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發展,體育作為素質教育下非常重要的學科,在體育教學的改革下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研究逐漸成為了廣大體育工作者的研究對象。本文立足于此,闡述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相關概念,并從體育人文社會學的角度來進行方法意識和問題意識的研究和探討。希望能夠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從學術的角度來分析體育人文社會學的方法意識與問題意識的研究,促進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學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體育;人文社會學;方法意識;問題意識
在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過程中,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研究不僅對體育事業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及人類精神聞名的引導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體育人文社會的發展和研究逐漸進步,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研究也更加突出。
一、體育人文社會學概述
自1997年,體育人文教育成為體育教育二級學科以來,人們對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研究就不斷增加,至今為止已經有相對完善的科學理論。體育人文社會學指的是運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體育與人、體育與社會互相關系、基本規律等體育本質問題的綜合性學科[1]。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發展具有以下幾個優勢:第一,高校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發展,讓體育人文社會學理論指導的大前提得到了很好的解決;第二,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發展,促進了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隊伍的形成和發展;第三,促進了體育人文社會學的基金制度和獎勵制度逐漸完善。
二、體育人文社會學的方法意識分析
(一)方法意識中的三度思維
三度思維是我國著名法人類學家、貴州師范大學的副校長徐曉光教授提出的在體育人文社會學方法意識中的一項學術研究方法論。所謂三度思維指的是思維的高度、角度和尺度。
首先,是思維高度,我們常說“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在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上也是一樣,要想達到足夠的成就,除了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之外,還要打好堅實的基礎。所以說在體育人文社會學的方法意識高度思維中則更多的體現在研究領域上的創新和改革。在全新的領域進行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的創新即方法意識三度思維中的高度思維。
其次,是角度思維,主要指的是在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過程中的選題方向和選題視角。在此過程中要求研究人員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生活化原則,選題要立足于人們生活的環境和實際情況,保證選題的價值和真實性;第二,興趣化原則,我們常說“興趣是成功的基礎”,只有研究者對自己的選題有足夠的興趣和愛好,才能調動其研究的積極性,從而提高研究的有效性;第三,個性化原則,在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研究過程中,避免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盲目跟風,不但研究內容千篇一律,而且缺乏研究價值。因此需要研究者在選題過程中能夠有自己的個性和創新,最大限度的提升其研究價值。
最后,是尺度思維,指的是在體育人文社會研究中循序漸進的研究過程。俗話說“人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說的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在體育人文社會研究中,切忌的是一口吃個胖子,而是需要腳踏實地、亦步亦趨。那么在體育人文社會研究中也是一樣,也許一個課題我們難以用一篇文章來表達其中的內涵,這就需要研究人員將整個課題按照研究的深度來進行劃分,以幾篇甚至幾十篇小文章的形式來組成相應的課題研究體系。這樣一來,不僅會隨著文章的深入而加大研究難度,人們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循序漸進,提高學術論文的嚴謹性和研究價值。
(二)方法意識中的思維模式
在體育人文社會學的方法意識研究過程中,除了徐教授提出的三度思維,徐教授還為廣大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者提出了兩點學術研究的思維模式:
第一,基礎思維,指的是在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的過程中采用的是一般思維的訓練方式,引導相關的研究人員形成專業的學科思維,從而不斷的提高和完善自身專業素質。但是相對來說基礎思維的應用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研究者思維的局限性,雖然有助于研究者專業能力提升,但是對于其創新能力有一定的限制。
第二,是深度思維,深度思維是基礎思維的有效補充,同時也是基礎思維的有效深化。在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研究過程中,基礎思維和深度思維的整合,就行成了之前我們所說的三度思維。只有兩者之間的融合,才能更好的促進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的進一步創新和發展,為后人提供有效的學術參考。
三、體育人文社會學的問題意識分析
(一)民族體育問題意識
我們國家是一個具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間有著自己的文化和體育傳承,所以在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研究過程中,我們要注重民族體育的特點和發展。在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研究過程中,既要了解不同民族的體育文化特點和禁忌,同時還要注重各民族體育文化的發揚和傳承。對此,徐教授所針對的民族體育問題意識所提出的,少數民族的體育不僅僅是體育知識和技能,更懂是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和傳統,所以在少數民族體育發展過程中,僅僅依靠民間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通過政府的作用,來將少數民族的體育傳統展現出來,并盡全力保護。但往往在此過程中,政府有時候會干預過度,不但沒有起到相應的保護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影響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就像在少數民族的龍舟節,不僅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廣受歡迎,而且也是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一種體現。對此,政府相關部門完全可以以龍舟節為基礎,在當地樹立自身的品牌,不僅可以更好的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而且還能在此基礎上將我國少數民族的體育文化進行傳承和發揚。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就不一定愿意來張羅整個事情,反而將事情推給了市場。當然從市場的角度看,很多商人便發現了商機,如果在政府的支持下,市場能夠進行自主調控,將龍舟節項目做好,也不乏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結果。這樣一來,既可以讓傳統民族體育文化得到更好的發揚和傳承,同時也利用體育文化來樹立了當地的體育品牌,從而更好的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二)社會矛盾問題意識
就目前的體育發展而言,體育人文社會學儼然成為了體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研究和發展為環節我國社會矛盾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體育人文社會學的作用逐漸弱化,體育研究的滯后性逐漸凸顯,從而導致了體育和社會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加大。要想體育人文社會學得到有效發展,其社會矛盾問題意識的培養成為了廣大科研工作者共同探究的課題。其中徐教授在有關社會學問題上對清江水地區的體育文化習俗進行了探討,他認為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發展是未來體育學術界的一大兩點,同時也是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傳承和發揚的重要途徑。像社會中的一些體育文化、體育禁忌等都需要我們了解。學習,不僅給我們學習和研究帶來了豐富的素材,而且我們還可以通過對體育人文素材進行整理、對比將其系統化、類型化,更好的促進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發展和研究。就像有些少數民族地區的牛圈禁忌,在養牛的時候,外人、懷孕的女人等等都是不能靠近的。那么作為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人員,我們就可以在了解人們生活禁忌、體育禁忌的同時來探究禁忌對人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如何利用禁忌來規范人們的現實生活等等,來充實體育人文社會學的探究素材,為推動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學學術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總結
綜上所述,體育人文社會學作為體育教育界一個新興的學科,對體育教育的發展以及體育學術界的研究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徐教授三度思維理論的指導下,廣大體育人文社會學者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的方法意識和問題意識,充分利用三度思維來確保自身學術研究的高度、深度和廣度,將民族問題和社會矛盾問題作為研究的核心,來進一步推動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學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東蕾.體育人文社會學的方法意識與問題意識探微[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3):177–178.
[2]陳家鳴,李歡歡.人文社會學視域下的體育學——評《體育人文社會學概論》[J].中國教育學刊,2019(07):113.
[3]于恒睿.淺談體育人文社會學發展問題與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7):202+205.
[4]謝志鵬.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現狀及發展方向淺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5):253–254.
[5]趙毅,韓進飛.體育人文社會學的方法意識與問題意識——徐曉光教授學術訪談錄[J].體育與科學,2016,37(01):9–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