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逐漸地推動著各行各業的進步和發展,也對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需要各級各類院校能夠結合時代發展的優勢,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可以滿足當下社會發展的需求。文章以信息化驅動《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為切入點,分析了高職院校教學中信息化驅動《成本會計》課程發展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意義,并基于信息化驅動《成本會計》課程發展進行了發展路徑的思考。
關鍵詞:信息化; 《成本會計》; 教學改革
引言: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為社會中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也讓各行各業的人員面臨著新的發展挑戰。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基地,需要順應時代發展的優勢,及時的進行教學改革,為學生提供更加科學、合理、高效的培養路徑。信息化是現代部分院校課程建設的重要措施,通過對課程的信息化建設,完成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乃至教學模式的轉變,實現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最終目標。
一、信息化及《成本會計》課程特點
(一)課程信息化的特點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導致社會信息化的建設水平逐漸地提升,并逐漸地滲透到各行各業中,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而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則促使信息化建設逐漸地滲透到了各級各類院校的各科課程的建設中,使之呈現出信息化的特點[1]。就當前課程信息化的建設而言,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上的轉變。首先,在教學內容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各種教學資源的共享和整合利用提供了平臺和技術支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學需要和課程內容從互聯網平臺中獲取信息,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上的局限性,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能夠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更好地培養學生;其次,在教學方式上,多媒體以及“白板”等的運用,極大地方便了教師的教學過程,也為更多教學資源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提供了途徑,實現了課程教學有效性提升。課程信息化建設在教學方式上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教學工具上,也體現在教學方法上,比如問題導入法,情景教學法等等,也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課程的教學質量;最后,在教學模式上,隨著微課、慕課以及翻轉課堂的出現,讓學科的教學模式由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成為現代化課堂+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果,也通過信息技術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延伸,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
(二)《成本會計》課程的特點
《成本會計》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是影響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和發展的重要課程,對學生的學習而言,《成本會計》課程的課程特點是影響其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2]。首先,就教學內容體系分析。《成本會計》課程的內容體系較為復雜,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針對制造業業務流程的全過程進行分析和學習。比如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先從制造業各個要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學起,然后在學習輔助生產車間費用的處理以及基本生產車間制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等等。考驗的不是學生的邏輯性,而是學生成本核算流程的連貫性,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為學生的學習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其次,就核算方法分析。成本會計涉及的內容多,核算方法也多。從制造業的各個流程環節進行歸納和總結,核算方法具有幾十種,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成本核算的環節而言,其中就涵蓋了各要素的分配方法、輔助生產費用的生產方法、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產品和完工產品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以及產品成本計算的輔助方法等,對學生學習的學習能力和耐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二、信息化驅動《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可行性
(一)《成本會計》課程性質決定
《成本會計》課程的課程性質導致該課程適宜采用信息化教學。該課程作為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具有一定的系統性、綜合性、復雜性和計算量大的特點,而目前在高職學院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有效的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能,高職院校一般將《成本會計》課程的課程內容重新分化為七個模塊的內容。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求,需要教師采取更加有效地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滿足學生實務操作的學習需求。而信息化建設的優勢就在于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的便利,為學生打造學習和實操的平臺,讓學生能夠利用各種移動網絡客戶端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提升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二)網絡信息化性質決定
網絡信息化的性質主要在于便利性,能夠為《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提供技術支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利用各種軟件和平臺幫助學生打造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比如微課、慕課以及翻轉課堂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信息化的建設水平為學生創建仿真實訓軟件,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知識聯系實踐,從而提升高職學院《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質量[3]。此外,就當下高職院校的教學而言,部分學生還需要參加一些技能大賽,而這些大賽的競賽項目也是基于網絡信息化建設而設計,需要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的學習和練習中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操作知識,以便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三、信息化驅動《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實現課程的信息化也是提升高職院校本身和學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法,在當今時代的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學生還是學校都面臨著較大的競爭壓力。需要學校完成課程的信息化建設,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讓信息化驅動《成本會計》課程建設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滿足當前會計行業不斷變革的需要。伴隨著信息技術地不斷發展,會計行業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使得會計行業也完成和實現了信息化建設,各種會計信息和財務數據可以通過現代化的手段進行快速的處理。學生在學習的《成本會計》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除了要學習和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及時的掌握會計行業的信息化發展,不能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失去競爭優勢。其次,是成本會計課程特點的需求。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成本會計》的核算內容體系過于龐雜,計算方法過多,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較大的學習壓力。而課程信息化的建設,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成本會計》課程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掌握成本會計的內容體系和流程,提升教學效果,也間接的提升了學生的務實能力,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競爭優勢。最后,是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需求。近年來,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為高職院校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高職院校需要通過調整教學模式,提升學校整體的信息化建設的水平,才能提升學校的綜合競爭力。會計專業是高職院校建設和發展中的重要建設專業,學校需要完成會計專業的信息化教學建設,幫助會計專業得到較大的發展,進而推動學校的建設和發展。
四、信息化驅動《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意義
(一)學生層面
學校教育都是以學生的建設和發展作為最終目標的,要讓課程的建設能夠滿足學生的自身學習和發展的需求。實現《成本會計》課程的信息化建設就是為了讓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期間獲得更大的發展。首先,從學生的學習動力層面分析。對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學習興趣和課程的價值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驅動力。實現《成本會計》會計課程的信息化建設,能夠將更多的教學資源引入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會計課程的信息化建設也讓更多的實際案例進入到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該課程的實用性和價值。利用興趣和課程的實用價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其次,從教學的途徑進行分析。實現《成本會計》課程的信息化建設能夠不斷地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除了從課堂進行學習之外,學生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在不同的學習平臺進行學習,提升學習效果。
(二)教師層面
實現《成本會計》課程的信息化建設,也是實現教師信息化水平提升和順應時代發展必然要趨勢。就當前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策略而言,信息化建設是高職院校教學的重要支撐。高職院校的教師需要通過課程的信息化建設將更多的教學資源引入到教學的過程中,提升教學效果。以翻轉課堂為例。部分的成本核算方法過于復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無法讓學生充分把握。教師可以借助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先讓學生在課下對該種成本核算方式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有效討論,進而提升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程度。提升課程的整體教學效果。
(三)課程層面
實現《成本會計》課程的信息化也是現代課程教學模式轉變的重要途徑,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教師負責將,學生負責聽,而會計成本課更是如此,部分具有實際操作的過程都放在了課下,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和練習。學生不僅處在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還促使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不理想。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成本會計》課程也能實現信息化建設,利用信息化建設讓學生能夠通過教師構建的教學平臺進行學習,除了可以共享和整合各種優質的教學資源之外,還可以利用仿真實訓軟件進行實操演練,不斷提升自身的實務能力,讓《成本會計》課程變得更加的科學、合理和有效。
五、信息化驅動《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的現狀分析
雖然在當下高職院校的學科建設和發展中,已經逐漸地加強了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但是在《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仍然存在部分的問題,影響該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對于課程教學而言,明確的教學定位能夠有效的提升教學的效果,但是在實際的會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成本會計、財務會計以及管理會計三門課程之間的內容相互交叉,培養目標難以分清,對成本會計課程 培養目標的明確造成了較大的困擾[4]。比如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內容不僅是在成本會計課程中有所涉及,在財務會計中也有所涉及,是要將成本核算劃入到某一課程中進行集中學習,還是將其放入到兩個課程中分開進行學習,始終是個困擾,所以在《成本會計》課程的信息化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先將這些問題明確,幫助成本會計課程實現教學定位的明確,才能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此外,教學形式、教學內容以及考核方式的單一也是影響教學效果提升的影響因素之一。首先,從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方面。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產生和引入,讓高職會計成本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部分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教學方式始終沒有得到創新,呈現出教學方式的單一化,而教學方式的單一化也從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教學內容。其次,在高職院校《成本會計》課程的考核過程中,部分學校依然采取閉卷試卷考試的模式,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的下降。
六、信息化驅動《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一)創建開放的教學資源庫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為了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基于學生實際學習和發展的需求,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為此創建開放的教學資源庫顯得尤為重要、創建教學資源庫不僅能夠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中找到適宜自己學習和發展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夠讓學生在資源庫中找到合適的實訓資源,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將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最大化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新教學模式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模式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教師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基于各種新型教學模式的實效性進行分析,借助這些新型教學模式的優勢不斷地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比如微課、慕課以及翻轉課堂。以微課為例。微課是一種利用短視頻展開教學的教學形式,長度一般在10分鐘之內,具有較高的靈活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靈活的將其運用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提升該課程的整體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建設實訓基地
高職院校是為了能夠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不斷提供應用型、技能型人才而設立,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當借助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優勢,將高職院校學生的培養和企業之間進行聯系,讓企業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提供充足且適當的實訓基地,而高校和企業則可以借助互聯網發展的優勢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狀況進行監控,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企業的建設和發展,適當的進行課程的調整,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借助互聯網將學生納入到校聯合培養的體系中,讓高職院校、企業以及學生之間能夠形成穩定的發展,共同發展。
(四)提升教師的信息化辦學能力
實現《成本會計》課程的信息化對教師的信息化辦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能力之外,還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現代信息素養,不斷地提升自身的信息化辦學能力,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化,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以及教學模式的創新化,全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為提升《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做出改變。
(五)完善教學考核模式
在當前部分高職院校《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教學模式落后的情況,采取試卷考試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在實現《成本會計》課程的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借助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優勢,結合會計技能大賽對成本崗位的要求,利用財會實訓平臺和管理會計實訓平臺對學生進行成本考核,不斷地創新課程考核模式,由理論考核轉變為理論+實踐考核的模式,不斷地對考核模式進行優化,為能夠公正,全面的評價學生做出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該學科的發展。
結束語: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信息化逐漸地驅動高職院校《成本會計》課程建設和發展,不僅豐富了該課程的教學內容,還豐富了該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需要教師能夠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結合高職會計技能競賽對成本崗位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及時地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不斷地提升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讓學生在學校教學中獲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潘純.信息化技術在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8,35(1):146-148.
[2]潘純.信息化技術在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8,000 (001):P.146-148.
[3]高莉.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J].河北職業教育,2017,1(5):46-48,52.
[4]周松.本科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16(1):88-90.
作者簡介:
蘇巧麗,1987.12,福建德化,女,助教,工商管理碩士,經濟方面
(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2019年教改課題“信息化驅動下《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