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體育、藝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學校教育是以智育為核心,但體育是基礎,沒有健康的身體,什么也做不成。藝術是教育必要的補充。缺失藝術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缺失藝術教育的人是不健全的人。它們互相聯系,互相促進,并充分發揮著他們獨特的作用。文章對此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體育;藝術;教育教學;促進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0)37-0093-02
一、學校體育對教育教學的促進作用
為了增強學生體質,提高教學質量,我帶領體育組全部教師和部分語文、英語、物理、心理學教師進行了三年的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模塊教學的研究。模塊教學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它不僅是教學的要求,也代表未來發展的趨勢。作為模塊教學補充與延伸的社團要在相關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訓練。各社團應盡可能外出參加比賽,特別是跳繩、啦啦操比賽。在田徑、籃球、氣排球、羽毛球項目上,體育教師也可帶學生參加市里的中學生運動會。體力與智力結合,手腦結合,提高身體素質能幫助學生形成敏銳的感知能力、靈活的思維和想象能力,還會改善智力條件,對學生的智能、學習成績產生一定影響。
2016年高三的學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第十九中學(以下簡稱我校),第一屆從高一進校就實行體育選項模塊教學的學生,往年每到水平考試,各年級要停體育課達半月之久,實行模塊教學后,一次課也不停,我校水平測試合格率一年高過一年,有幾科甚至達到了100%。2016年6月7號高三學生高考,我們的體育課上到6月2號,可高考成績超過以往任何一年,有8人上一本,135人上本科,本科上線率46.4%(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入口分只有31人B+,103人B,156人C+,2人C),有兩位啦啦操運動員被廣西大學破格錄取。體育考生有三人考上全國重點體育院校,這些成績的取得,與體育模塊教學有很大的關系,模塊教學一是滿足了學生的體育愛好,發揮了他們的體育特長,二是激發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三是有利于學生獲得體育基本知識和技能,四是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五是學生上自己喜歡的模塊課,心情愉悅,學習效率也提高了。2016年高三的學生是體育選項模塊教學的產物,自此我校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體育藝術特色學校,2018年學生的一本上線率又創我校歷史新高,這也充分驗證了7+1>8的說法。
7+1>8,意思是7個小時的學習,加1個小時的體育鍛煉,要比8個小時一直進行文化課學習的效率好。學生每天連續啃書本,頭腦不清醒,記憶力下降,影響學習效果。學生應當像燒柴一樣,隨時撥動木柴以獲得新鮮的氧氣,使它燃燒得更充分。學生利用體育鍛煉調節緊張的神經,使大腦得到休息,可以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效果。學校每天上午上第一二節課后安排課間操,每周安排2~4節體育課,每天第九節是體育、藝術活動,每天保證學生有一個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大腦抗疲勞能力。
體育已成為我校體育與藝術特色學校的主心骨。我校的跳繩項目為學校獲得了“全國跳繩示范校”的稱號。2016年南寧市舉辦中小學第一屆跳繩比賽,有89個中小學代表隊,2000多名運動員參賽。我校派出的43名運動員參加少年組、少兒組兩個組別的比賽。這是我校在實行模塊教學后第一次組隊參加市級的比賽,這次比賽,我校一共獲得9個第一名、10個第二名、9個第三名、11個第四名、7個第五名、2個第六名、2個第七名、7個第八名。2016年全國跳繩聯賽華南賽區比賽中,本次多樣的跳繩比賽項目吸引了來自廣東、廣西、海南、中國澳門、中國香港的39支跳繩隊伍,總計672名運動員參賽。比賽按年齡分為幼兒組、少兒組、少年組、青年組、成年組,共5個組別。我校跳繩隊報名參加了少兒組和少年組兩個組別的比賽,共獲得11個第一名,9個第二名,9個第三名,5個第四名,5個第五名,1個第六名,4個第七名,7個第八名。在2016—2017年全國跳繩聯賽(華南賽區)中,我校學生獲體育道德風尚獎。2016年7月,我校學生參加全國青少年“未來之星”陽光體育大會廣西分會場跳繩第一名,全國總決賽校園定向跑第二名,跳繩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集體跳繩已成為我校大課間的一大亮點。
2016年6月,我校組織學生參加南寧啦啦操公開賽獲花球規定動作第一名;2015—2016年,我校學生在全國啦啦操聯賽南寧站的比賽中獲自由舞蹈組第一名,中學技巧一級第一名,中學自選花球第一名;2017年10月,我校學生到青島參加全國全民健身操舞大賽榮獲高中組自由舞蹈特等獎;2016—2017年,我校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啦啦操聯賽總決賽榮獲中學技巧第一名;2015—2016年,我校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啦啦操聯賽南寧站的比賽,榮獲中學組技巧中級第一名;等等。
我校田徑隊在2017年參加南寧市田徑運動會獲團體第七名。其中,獲得女乙100米欄第一名、女乙800米第一名、女乙跳高第三名、女乙跳遠第三名、女乙標槍第四名、女乙200米第六名、女乙鉛球第五名、女乙三級跳遠第六名、男乙1500米第八名、女甲跳遠第三名稱、女乙100米接力第七名。
2016年10月,我校籃球社團參加“肯德基”杯三對三籃球賽,獲得南寧賽區第二名。
我校象棋社團在2016年12月南寧中小學象棋比賽獲團體第六名。
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人,視覺、聽覺等感覺器官都比較敏銳,如武術中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之說。大腦的反應速度較快,大腦皮層的分析和綜合能力也較強。據每年全國高考學生體檢統計,體育考生的視力、聽力等感覺器官能力都遠遠高于其他考生。我校今年初三年級參加中考獲得前十名的學生,在體育中考中有9人得滿分。只有一個學生丟失4分。反過來說明體育成績好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有促進作用的。
二、藝術對教育教學的促進作用
學校是培養人、教育人的場地, 校園環境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壁畫、標語、走廊畫框作品、板報對學生學習具有激勵作用;藝術節學生畫展和地板畫、文藝演出對學生的創作欲望和求知欲望具有促進作用。學校時時、處處、事事都可以營造藝術教育的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音樂能夠提高記憶力,記憶力是學習成功的關鍵,音樂能幫助學生減少焦慮感和學習壓力。學生在學習評價藝術時,能擴大詞匯量、提高語言技能;人體素描有助于提高缺乏學習能力的學生的思考及語文能力;繪畫能促使學生發揮想象進行策劃。藝術能幫助學生尋找能夠自我控制、自我構建的情感模式。視覺藝術使學生得以化解郁悶的情感、實現自己在物質世界中的價值。
藝術能培養中學生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所以,我帶領體育、藝術組的教師進行了2年“學校藝術教育氛圍的創設”的課題研究。校園藝術氛圍的創設,旨在培養學生的美感,從而激發他們在學習生活中不斷地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并形成與此相應的能力,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自覺抵制不良文化的負面影響。在美的氛圍之下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啟迪智慧,塑造人格品質,可以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學校藝術教育與學校其他方面的教育相比較,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它是一種實踐性、參與性、感染性很強的教育活動。藝術教育是促進智能發育、激發學生創造能力的需要藝術教育是促進陶冶人的情感、培養完美個性的需要;藝術教育是加強德育、以美輔德的需要;而藝術教育需要一定的氛圍滋養,沒有氛圍,再好的 “陽春白雪”也會成為 “下里巴人”。學校藝術教育的開展更是如此。教育藝術用環境,用學生自己周圍的情景,用豐富的集體生活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地方之一。因此,學校藝術教育氛圍的營造,要結合學校實際,在“氛圍”兩字上下功夫,處處滲透藝術,處處發揮藝術潛移默化的作用,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隨著我國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迫切需要學校在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上開辟一條新的路子,以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因此,學校藝術氛圍的營造是學校管理發展的高層次追求,是一所學校獨特的精神風貌。
我們在研究中針對學校的具體情況,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一是做好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相結合的宣傳工作,讓更多的師生參與到營造藝術氛圍中來。二是抓課堂教學,打造審美基礎。學校及教師要更新教學內容:以豐富多彩、新穎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立足藝術講座,讓學生感知藝術魅力。三是注重藝術實踐,成立多種藝術社團,豐富藝術活動。四是定時更換走廊畫框作品,讓學生像吸收新空氣一樣經常欣賞美術佳作。五是充分發揮書法好的師生的作用,在班級教室墻面上粘貼格言、標語,讓墻壁會說話。六是定期開展書法展、美術展、體育圖片展,讓學生參觀、展覽,在獲得美的享受中,激發他們學習藝術、發展藝術專長的興趣與愛好。七是在每年一度的藝術節,為學生展示各類藝術才華搭建平臺。全校師生齊上陣,師生同臺演出,同臺獻藝。
通過這一系列的藝術活動,學校體藝考生逐年增多。下表是兩年課題研究后報考和上大學人數。
學校在藝術教育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開啟心智,豐富想象和創造力。因為體育、藝術不分家,所以,我們本著“不求人人成為運動員或藝術家,但求學生個個提升身心素質和審美能力”的初心,抓學生的體育與藝術教育工作。我校在藝術教育氛圍的營造中,體育組、藝術組教師全部參加課題研究。同時也吸收了兩個語文教師和一個數學教師參加,我們把藝術教育融入體育和其他學科中,利用體育激活思維,利用藝術陶冶靈魂。學校體育、藝術特色發展,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胡長文.實施體育藝術教育 走特色發展之路[J].基礎教育參考,2016(18):68-69,80.
[2]劉利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應用型體育藝術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內江科技,2016(12):84,68.
[3]方? 奇,周建社.我國學校藝術體育演變發展的階段劃分及表現形態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0(2).
[4]曹建承,尚? 君,韓立富.打造新時代學校“體育、藝術2+1項目”特色發展路徑探究[J].運動,2018(16):85-86.
作者簡介:吳蓮根(1964— ),女,湖南永州人,中學高級教師,本科,體育教師,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