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九洲,李 星,馬榮江,陳 杰,李云珍,萬文勇
(黔東南州農業科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高粱為禾本科高粱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也是古老的谷類作物之一,產量僅次于玉米、小麥、水稻、大麥[1]。高粱用途廣泛,經濟價值高,既可食用、飼用,又可加工用,發展高粱生產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西南地區是優質釀酒(糯)高粱生產的優勢區域,其中四川、貴州、重慶高粱產區面積占全國的25%~30%[2]。為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促農增收,指導高粱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為黔東南州糧食增產和醬香型白酒經濟產業發展做好原材料供應,特在當地進行不同高粱品種的比較試驗,以篩選出適應性強、穩定性好的高產優質品種,為生產上推廣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地位于凱里市灣溪街道巖頭河村,東經107°56′,北緯26°36′,海拔648 m,年均溫16.2℃,無霜期287 d,年降雨量1 210.6 mm。試驗地土壤為輕壤土,肥力中等,旱地,前茬作物為蔬菜。
參試品種(系)共8個,其中,以黔高8號作對照(目前區域主栽品種)(表1)。

表1 參試高粱品種的來源
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17.5 m2(3.5 m×5 m),凈作種植,密度為7 600株/667m2,行距70 cm,穴距25 cm,每小區種5行,每行種20穴,每穴栽2株。重復間走道50 cm,試驗地四周設保護行。
試驗播種前均用拖拉機二犁一耙,并輔以人工碎土、平整分廂。基肥施復合肥50 kg/667m2(氮∶磷∶鉀=15∶15∶15)。
試驗于4月28日播種,4~6葉期間苗定苗,每穴留苗2株,于拔節期進行中耕除草并結合追肥,施尿素8 kg/667m2。試驗要求防蟲不防病,蟲害以高效氯氰菊酯、吡蟲啉防治地老虎、螟蟲、蚜蟲。
每小區去掉2個邊行,收中間3行計算產量。
由表2可知,不同高粱品種生育期為124~126 d,均屬于中熟品種,生育期適中。
從表3可知,不同高粱品種的株高為210.2~247.4 cm,屬于中等株高品種;莖粗為1.47~2.12 cm,其中,赤水紅梁-3莖粗達2.12 cm,有利于提高其抗倒性;穗長為30.3~38.2 cm,對照黔高8號穗長最長,達38.2 cm;單穗粒重為45.7~58.2 g,其中高于對照黔高8號的有茅紅糯10-6(58.2 g)、赤水紅梁-3(55.3 g)、紅梁糯14-2(52.3 g);千粒重為20.7~24.4 g,赤水紅梁-4最高,達24.4 g;著殼率為4%~8%,其中紅粱糯14-2著殼率為8%,著殼率為多級,其余為中級。

表2 不同參試高粱品種(系)的生育期

表3 不同參試高粱品種(系)的經濟性狀
經方差分析,區組F=1.016

表4 不同參試高粱品種(系)的產量
試驗結果表明,從產量和性狀表現上考慮,高粱新品種茅紅糯10-6產量401.7 kg/667m2、赤水紅粱-3產量387.1 kg/667m2、紅粱糯14-2產量372.7 kg/667m2,且3個品種的適應性強,抗倒性好,生育期適中,比黔東南州主推的高粱種黔高8號增產效果明顯,建議以上品種在該地區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