育期滿后,于2020年7—9月,組建調查組對封山育林工作進行了成效評價,結果顯示,封育成效合格率為97.93%,封山育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區域概況
淄川區位于山東省淄博市中部,版圖面積960km2。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區,南高北低,東西高中間低,呈簸箕狀。山區分布在區內西南部及東部,屬泰沂山區北坡,多數山峰高度在海拔500m以上,其中黑石寨最高,海拔923m。屬暖溫帶季風區半干旱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其大陸度64%。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熱同季。土壤以石灰巖形成的褐土為主,有少量棕壤分布,有2個土類,4個亞土類,10個土屬,35個土種。
2 封育規劃
2.1 封育原則
2.1.1 生態優先原則
在不影響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的前提下,充分保護封育區內各類天然的灌木、幼樹、幼苗及草本,營造近自然的生長環境。
2.1.2 因地制宜,分類實施原則
根據封育區地形、土壤厚度、植被種類,合理劃分封育類型。
2.1.3 以封為主,封育結合的原則
封育期間適時對幼樹幼苗進行撫育管護及病蟲害防治。
2.2 封育對象
對遠山、瘦山、瘠薄山、交通不便及立地條件較差、不適宜造林和造林難度大、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地段全面實施封山育林。主要包括荒山荒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其它無立木林地。
2.3 封育設計
2.3.1 封育方式
全封,即封育期間禁止除實施育林措施以外的一切人為活動的封育方式。
2.3.2 封育類型
灌木型或灌草型。
2.3.3 封育年限
4~5a。
2.3.4 封育區分布情況
淄川區封山育林區共92個,各鎮個數差別大,其中太河鎮封育區最多為37個,羅村鎮最少2個(圖1);封育區面積差別明顯,太河鎮最多,為2634.45hm2,羅村鎮最少,僅有88.65hm2(圖2)。
2.4 封育措施
2.4.1 封山育林碑
在封育區周邊明顯處,如主要山口、溝口、主要交通路口等設立固定封山育林碑,正面標明工程名稱、封育區四至界限、建設年限、管護組織、管護人員、建設單位等內容。碑背面書寫管護公約,內容主要為禁止放牧、割草、樵采,禁止放火燒山,禁止濫砍濫伐、亂采亂挖,禁止開山采石、采礦等。標牌最低標準為寬1.2m、高1m、厚0.15m以上,鋼筋水泥預制板或磚混結構。
2.4.2 封山育林界樁
封育區無明顯邊界或無區分標志物時,要設立界樁以示界線。界樁一般設立在小班分界處、邊界明顯轉彎處等位置,原則上每100m設立1處。可以就地利用碎石壘砌也可以埋置水泥預制品。壘砌的要粉刷涂白,預制的要噴寫封山育林、封山禁牧、護林防火等宣傳標語。界樁標準為寬0.3m、地面以上高0.8m、厚0.15m,鋼筋水泥預制板。石垛標準為高度2m以上,粗度適宜。
2.4.3 實施封山禁牧
為確保封山育林工作順利開展并取得實效,區政府配套出臺了《淄川區封山禁牧管理辦法》,明確了各部門及鎮(街道、開發區)各自職責,對封山育林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標準。
2.4.4 加強巡護管理
對護林員實行網格化管理,劃定管護區域、明確管護目標、實行績效考核。
3 評價方法
3.1 核實小班面積
根據封山育林設計圖表,封育區矢量數據,采用手機GPS定位與奧維地圖相結合的方式,實地核查小班邊界。利用奧維互動地圖手機端及Arcgis矢量數據相結合的方法,確定核實小班面積。
3.2 覆蓋度、郁閉度調查
覆蓋度和郁閉度采用小班目測法、樣地調查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株數調查采用樣圓(方)調查法進行。
3.3 評價標準
以小班為單位進行成效合格評定,具體標準如下。
3.3.1 灌木型
評價指標:蓋度。
評價標準:疏林地、跡地、造林失敗地小班蓋度≥30%的小班為有效封育小班;灌木林覆蓋度提高10%以上。
3.3.2 灌草型
評價指標:蓋度。
評價標準:符合灌木蓋度達不到覆蓋度提高10%以上標準,灌草蓋度40%以上;或草本蓋度增加20%以上條件之一的小班為有效封育小班。
4 評價結果
4.1 作業設計執行情況
《淄川區封山育林(2016—2020年)項目作業設計》設計面積6851.15hm2(灌草型4701.78hm2、灌木型2149.37hm2),839個小班。根據實地核實,封山育林依照作業設計實施,各項工作按照作業設計規定執行。
4.2 封育成效
從表1可以看出,淄川區總體封育成效合格面積6709.25hm2,成效合格率為97.93%。各鎮封育成效合格率均在90%以上,其中,成效合格面積太河鎮最大,為2592.75hm2,羅村鎮最少,為81.53hm2,西河鎮合格率最高,為99%,羅村鎮最低,為91.97%。不合格面積為141.9hm2,其中,太河鎮損失面積最大,為41.7hm2,龍泉鎮損失面積最小,為3.36hm2,損失原因為小班內的部分地塊因土地整理、礦山挖采、項目道路修建致使封育面積有所損失;小班內的部分地塊因人為活動頻繁、放牧、野生動物啃食等因素致使封育效果不佳、封育失敗。從調查評價情況來看,本次封山育林成效質量優良,各項質量指標達到了預期目標。
5 效益評價
5.1 生態效益
通過實施封山育林,封育區原生物種得到保護,植被得到恢復,水土流失大大減少。通過封育形成的林分,為各種動物提供了良好棲息條件,生物種類資源個體總數有所增加[1,2],有效減少森林病蟲害的發生。
5.2 社會效益
封山育林是省時省力,降低投資最好的綠化措施之一,淄川區的封山育林項目實施后的社會效益主要表現為加快了生態環境恢復進程,促進農作物增產,提高了村民收入;提高了山區人民的生活質量,大大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環境;對保持水土流失,涵養水源的作用十分顯著,減少了封育區內的自然災害,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3]。
5.3 經濟效益
淄川區封山育林的成效最明顯的就是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封育區內的農民勞力通過直接參加工程建設的方式,增加了勞務收入。項目建成后,隨著林草及植被蓋度的提高,林下植物資源進一步豐富,給當地群眾提供了豐富林下產品,增加了收入。同時隨著生態環境質量的大幅度提高,促進了太河等山區鎮旅游業的發展,優美的生態環境對吸引游客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帶來投資機會。
6 結論與討論
通過評價結果來看,淄川區采取的封山育林措施是有效的,通過封山育林來加快綠化步伐、恢復植被是可行的。調查中同時發現,存在對封山育林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在封育區內放牧、偷伐林木的情況;部門間規劃不統一、利益沖突等情況。建議:做好宣傳工作,保護封山育林成果;進一步完善落實管護制度,加強管理;部門間交流溝通實現多規合一,科學合理地對森林資源進行經營規劃,實現封育區綠化得到提升,林草植被迅速恢復的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萬斌.安順市雙堡鎮封山育林措施及成效[J].現代農業科技,2015(15):197-199.
[2]孫文娟.大黃山生態退化區封山育林成效研究[J].防護林科技,2020(03):43-45,50.
[3]阿那農.德欽縣封山育林現狀及成效分析[J].綠色科技,2019(07):79-81.
(責任編輯 周康)
收稿日期:2020-10-30
作者簡介:張波(1975-),男,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營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