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 要:通過一系列的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來提升鐵路貨運的管理水平、服務水平及效率稱之為鐵路貨運站信息化。其是以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服務運輸為基礎,并利用計算機設備與網絡來收集各類貨運生產信息,利用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加工、分析、傳遞及綜合以后,來為計劃管理人員的高效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如此保證工作人員可以不受復雜數據處理的束縛。所以可以確定,依托信息技術來優化以往鐵路貨運站管理模式,是鐵路貨運站可以有效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同時對于我國建設高效率、高服務水平的鐵路運輸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關鍵詞:鐵路貨運站;信息化;管理模式
1、我國鐵路貨運信息化的意義
鐵路貨運信息化的本質是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鐵路貨運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在滿足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通過計算機設備和網絡收集各種貨運生產原始信息,通過加工、傳遞、分析、綜合后,為計劃管理人員提供決策依據,使工作人員擺脫繁雜的數據處理工作,為客戶提供優質貨運服務,從而達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鐵路貨運經濟效益的目的。因此,依靠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貨運企業,已成為鐵路貨運增強市場競爭力的主要手段,對我國鐵路貨運的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適應鐵路貨運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鐵路貨運在需求量、貨主結構、運輸組織方式等方面發生了根本變化。鐵路貨運能力長期不能滿足貨運市場需求,運輸能力十分緊張,原有的貨運作業程序和煩瑣的作業方式已遠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鐵路貨運信息化建設能夠進一步優化運輸資源配置,提高貨運效率,縮短貨運時間,是適應鐵路貨運發展的必然要求。
1.2、鐵路貨運參與市場競爭的必要條件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鐵路貨源結構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運價率低的大宗貨物運量快速增長,占總運量的比例逐年提高;而高附加值貨物被公路等其他運輸方式吸引,市場份額下滑趨勢明顯。加快鐵路貨運信息化建設,建立鐵路貨運綜合信息系統,能夠為貨主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方式,最大程度地滿足貨主的需求,增加鐵路貨運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1.3、提高鐵路貨運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21世紀初期,我國確立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方針。鐵路貨運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是鐵路貨運信息手段的現代化,只有實現鐵路貨運信息化,才能準確掌握鐵路貨物的運輸生產情況,做到合理配置鐵路運力資源,管理更加科學高效,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鐵路貨運經濟效益。
2、當前貨運站應用信息系統存在的問題
2.1、貨運站應用信息系統的組成
現在使用的鐵路貨運站應用信息系統主要是鐵路貨運管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綜合應用信息系統,其一般組成是:貨票管理系統、鐵路貨運營銷及生產管理系統、大節點追蹤管理系統、TMIS(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調度系統的貨調子系統、鐵路貨運規章查詢信息系統、鐵路貨運服務信息系統等。
2.2、貨運站應用信息系統的問題分析
鐵路貨運沒有一個整體性的規劃,沒有一個全局性的領導準則,使得貨運各部門之間的作業是分散的,信息和數據就得不到共享;通過了解,對于鐵路貨運站來說,縱然有再多再新的信息系統,也比不上系統之間的相關聯系那么重要;鐵路貨運若缺乏專業人才支撐,信息化建設推動緩慢,將會制約貨運業發展。
由于各信息系統是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情況下獨自建立,各系統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導致各個子系統之間的數據難以共享,信息難以溝通,在查詢內容時,數據需要多次重復的輸入,信息孤島問題嚴重。貨運站有時還會出現裝車數不足,貨物托運申請難以滿足的情況。并且,財務系統經常出現問題,給財務部門的工作帶來了諸多的不便。
3、加強鐵路貨運站信息化管理的相關策略
3.1、構建高素質人才隊伍
鐵路貨運站信息化的有效實現需要有一支不但懂技術和管理,而且技術高超的綜合型信息化技術人才隊伍來給予支持。通過對人才加強培訓,將計算機技術和信息化網絡技術知識傳授給相應的工作人員,同時不斷提升對外接受業務專用線貨場工作人員網絡知識及基本的技能水平。除此之外,還需不斷提升隊伍整體素質,從而為鐵路對外接受業務專用線貨場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3.2、對鐵路分布數據庫進行優化和完善
提升鐵路對外接受業務專用線貨場網上服務能力,為鐵路貨運信息的高速建設奠定基礎;構建并健全的鐵路對外接受業務專用線貨場信息化系統,擴大鐵路貨運站管理規模,使鐵路對外接受業務專用線貨場信息利用率不斷提高;最大程度使用鐵路對外接受業務專用線貨場信息化系統,并構建完全一致的鐵路貨運指揮系統,由此確保信息傳輸安全性和高效性。
3.3、對重要貨主實施建檔管理
貨主信息對于鐵路對外接受業務專用線貨場整體營銷體系來說是其正常運營的基礎性信息資源,伴隨計算機網絡與軟件兩項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升級,構建鐵路對外接受業務專用線貨場各部門間客戶共享數據庫并不困難,所以,在構建數據庫的前提下,增強鐵路對外接受業務專用線貨場與客戶間的聯系,讓各部門可以對客戶需求、購買習慣及付款習慣更加清晰的掌握。同時還需各層決策人員及時轉變自身理念,把構建主要客戶檔案庫當作規范管理的重要任務來實施。
3.4、貨運信息網絡覆蓋需進一步擴大
目前,鐵路局、站段兩級管理層貨運微機網絡已基本健全,資料信息傳遞順暢。但一些中間站及直屬站個別車間網絡配置覆蓋面不全,地方鐵路、合資鐵路內貨運信息網絡雖然已建立,但由于重視不夠,硬件設備陳舊,難以滿足正常使用的要求。如:佳木斯車務段管內的四等以下貨運營業站網絡信息不暢,寶清地方鐵路至今沒有與國家鐵路接軌站建立網絡通道,使得地方鐵路裝、卸組織車等信息不能夠及時傳遞。
3.5、加強各信息系統間的銜接
一方面是與鐵路局現車系統、微機制票系統等主要運輸信息網絡銜接不到位,還不能夠與相關運輸信息完全實現共享;另一方面是貨運九大信息系統之間需要進一步整合,使各系統之間有效信息相互共享,并形成自動綜合統計平臺,為日常貨運信息掌握、重點問題分析、各項指標綜合統計提供快捷方便的界面。
3.6全面整合,實現共享
(1)有效利用鐵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貨運制票、現車管理等系統,將貨運信息管理系統與其對接,及時利用相關有效信息,增強專業管理系統管理和使用功能。如目前的“貨車靜載重跟蹤管理系統”就是有效利用鐵路局現車管理系統信息,對裝車情況進行實時跟蹤,準確掌握貨車靜載重的完成情況。(2)加大對現已開發應用的各信息管理系統整合力度,進一步增強專業管理使用功效和信息共享的覆蓋面,使之在貨運專業管理上發揮更大作用,適應鐵路改革發展需要。
4.結束語
過去鐵路貨場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新時代下的發展需求。一些鐵路對貨場都已對此提高了認識,如想在當前市場競爭激烈的趨勢下獲得生存機會,不僅要有超前的現代化的管理思想及技術,同時更要求要有好的技術和管理人員為作輔助,如此才可以高效的應對各類運輸需求,只有這樣才可以促進我國的鐵路貨運行業獲得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龔娟.關于鐵路貨運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現狀的分析和思考[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9(11):268-269+272.
[2]李瑞峰.鐵路貨運站裝卸生產組織與統計管理系統技術方案設計[J].鐵道貨運,2017,35(02):15-18.
[3]姜紅林.電子商務條件下鐵路局物流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
[4]景曉志,伍峰.鐵路貨運站門衛信息化管理模式分析[J].鐵道貨運,2011,29(11):2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