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智和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為提升單位內部治理水平、規范內部權力運行、促進依法行政、推進廉政建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內控報告編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層決策提供參考。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編制;對策
近年來,隨著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部門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全面實施,要求全面、重要、客觀、規范地反映單位內部控制成果,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一些問題。為了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對廉政建設、提高資金運行效力的價值,加快規范內部控制報告編制具有重要意義。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制度概述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在年度終了,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依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編制能夠綜合反映本單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的總結性文件。內部控制是單位為控制目標,通過本單位的職能職責需求制定相關的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部門經濟活動進行全方位防范和管控。從靜態看,內部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為了防范和管控經濟活動風險而建設的一套完整的內部管理系統。從動態看,內部控制是通過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為實現控制目標而實施管理制度的約束和規范的過程。
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為推動我國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單位內部治理水平、提高部門經濟效率、規范內部權力運行、促進依法行政、推進廉政建設起到重要作用。全面建設內部控制體系,在制度設計上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從第一線規范經濟運行程序,提高經濟運行績效,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編制存在的問題
1.重視不夠,內控環境較差
行政事業單位在編報內部控制報告范圍方面,要求涵蓋所有部門,但是在實際編制過程中部分單位流于形式,無實質性內部控制建設,報告質量比較差。主要原因在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職能職責多樣化,有些部門機構的設立因為職能職責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由于人力資源少和內部機構設置不健全,部門經濟活動很少,特別是部分行政單位和社團機構,其功能就是保障某一領域的行政事務運行,全年財政預算也主要為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無實質性的專項業務經費和項目建設經費,所以對其建立一套系統化完善的內控制度有些不太符合單位實際。單位在內控建設方面重視不夠,主要關注事業發展,認為內控是財務人員的事,直接安排財務人員以完成工作性任務為目標上報,其他業務部門參與少,這樣使得內控報告編制工作銜接不暢,降低了財務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相關內控制度停留在字面上,沒有真正按制度實施,這樣導致了內部控制報告的編制工作滯后,質量不高。
2.組織機構不健全且分工不明確
單位在內部控制管理工作中,雖然設計了一定的系統制度,建立了相關內設機構,明確內設機構及崗位職責權限,并以文件形式發放到每個科室,但是在內控報告管理制度實施以來,落實不到位,基本上沒有其他科室參與,財務部門執行乏力。
此外,有些部門單位本身人力資源有限,也沒有單獨成立專門的內部控制內設機構,有些部門單位的人員編制少,對內控沒有明確的分工協作,在實施過程中也沒落實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內控制約,加之內控制度管理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在人力資源和組織領導方面工作量很大,所以大部分單位都是由財務人員兼顧,壓力大,內控質量不高,無法客觀評價,導致內控報告在整體性、全面性和真實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3.內控佐證材料可靠性差
編制內控報告時,涉及的業務領域范圍較廣,預算、收支、政府采購、資產管理、項目建設、合同和其他領域等,基本對單位經濟活動全覆蓋。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沒有成立相應的專業團隊,僅憑財務部門完成龐大的制度體系建設確實存在實際困難,其他人員涉及對應的專業水平有限,完成整個體系建設又牽涉很多部門,所以在工作中難以落實相關制度。
具體內部控制制度節點也沒有相應的指導意見和架構參考標準,導致單位內部詳細制度口徑方向不一致。一方面,部分行政單位不涉及項目建設或很少涉及合同領域,另一方面,缺少財政部門相關設計指南,很大程度上讓制度設計不能相互制約而失效。在制定某一領域的規章制度時,要遵照報告制度規范,但在具體業務層面又要根據單位性質和內部經濟運行情況細化相應的措施,使其在操作上能夠更加順暢有效,發揮真正的制約作用,所以要有一定專業水準的人員對內控制度進行設計,使相關制度能夠順利實施,確保整個業務經濟活動過程和資料的真實可靠,但是行政事業單位相關專業人才匱乏,導致內控制度不完善,內控報告缺少可靠性。
4.內部控制報告編制評價機制存在缺陷
內部控制報告監督評價分為自評和第三方機構評價,在實際工作中這兩種監督評價都不能很好發揮實質性的作用。行政事業單位采取自評方式,由于在制度設計和關聯邏輯方面難以控制,在設計時可能會傾向于按編制的要求去擬定相關制度,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在內控自我評價方面可能會缺乏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導致報告質量失真。除了相關法律法規可以對內控制度執行進行監督評價外,相關職能部門對內控體系的監督基本上無法落地,在內控體系制度實施過程中,事前、事中風險防控無政府職能部門介入督查,容易導致風險失控;事后監督則基本上已成定局,無法補救錯誤造成的損失。
三、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編制的建議
1.提高認識并創造良好內控環境
行政事業單位在編報內控報告時,相關負責人應提高認識,加強工作領導,以部門單位為主體統籌編報,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形成長效機制,一把手親任組長,明確權責,分崗定人,把工作具體落實到人,使編報工作體現出部門單位整體工作而不是某一個科室或個人的事情,創建良好的制度保障。內部控制又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貫穿每一項業務經濟的全過程,所以應以單位主要領導牽頭,全員參與,相互協調銜接,把工作集中起來,形成合力,形成組織架構,細化分工,完善相關制度,以制度約束內控的實施,確保每年的內控報告順利開展,為提高報告質量創造良好工作環境。
2.健全內控機構設置并明確職責分工
建立健全內設機構、管理層級及崗位的職責權限,各自完成相關節點的制度建設,收集內控執行過程中的資料,匯總到內控管理科室或統合辦公部門統籌整理,并按照規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有序開展內部控制報告的編制。各部門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使內控貫穿到整個經濟業務事項中,形成事前評估、事中監控、事后評價全過程,使內控報告的編制能夠真實、全面、有效地客觀評價,提高評價結果的使用率,并定期進行自評,發現偏差及時糾正,筑牢廉政防火墻。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編報質量
單位應高度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定期或不定期推薦人員外出集中學習或到內控健全的單位考察參觀學習,要在全面發展時更側重于專業化,內部成員之間可以輪崗交換學習。在具體的財經類制度設計時,應多向當地財政部門請示其規范性和適用性,確保制度執行有效,必要時建議由財政部門統籌設計,制定詳細的指導意見和制度模板供部門單位參考,把每一個明細制度的架構設計厘清,部門單位再根據本單位的具體職能職責和業務領域情況進行細分優化,豐富內容,總則遵循框架理論,細則遵循單位經濟業務運行設計實施,認真執行內控相關制度,加強人才培養,提高編報質量。
4.規范日常運作并提升內控成效
內部控制報告編制質量主要在于內部制度設計和規范運行,除了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方面外,還應由專業行政監督部門進行監督和指導,財政部門應設立專業科室對部門單位內控執行規范化進行監督,督促部門單位內控制度建設情況列入年終考核內容,全程跟蹤部門單位經濟業務事項。逐步建立和完善內控制度信息化,設置風險節點控制權限,對疑似風險點以信息化系統攔截提示加以主觀研判,對經濟業務事項全程動態化管理。在內部環境上,要按健全的制度體系認真執行,規范貫穿全過程,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對每個崗位進行風險評估,定期進行調整。在編制環節自行客觀評價編報,使內控制度設計運行有效,讓內控評價報告結論充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杜絕廉政風險,提升內部控制成效。
四、結語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編制是規范單位內部控制執行過程形成的書面正式報告,是保護國有資產、防止舞弊和濫用權力的重要方式。所以在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強化履職擔當,加快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牢牢守住廉政風險的底線。把思想理論轉化為具體工作舉措,助推單位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晏婉萍.突出政治建設強化履職擔當開創新時代貴州財政工作新局面.中國財政,2019(02).
2.胡志山.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與提升內控報告質量.中國農業會計,2019(07).
3.黃迎春.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編報問題與對策――以深圳市為例.經貿實踐,2018(14).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