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二麗
(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海口 570228)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各行各業都受到電子商務的影響。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實施電商扶貧工程。在電商扶貧方面,眾多學者已從多個角度進行了深入研究,楊書焱[1]借助實證分析方法對電商扶貧的效果進行評估,并從理論層面剖析電商扶貧的作用機制;張俊英等[2]構建空間杜賓模型對各省電商扶貧效應進行了測量;劉聰粉等[3]認為電商零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企業自身和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陳鍵等[4]以中國扶貧基金會善品公社為例分析了電商扶貧的營銷管理。目前,電商扶貧還存在很多未能解決的難題,對于如何對人才培養后作進一步的跟蹤、如何實現物流低成本高效率的暢通、政府如何有效的引導等難題的解決,還需進行一定的實證研究。
海南省白沙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在發展農村電商扶貧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物流體系不完善、人才缺乏、農產品銷售困難等問題,為了推進白沙縣農產品銷售并盡早實現脫貧,應該借助電子商務的超高效率以及超越時空的界限等優點,構建農產品信息推廣平臺,利用電商技術解決白沙縣農產品交易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實現市場與需求之間的有機對接,將電商服務運用到農業經濟當中,不斷推動白沙縣農業經濟的發展。
白沙縣為少數民族自治縣,全縣總人口20.3萬人,共有11個鄉鎮,82個村委會,428個村,涉及的民族較多,其中黎族和漢族人口所占的比重較大,黎族人口占比60.1%、漢族占比36.7%、苗族占比1.0%、壯族占比1.5%、其他占比0.7%。白沙縣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 011戶20 381人,導致白沙縣貧困的主要原因是資金短缺以及自身發展有限,還有些因為疾病而致貧。白沙縣貧困行政村主要集中在元門村、細水鄉、南開村、青松村和邦溪鎮。
2016年,海南省白沙縣開始實施電商扶貧,在2年內取得了一定成績,如今白沙縣電商交易金額已超1.2億元,網上交易的農產品數量超過58萬件,購買人數高達15萬人,網絡平臺的農產品有80多種,如綠茶、檳榔、蜂蜜等提供觸網銷售,使全國各地的顧客都可以在網上購買白沙縣農產品。同時,白沙縣建設50多個站點為電商扶貧工作服務,全縣11個鄉鎮和2個農場擁有自己的電商服務站,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村有22個。此外,白沙縣創建了海南省第一個電商產業園,開設網店573家,其中涉及的貧困戶網店就有203家,超2 000戶農戶通過網店銷售自家農產品,帶動700余人進行電商創業。13個電商平臺與白沙縣合作,使白沙縣農產品成功進駐京東、天貓、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如白沙縣民營橡膠成功進駐“1688平臺”。2017年,海南省白沙縣重點推進電商扶貧工作,以建立電商扶貧綜合示范縣為目標,推進電商扶貧工作快速發展,打造屬于自己的電商生態產業鏈,通過構建示范縣來促進農村電商的發展。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白沙縣電商扶貧存在的問題,本研究運用SWTO分析,從白沙縣的內部優勢與劣勢、外部機遇與威脅4個方面分析海南省白沙縣的電商扶貧現狀。
1.2.1 建立農村電商生態體系 白沙縣在電商產業鏈的薄弱環節通過出臺有關政策來彌補和加強電商生態體系的建設,與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合作,聘請第三方服務商加強電商人才培訓體系、物流體系的建設,通過2年的努力和探索,建立了“碼村模式”“電商精準扶貧2.0模式”和“1310機制”以推進電商生態體系的建設。
1.2.2 初步形成線上線下電商交易產業鏈 白沙縣通過開發農村淘寶項目使農戶接觸網絡,解決農戶買難賣難的問題,使農戶在自家門口就可以創業與就業。同時,白沙縣以工業品進村和農產品進城為手段,通過物流進農村和建設電商服務站,使農戶辛辛苦苦種的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走出大山。
1.2.3 逐漸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 白沙縣通過政策的引導和電商人才的培養,鼓勵和吸引廣大青年和大學生返鄉創業。到目前為止,白沙縣共有700余名青年從事電商行業,其中從事農村電商服務站建設的創業青年有70余人,元門鄉福才村共有67戶農戶,其中開設網店的農戶高達45戶;榮邦鄉大嶺居創建白沙縣第一個微商銷售團隊,其他鄉的農戶也開始學習開網店。
1.3.1 電商人才缺乏 電商是先進的行業,需要懂技術的人才,海南省白沙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雖然在2016年開展的電商扶貧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白沙縣處于偏遠地區,農戶缺乏對電子商務運行的了解,存在創業與就業的主動性不足、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有限、創新能力較低等方面的問題[5]。此外,白沙縣的農戶們由于長期從事土地實踐活動,使用互聯網技術的能動性較差,再加上當地農戶的文化水平較低,對新鮮事物認識不足,學習能力也不足,且很難引進外來人才,而當地電商方面的人才又不愿返鄉,因此,白沙縣在電商方面的人才缺口很大。如果要全面實現脫貧以及更好地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還需要培育更多電商方面的人才。
1.3.2 基礎設施不健全 相對于海南省其他縣(市),白沙縣是一個內陸縣,位于海南省中西部,由于境內多山,交通不便,經濟比較落后,貧困人口較多,扶貧壓力較大。道銀村和坡告村都位于白沙縣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南渡江源頭核心區內,是全省交通最不方便、網絡最差的黎族貧困村[6]。白沙縣雖然在網絡方面逐步進行了完善,但由于有些村的位置比較偏遠,依然缺乏系統完整的網絡配套設施,網絡覆蓋率不大,因此白沙縣農村地區的電商扶貧工作難以有效開展。
1.3.3 物流體系不完善 物流問題一直制約著農村電商的發展,建設物流體系是電商扶貧發展的關鍵,由于農村地區交通不便、距離較遠、地點分散等原因,導致農村物流的成本居高不下,如何通過完善物流體系打通“最后一公里”,自然也是白沙縣發展農村電商必需解決的難題。到目前為止,白沙縣大多數物流服務站點都僅停留在鄉鎮一級,村級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全縣冷鏈物流體系仍不健全。郵政物流快遞服務雖然延伸到村一級,但是因為快遞的配送人員不足,而且沒有足夠的物流車輛,各鄉鎮之間沒有形成一個有效對接的物流機制。
1.3.4 農產品標準化和品牌化程度低 白沙縣位于海南省中西部,擁有豐富的農產品,如橡膠、木薯、甘蔗、竹子、綠茶等。雖然白沙縣農產品種類多、質量高,但是種地面積小且標準化程度和品牌知名度較低,很多農產品無法銷售出去,主要原因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首先,農產品質量標準難以統一,這是電商發展需要突破的短板。在電商中,消費者認準的是農特產品的標準,但目前白沙縣各類農特產品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部分消費者無法識別產品的標準,所以選擇不購買白沙縣的農特產品,此為白沙縣電商銷售農產品困難的重要原因。其次,農產品品牌和較強的區域競爭力還未完全形成,盡管近年來白沙縣都在積極宣傳自己的農產品,并向外推廣當地特色農產品,但還沒有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農特產品電商銷售品牌。
1.4.1 國家重視電商扶貧戰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實施電商扶貧工程,將電商扶貧作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重點工作,其中還專門就電商扶貧作出明確部署。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可以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更多困難群眾用上互聯網,讓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鄉村,讓山溝里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教育”[7]。同時,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商務對生活的各方面都產生巨大的影響,2015年8月,國務院扶貧辦提出將電子商務工程納入扶貧開發體系。
1.4.2 電商扶貧門檻低 農戶只要有電腦,會使用基本的網絡操作,就可以自己開網店,通過網絡銷售自己的農產品,不僅方便而且也不會影響其他工作,重點是還有收益。
1.4.3 電商扶貧的延續性更強 扶貧雖然能讓貧困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脫貧,但是要使一個貧困地區全部脫貧摘帽并且不出現返貧,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而電商扶貧作為一種新的扶貧方式,能夠實現這個目標,通過電商發展,農戶可以自己開網店,擁有自己的顧客,拓寬農產品的經營范圍,使其更具有商業性。
1.5.1 農戶思想觀念傳統 白沙縣經濟發展比較落后,地處深山,交通不便,信息流通不暢,當地農戶很少接觸外界的新鮮事物和理念。電商是一個前沿性事物,需要農戶突破已有的傳統觀念,逐步去學習新的電商知識,而白沙縣農戶的傳統觀念阻礙了電商的發展,主要表現為:①白沙縣農戶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學習互聯網知識和電子商務技術的能力有限;②白沙縣的年輕人都選擇外出打工,很少有人愿意回鄉就業,村里主要以老人和小孩為主;③白沙縣生活環境不如其他地區,經濟落后,無法吸引電商專業型人才且很難引進人才,而白沙縣本身培育電商人才的條件有限,使得發展電子商務的難度更大。
1.5.2 交通設施落后 白沙縣位于比較偏遠的地區,其地理位置等條件相對復雜,對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較高,而且建設網絡設施的投入和修理費用也很高,加上網絡相對不夠穩定,這在一定程度導致白沙縣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匱乏。而白沙縣長期以來的自身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是導致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匱乏的主要原因。此外,白沙縣與海口、三亞等城市距離較遠,目前還沒有直達動車,且由于境內多山,不方便修建通往其他市區的公路,導致白沙縣的交通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
1.5.3 資金短缺 電商扶貧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開設網店不僅需要人才也需要資金的支持。如今,白沙縣仍然有很多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使他們貧困的原因主要是自身發展能力有限、缺少資金以及因生病或殘疾而導致貧困等。同時,很多貧困戶自身衣食住行都無法保障,更沒有資金去投資電商,且農戶對融資和貸款的認識有限,再加上融資與信貸資金要求較高,農戶無法通過融資來緩解自己的經濟壓力。因此,農戶即使有農產品的種植方法和電商銷售的想法,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電商扶貧工作也無法順利進行。
1.5.4 農產品線上推廣力度不夠 近年來,很多人都通過微信、QQ等網絡工具來推廣自家的農產品,白沙縣一方面由于很多農戶不會使用這些網絡工具,另一方面即使有些農戶會使用微信,但其微信的好友數量有限,在朋友圈上推廣農產品的效果也很有限。此外,雖然白沙縣的農產品種類很多,大部分村莊都有自己的網店,但部分農戶技術有限,無法有效管理自己的網店,故網店的知名度不高,農產品也得不到很好的宣傳。
2.1.1 完善多元電商平臺的建設 傳統的銷售方式銷售市場有限,市場需求小,因此擴大市場、發展電商農產品的銷售是必然選擇,目前白沙縣的電商平臺主要是阿里巴巴,為了實現全面脫貧,白沙縣應該加大資金投入,與更多企業合作建設更多的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形成自己的產業鏈。
2.1.2 加強網絡線路的鋪設 電商的發展離不開網絡的建設,白沙縣共有11個鄉鎮,77個村(居)委會,431個自然村。調查發現,白沙縣已投入約3 340萬元升級改造城鄉配電網,解決電網薄弱問題,提高供電的可靠性和供電能力,目前實現了72個行政村、51個自然村光網和306個自然村的4G網絡覆蓋,農村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但還有個別貧困村的網絡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已通網絡的村鎮還存在網速慢等問題,為此,應加快貧困村的寬帶網絡建設,爭取網絡覆蓋全縣行政村。
2.1.3 完善地方物流服務站的建設 物流配送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本保障,在各村建立物流服務站點是解決物流問題的有效措施。由于貧困地區的交通不方便,難以像城市那樣送貨上門、上門取件,為此需要與物流公司如阿里物流、順風、中通等加強合作,共同打造物流的配送模式,配備運輸等物流基礎設施,以縣下面的鄉鎮為據點,建立配送點,貨物到達鄉鎮配送點后,由鄉鎮配送點工作人員統一送貨上門,這樣不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還能夠提高物流的運行效率。
2.1.4 加強交通公路的建設 交通問題一直是制約白沙縣發展的障礙,如今,白沙縣高速公路項目已經開始建設,長期以來這一制約白沙縣發展的瓶頸將被打破。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還有部分農村沒有修通公路,政府應增加資金投入,完善交通公路的建設。同時考察當地的地理位置并設置最短的路線,對已經建設的公路加強維護,保持交通暢通。
電商扶貧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出現的產物,與現代化的信息社會緊密相關,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它需要懂技術的人才來加以實施。人才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核心所在,本研究通過對白沙縣電商扶貧現狀進行分析,建議人才的培養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2.1 成立電商扶貧領導小組 積極開展參觀考察活動,組織電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和鄉鎮黨政領導赴電商發達地區參觀學習,領導要起帶頭作用,對本縣的電商情況進行考察,并且積極學習相關的電商知識,向村民宣傳電商的優勢,引導他們通過電商的方式實現脫貧。
2.2.2 加強電商技能培訓 白沙縣電商人才缺乏的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應該把人才的培訓變為人才的培養,到目前為止,白沙縣雖然已經開展了9期電商人才培訓,但培訓主要以農戶為重點對象,而很多農戶由于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對電商這些先進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差,這對開展電商扶貧有一定的限制,因此,電商技能的培訓不應僅以農戶為重點對象,而應該將大學生村官、未就業大學生、返鄉青年、農村致富能人和貧困村群眾作為培訓的重點對象,以建立基地、聯合辦學、長短期培訓等方式,開展電子商務應用管理和實訓操作培訓,加快構建學用結合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機制[8]。此外,應以當地農戶作為電商人才培訓的重點對象,儲備本地人才,建立電商產業園,并給這些人才提供就業崗位以吸引人才回流,逐步培養和建設一支專業技術過硬的人才隊伍。
2.2.3 對培訓后的人才進行跟蹤 如今,白沙縣已經培養了一批電商人才,但在接下來的扶貧中,要想繼續通過電商扶貧的方式實現脫貧,電商方面的人才資源還是很匱乏,很多地區對電商人才進行培訓,但并沒有對人才培訓后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跟蹤,因此,為了使培訓后的人才能夠有效地開展工作,應該對其進行跟蹤服務。
白沙縣電商扶貧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白沙縣距離市區很遠,物流成本較高,這一問題一直制約著白沙縣電商扶貧工作的開展,因此,加快物流體系的建設迫在眉睫。白沙縣要加快建設縣、鄉、鎮、村四級物流體系,層層對接,每個村配備一個物流配送員,較大的村莊適當增加配送人員,每位配送員配備一輛物流車。除此之外,白沙縣農產品比較豐富,冷鏈物流的問題也亟待解決,政府應該提供資金支持建設冷凍庫,并配備人員有效管理冷凍庫,使農產品始終保持新鮮的狀態。
2.4.1 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建設方面 首先是農產品的品質標準化,當地政府要注重農產品的原產地和原生態;其次是標準化生產,在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標準流程和數據指標進行生產,確保產品質量;最后是農產品的規格標準化,即形成統一的品牌、包裝、標準和質量。此外,白沙縣應該擁有屬于自己的農產品數據庫,形成自己的農產品優勢品牌。每個貧困鄉鎮至少要培育一個優勢農產品、手工制品等,并通過龍頭企業對其進行資格認證和管理。
2.4.2 農產品品牌化建設方面 首先要健全質量溯源體系,加大產品質量市場監管力度。其次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網絡媒體進行大力宣傳,積極鼓勵電商產業參加各種商品展銷交流會,推薦白沙縣的農特優質產品,塑造白沙縣農特優質產品的品牌,支持企業發展壯大,發揮典型示范帶動效應。最后要鼓勵農戶發揮主體作用,提高其建設農產品品牌的信心和決心,通過品牌產品帶動和提升其他農產品的質量,把“無害、有機、綠色”三者作為培育農產品的重點目標,制造特色農產品和有品牌優勢的農產品,推出受大家歡迎和享譽海內外的農產品品牌。此外,還可以給現有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行業龍頭企業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提高農產品質量,樹立行業良好的形象,把企業做大做強,并給擁有自己品牌的農戶提供獎勵。
本研究通過對海南省白沙縣電商扶貧的調查,運用SWOT分析白沙縣電商扶貧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和路徑,這對于很多貧困地區來說,具有明顯的共性和有益的啟迪。將電商和扶貧結合起來,推動農村電商發展,幫助農戶擺脫貧困走向富裕,對促進白沙縣農業經濟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電商扶貧會遇到很多問題,需要積極采取有效的方法推動農村電商的發展,推動農村經濟體制的建設,為實現和諧社會的目標而不斷努力。在電商扶貧戰略中,白沙縣只有堅持改革創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才可能在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