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潮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學校和教師都在積極地把學生放到課堂的主體地位,雖然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變得多了起來,但是其教學效果并不是很好,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形式化課堂,缺失了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探索順學而導初中語文課堂中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希望對新課程的進一步深化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順學而導;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485(2020)32-0104-02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Yongxin Middle School,Jingyuan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WANG Shichao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Chinas new curriculum reform,schools and teachers are ac‐tively putting students in the main position of the classroom,although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s become more However,the teaching effect is not very good.This kind of for‐mal classroom with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lack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core Chinese literacy.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some problem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explores som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and hopes to help further deepen the new curriculum.
【Keywords】Chinese in junior high school;Follow the guide;Discuss method
順學而導是新課程改革深化之后的一個新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所不同。首先,順序而導的教學理念相比于牽學而教的舊思路,不再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要求教師積極利用自己的語文素養,不落痕跡地讓學生向知識靠近;其次,它與目前形式主義也有所不同,它是需要讓學生真正培養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并不是以造一個快樂的課堂氛圍為主要目標。
一、營造“導”的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同時還要利用自己的相關知識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讓學生對所講的知識產生興趣,從而讓他們把課堂學習當作一種不斷探究真知的過程,這樣不僅把學生放到了主體地位,也實現了順學而導。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相關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其自行進入教學內容之中。一個好的情境創設可以對學生之后的學習產生暗示作用,為學生之后的學習產生鋪墊作用。
例如,教師在“香菱學詩”的教學過程中,想要讓學生探究“香菱為什么要癡迷于學詩”這一問題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紅樓的情景,首先,在課前找一些關于該主題的視頻及音樂,在課前將這些視頻及音樂提前播放,這些音樂不僅可以讓學生得到放松,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提前進入教學氛圍之中。在課上,教師也不需要直奔主題讓學生去課文之中尋找答案,而是可以從音樂及視頻引入,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接受。其次,教師可以提前做一個簡易的PPT,對香菱的身世進行一個介紹,通過給學生解惑,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他們對課堂的注意力。最后,在講完PPT時,教師便可以將引入課堂,向學生提問主要的問題,雖然在PPT中已經有很好的顯示,但是要讓學生在課文中去尋找答案,這樣學生就可以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以“香菱學詩”為依據,如果教師直接將問題拋出,讓學生去進行學習,課堂就會顯得枯燥無味,學生也沒有辦法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去尋找答案,在尋找過程中也不會積極,但是如果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合適的情境,為學生提前做好認知準備,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就有了自己的體會,這樣學生的主動性才能體現出來。
二、捕捉學生的思想,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
以順學為導的教學理念進行初中語文的教學,與形式化的以人為主和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有所不同,其不僅要求尊重學生的意愿和需求,更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捕捉學生的思維,并通過鼓勵和質疑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得出問題的結論,這樣才能實現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順學而導的教學理念。順學而導強調的是學生獨立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時,要通過激勵和點評,讓學生發揮自身的學習潛能去解決問題。
如:教師在講解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三)》時,可以積極發現學生要表達的觀點,如果學生缺乏一定的主動性,很難表達自身的真實感受,教師可以通過不斷引發學生的思想,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在這首詩里邊他認為哪個字或哪一句用得比較巧妙?充分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思維,這樣學生就會對詩句的某一個字進行表達,教師便可以進一步問:為什么?好在哪里?把這句詩改一下好嗎?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學生會對問題進行一個回答,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會一步步進入作者的田園生活之中的意境,從而感受到陶淵明的田園情懷。
因為每一個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所不同,所以學生對每一篇課文的學習都會有一定的針對點,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對學生提問,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觀點進行表達時,也會更加專注,在思考過程中再加上教師的指導,可以加強學生的思維。
三、激發學生的疑慮,加強指導的深度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加強對順學而導的教學方法,除了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合適的情境和鼓勵學生自己思想的表達,還應該讓學生多提出自己的一些疑慮,這樣才能加強學生對語文的拓展深度。教師只有在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學習的主動權之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提出一些問題的疑慮,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了解他們的學習思路,并通過他們的學習思路,引導他們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而收獲更有深度的語文知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順學而導,除了要符合新課程要求的以學生為主體,更要注重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的指導不是簡單地牽著學生進行學習,而是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情境,抓住合適的表達時機,關注學生質疑的深度,通過教師潛移默化的引導,讓學生在發揮自身主體地位的同時,提高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秀玲.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智慧理答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2]邵海波.初中語文課堂"順學而導"的方法[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9(08).
(責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