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發奎
【摘 ? ?要】在小學階段,隨著年級的上升,教學目標對學生發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學已經不再局限于簡單的數字計算等基礎知識的教授,而是將這些基礎內容包含在實際生活問題中,讓學生自己去挖掘其中的數學關系,然后作答。本文提出了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應用題解答能力培養方法的一些建議與看法,幫助教師一起推動教學進度、達成教學目標,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快速、有效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33-0141-02
為了不斷提高學生素質,大力推動學生的身心發展,數學學科的教學內容在不停地做出改變。從簡單的加減乘除的計算教學到對各種圖形的介紹,再到高年級的數學運用題,學習的困難程度不斷加深,既是由簡單的基礎知識進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過程,也是不斷開發學生大腦的過程。但是,過渡過程中的學習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學生的思維到底該如何轉換與拓展,心理上如何適應這種轉變,做題時如何將實際問題轉化為熟悉的數學問題等,都還需教師的指導,幫助學生克服這一難關。下面,就我的觀點對這一內容提出幾點建議,供廣大師生共同探討。
一、讀懂題目內容,抓住考點
在小學高年級,為了與學生的大腦發育相匹配,數學的題目難度和深度會不斷提升,題型也會更加多變,這就導致許多學生難以讀懂題目,不知道題目具體要表達什么。總的來說,就是無法通過文字內容折射出其背后的數學問題,找到其中的數學關系。在一些情況下,學生也會不知不覺掉入題目陷阱,抓不住關鍵點,知識理解不透徹。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做的就是將知識點盡可能地講透徹、講明白,拋棄無趣、生硬的課堂,用有趣的方法將學生帶進知識的海洋。同時,做好學習內容的歸納與整理,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以便他們在做題時能夠迅速調動腦袋中的知識,產生聯想。
比如,在面對“在一條全長兩千米的街道兩旁安裝路燈(兩端也要安裝),每隔50米安一盞,一共要安裝多少盞路燈?”這個問題時,學生要迅速與腦袋中的知識產生聯想,及時反應過來這是五年級下冊教材第七章數學廣角講授的一類關于生活實際中間斷的問題,想起這類問題最關鍵的是關于總路程兩端的路燈等物品的處理,明白這類題目解答的方法是兩端都要有,便要在間斷數目上加一,才是正確解答。如果學生不明白這一點,那他們極有可能用兩千除以五十得到的答案作為本題的最終結果,落入出題教師的圈套中。同樣的,如果教師在當初教授時沒有為學生理清思路、講明易錯點,學生仍有可能無法正確解答這一問題。
二、發散學生思維,一題多解
隨著學生積累的知識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復雜,許多題目的方法都不止一種,許多同類型的題目也可以繼續劃分為不同解法的題目,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知識切入點去解答,去詮釋。這種將單一的思維模式變為多維思考的過程,需要教師的指導。但教師也不能直白了當地將題目的答案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這只會讓學生懶得思考,習慣性地接受教師傳達的知識,自然也無法記到腦子里,下次遇到相同類型的題目,依舊無法做到運用多種方法解答。教師要做的,就是簡簡單單地提示,幫助學生圈畫出關鍵詞,讓學生自己去聯想出與之相關的知識點或與之相似的題目,可以不必一次就答對到點子上。
同時,當遇上一些比較困難的題目,即無法通過簡單地圈畫關鍵詞引導學生聯想到問題背后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設立情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去思考問題,會降低思考的難度。
總的來說,這種讓學生主動產生聯想的方法,不僅使學生的思維廣度得到提高,學生的思維層面、思考程度也得到了提升。同時,學生也增加了嘗試的過程,對各個知識點內容的掌握也更進一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也為后續的教學提供了便利。
三、增大練習強度,規范答題
很多情況下,課上掌握的知識點再牢固,當學生自己在考試中遇到實際問題時,他還是不會回答,找不到解題思路與解題方法。這是因為知識的把握和實際的運用還是有差距的,是因為課堂的時間畢竟有限,在這有限的時間內,教師是絕對無法做到知識點與題目訓練完美兼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要求學生能夠主動在課堂學習之后去做一定的訓練,學會在實際的題目中熟悉知識、了解知識、運用知識。教師也要適當地布置一些課后作業,給學生定一個時間限制,督促他們及時、高效地完成作業,這樣才能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但也要要求學生不能一味地追求寫作業的速度,更要注重作業完成的質量,不能因為時間問題就匆匆忙忙地為了交作業而做題,應該學會用平靜的心態去分析題目、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無論是在做作業還是考試,這樣都可大幅降低一些答題的要領、答題應有的規范在匆忙中被遺漏的概率,學生的總體水平也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比如,教完六年級下冊第三章“分數除法”后,教師在課堂結束后,應立即根據課上講過的內容布置一些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后練習,或者在數學自習的時間,以小測驗的方式定時定量地布置給學生,幫助他們回憶和鞏固知識點,進一步理解知識點的實際運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應用題解答能力,在日常學習中,教師需要不斷完善課堂內容的知識性與趣味性,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用合適的方式將知識點講透徹、講明白,幫助學生找到題目中的關鍵詞,從而讀懂題目,發現題目中隱含的數學關系,將實際的應用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同時,要幫助學生學會聯想與之相關的知識點,既實現一題多解,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完善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并引發學生對知識點之間聯系的探索。最后,教師也需要給學生一定的訓練量,幫助他們鞏固已經學習的知識。這樣,學生在真正解決問題時,才能憑借對題目關鍵詞和知識點的敏感度,盡可能迅速地聯想到與題目相關的知識點,才能做到有方法可循。
參考文獻:
[1]陳永興.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解答能力的培養淺議[J].新課程導學:教學設計與策略,2014(32).
[2]姜海宏.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解答能力的培養[J].教書育人:實踐與反思,2013(28).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