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莉,劉彥笈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發動機系統檢修》作為各大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一門必修的專業核心課程,培養面向于汽車檢測、機電維修、汽車服務顧問、汽車索賠員等崗位上從事發動機機械系統相關和電控系統相關的診斷、檢測和維修等職業能力,基于工作過程設計課程方案,以職業行動能力為導向,服務于汽車維修企業一線的相關技術和服務工作。通過學習,使從了解車到熟悉車,再到懂車,從而修車,利用檢測設備和維修工具對發動機系統零部件檢測并修復,為后續汽車綜合故障診斷打下基礎,做好準備,關注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和應用能力,從教學模式上采用“教、學、做”合一。
《發動機系統檢修》課程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以培養學生汽車發動機檢修的職業能力為核心,基于發動機系統的診斷與檢修工作過程為主線,通過構建真實學習情境、真實工作任務、真實學習場景和真實工作壓力的“四真”環境讓學生在工作過程中構建知識。將發動機系統檢修的典型工作任務中的工作內容、流程、環境、評價與教學內容、方法、設施、評價相對應,以此提高學生社會能力和應用能力[1]。
《發動機系統檢修》課程的改革建設目標。以由校級到國家級在線開放精品課為目標,完成教學團隊的優化、資源的建設和信息化的建設。課程的改革中將培養目標定位知識、技能、素質三個目標;課程的教學團隊由專家團隊、企業兼職教師和雙師型教師構成并建立培養目標;在資源建設中包含有教材建設和資源庫建設;信息化建設中包含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和混合式教學設施的建設。
《發動機系統檢修》課程的改革建設標準。課程依據人才培養方案,結合課程建設目標,完善課程標準、教學團隊標準、資源建設標準和課程質量標準,保證課程在課程建設、教學過程、教學團隊培養、質量管控等方面的規范與提升。課程實施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活動開展。課程內容體現專業前沿技術和核心技能為主線,融入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培養[2]。
課程標準包含知識、技能、素質標準;教學團隊標準需要確立相應的師資標準;資源建設標準以開發新形態一體化教材為目標;課程質量標準包括課程建設規劃、課程診改制度、實時運行監控和運行效果的評估。
課堂教學適合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方法。每個章節的任務學習都依照學生的認知順序分層教學,每個任務相應的配有項目實訓指導書和工作頁,按照實訓指導書的要求,完成課程任務和實訓工作頁,學生在學習和完成工作頁的同時,完成項目內容。
教材方面,與校外兼職教師、兼課教師一起共同開發基于崗位工作內容、融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適用當前汽車檢測與維修學生的教材。將教學資源庫運用于教材建設中,使之成為可視化,多元化教材。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而且呈現的內容更豐富更立體。
硬件方面,需要升級改造實訓室,配備教學用汽車發動機系統模擬軟件等教學設備,實現了虛擬仿真、項目教學、情境教學三位一體,增加實踐課的學時,增加綜合模擬實訓的內容,并對實踐內容進行考核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考核體系,提升教學效果。
構建課程質量改進循環(PDCA),建立四個階段八個步驟的課程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保證課程教學質量。
3.1.1 計劃(P)
(1)依據課程標準分析現狀,找出問題。
(2)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3)找出主要原因。
(4)制定計劃措施(課程教學計劃)。
3.1.2 執行計劃措施(D)
(1)實施教學計劃
3.1.3 檢查教學效果(C)
(1)作業、訓練手冊、測試、聽課、評教、評學。
3.1.4 總結處理(A)
(1)鞏固成績標準化,修訂課程標準。
(2)遺留問題,進入下一質量控制循環[3]。
依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定課程建設規劃,明確課程教學目標,確定課程標準,制定課程教學計劃并落實到教學過程,對教學過程進行控制并進行自我診斷,通過診斷考核,持續改進,使之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并能動態持續改進與更新。
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優化課程建設思路,規范課程標準。對課程調研報告、教學標準、授課全套資料(課程建設規劃、課程標準、課程總體安排、課程重難點、作業、考核、教材、教學設計、信息化手段、教學方法)[4]進行監控和考查。
課程教學實施以課程標準作為課堂教學檢測依據,進行質量監控。教學團隊編制課程標準,確定學習標準,設計考核辦法,以教研室為單位聽評課,跟蹤改進課堂教學狀態,課程負責人將反饋意見納入下一年度課程建設規劃。
以學期為單位結合學生學習狀態、考核成績分析、課程教學測評,完成試卷、課程質量分析,根據分析結果修正課程學習標準,形成改進方案。
課程診改組織團隊以課程教學團隊為主,由院級領導及分管教學領導牽頭,課程負責人和校外專業帶頭人組織,骨干教師、企業行業專家、校內兼職教師、外聘教師全體參與的形式組成團隊并實施對診斷項目整體安排的分工。
確定實施牽頭人與責任人,設置時間節點,高效實施。

表1 課程診改實施內容與分工表
4.1.1 問題描述及表象
發動機系統檢修在課程類型上分為兩個重要組成部分,發動機機械系統檢修和發動機電控系統檢修,這兩個內容都需要全面系統的學習和較大課時的分配,并且在整個專業課程中處于重要的地位。因此,人才培養和課程建設也需要相應的改進與調整。
4.1.2 改進措施
(1)課程定位將次課程分為兩門專業核心課程《發動機機械系統檢修》和《發動機電控系統檢修》。
(2)有條件下,最好使用專項資金來完成本課程建設,保證建設經費。同時制定課程建設保證制度,嚴格按照課程建設保證制度來監督、督促課程建設的進行,定期進行考核,必要時將其納入績效考核,與專業教師收入、評優評先等掛鉤,激發專業教師課程建設的積極性。
(3)探索現代學徒制,開展實境教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結合專業特點制定適應于專業課程的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方案,達到工學交替的效果。使學生一段時間在校內上課,一段時間在企業對應崗位實踐,實現實境教學。
4.2.1 問題描述及表象
課程知識點涵蓋內容較多,在發動機機械系統檢修這一部分,由于內容較為成熟,資源相對豐富,但在電控系統檢修方面,由于每一系的車,差別較大,各校擁有的實訓車輛種類不一,各類資源并不充足,這便需要開發和修訂新的教材,與時俱進。數字化教學資源不夠完善,不便更好地將各系車的電控故障、案例形象具體的呈現。
4.2.2 改進措施
(1)通過校、企、行業合作,共同開發基于崗位工作內容、融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適用當前本校汽車專業學生的教材,并重視汽車維修故障判斷邏輯思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將教學資源庫運用于教材建設中,使之成為可視化,多元化教材。
(2)依托互聯網云課堂等平臺,完善課程、實訓、測試、企業等類別的數字化資源。與軟件開發、課程建設的優質公司合作,共同開發網絡課程,建設優質的專業教學資源和模擬仿真實訓軟件。
(3)教材建設對接資源,信息化課程改革。課程負責人積極申報校級信息化課程改革項目,將資源建設與教學緊密銜接。
4.3.1 問題描述及表象
現有課程實踐教學條件,需要進一步縮小與真實工作崗位環境的差距,通過實訓教學手段進一步提升實訓操作安全、規范,甚至能夠直接用于生產實踐活動。可通過實訓教學手段進一步提升。需要升級實訓硬件教學環境。為保障實訓操作更安全、更規范,還需增設虛擬仿真環境。
4.3.2 改進措施
(1)對現有的實訓室等進行升級改造,建設成為生產型、開放型的實訓室。教學中,按企業管理流程推進教學過程,實施項目化教學,促進職業素養與實際崗位能力提升。
(2)在原有的實踐教育條件基礎上,建設汽車商務虛擬仿真實訓中心,能夠使學生在實踐操作前通過虛擬仿真,鞏固實訓流程,規范實訓操作,通過虛擬仿真完成理論知識到實踐操作的完美過渡。
(3)通過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教學(比如參觀、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等),逐步摸索結合生產實際進行教學的方法,并總結成教學案例,同時提供最貼近生產的實踐教學環境,提高人才培養質量[5]。
4.4.1 問題描述及表象
教學團隊的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團隊組合中行業、企業兼職教師不足。教師團隊對職業崗位技能的動手能力和經驗有待進一步提高,使之更加貼合企業一線工作崗位即上即用的技能需要,同時兼顧兼職教師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因此需要根據課程崗位需求特點,吸收行業、企業一線生產經歷的優秀成員加入教學團隊,實現互補。在校專兼職教師在企業一線工作經歷也需要進一步鍛煉,滿足教學需要。
4.4.2 改進措施
(1)成立由企業名師、行業專家、骨干教師組成的課程團隊,進行師資力量的擴充與互補。
(2)安排專業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專業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積累了教師實際工作經驗, 提高了實踐教學能力,加強了專業教師與行業的聯系,大力推進了教學改革,讓日常教學與實際生產聯系更為緊密,并具有更多的職業特色,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專業教師能力,解決企業實際課題。同時創造了與企業人員進行溝通、探討的機會,便于更好地了解汽車維修行業前沿信息,提升專業水平。
(3)明確兼職教師崗位職責,該課程長期聘用穩定兼職教師3名,入庫兼職教師5名。為兼職教師配備基本教學條件,配備固定指導教師和聯絡員;改善兼職教師待遇,提高課酬標準;兼職教師享有外出培訓考察、參加各類專項培訓的權利。提高多措并舉,兼職教師責任心加強,素質普遍提高,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
(4)加強教師雙創水平提升。制定教學團隊教師創業培訓計劃,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業項目,聯合企業共同開展創業項目。
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需同專業建設的發展聯系起來,任何一門課程必須依托于專業的課程體系在專業的總體設計下進行,找準切入點,組建改進團隊,針對聚焦的問題,分析原因,找到改進措施,同時建立專業、課程改革的質量保證體系,才能保證專業、課程改革可持續螺旋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