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
[摘 要] 小隴山林區是西北的重點天然林保護區,對西北的生態環境保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近年來森林資源一直受病蟲害、草害等威脅,嚴重制約了林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根據甘肅省小隴山森林有害生物的發生情況,詳細地分析其發病特點,并提出有效治理措施,以期為林業工作者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 有害生物;發生特點;防治技術;小隴山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31-72-2
加強森林有害生物預防和治理,是促進林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措施。近年來,甘肅省小隴山通過實施天保工程,生態建設和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林業發展迅速提升,森林種植面積越來越大,林業帶來的經濟收入越來越多。但與此同時,有害生物的種類逐漸增多,防治難度越來越大,防治成本越來越高,給林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目前,如何有效防治有害生物,降低治理成本,已成為林業從業人員共同探討的難題。
1 小隴山林區概況
小隴山林區位于甘肅省東南部,是甘肅省的東大門,氣候屬于溫暖濕潤型,海拔在700~2 700 m,森林資源非常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57.2%。小隴山林區位于我國三大自然區的接合部,氣候條件和環境條件對于動植物的生存和繁衍非常有利,小隴山林區的植物種類和動物種類非常多,高等植物(包含亞種、變種、變型)有2 753種,野生動物100多種,珍奇動物種類也較多。與此同時,危害森林的病蟲害種類較多,危害面積較大,包括病害、蟲害、鼠兔害、草害等,病害發生面積達2 212 hm2,蟲害發生面積達5 804 hm2,鼠害發生面積達3 888 hm2,兔害發生面積達2 628 hm2,草害面積達202 hm2,這些均制約著林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做好病蟲害防治勢在必行[1]。
2 小隴山林區有害生物危害的誘發因素
2.1 科學營林造林措施不到位
近年來,隨著甘肅省“天保工程”的實施,加強了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有效推動了小隴山林區的發展。但營林造林措施不到位,尤其是人工林造林樹種單一,為形成穩定的有害生物群體提供了有利條件。其中,鼠害、兔害最為猖獗,形成原因有以下幾點:①新造林地樹種比較單一,且多為鼠類、兔子喜食的樹種;②天保工程的實施使林草面積增加,為鼠兔的生存提供了環境條件和豐富的食物來源;③國家對野生動物實施保護措施,封山禁牧,對鼠兔的種群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
2.2 外來有害生物種類增多
近年來,小隴山林區從外地引進了落葉松等樹種,同時也帶入了某些有害生物,氣候變暖為帶入的有害生物的繁殖創造了條件。小隴山林區最常見的外來物種有落葉松葉蜂、落葉松球蚜、落葉松小爪螨和豐寧新松葉蜂等。此外,使用單一的落葉松品種進行人工林培育也是造成外來物種猖獗的主要誘因。
2.3 有害生物防控不到位
我國對于有害生物的綜合防控起步較晚,對防控有害生物的宣傳力度不夠,人們對有害生物的危害認識不足。有害生物防控資金投入不足,防疫、檢疫、監測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不能及時有效地對病蟲害進行預警,綜合治理措施相對落后,是導致有害生物猖獗的主要原因。
3 小隴山林區有害生物的發生特點
3.1 蟲害發生率有上升趨勢
近年來,隨著人工林種植面積的增大,病蟲害種類也逐漸增多,人工林成為病蟲害的高發區,是防治有害生物的重點區域。小隴山林區常見的蟲害有17種,如落葉松小爪螨、落葉松葉蜂、松大蚜、華山松大小蠹和小云斑鰓金龜等,蟲害發生面積占林地面積的1.67%。
3.2 鼠害、兔害猖獗
鼠害、兔害對林區的危害日益嚴重,特別是近年來野兔數量逐年增多,危害面積成倍增長,成為威脅林業發展的勁敵。鼠害、兔害尤其對新造林、幼樹、幼苗威脅較大,嚴重時可引起樹苗死亡。鼠害、兔害發生面積高達6 500 hm2,約占已查林地面積的1.87%。除鼠、兔以外,野雞、豪豬、鳥等對林木的生長也有一定影響,尤其是鳥類對幼苗的培育影響極大,其會啄食種子和幼苗,嚴重降低了幼苗成活率。
3.3 草害來勢兇猛
生長在小隴山林區的雜草種類眾多,其會與苗木搶奪土壤中的營養,進而影響苗木的正常生長發育,提高種植成本。雜草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一般性雜草,另一類為寄生性雜草。一般性雜草如車前草、狗尾草等主要生長在苗圃中,為害幼苗生長;寄生性雜草,如槲寄生植物和桑寄生植物,主要寄生在樹木上,從樹木上吸取養分,對樹木的威脅較大。寄生性雜草在黨川、百花、觀音、麥積、龍門、東岔、立遠、榆樹、左家、云坪和高橋林場均有發現,面積達182 hm2。
3.4 病害基本穩定
小隴山林區的常見森林病害有5種,分別是松苗立枯病、櫟類白粉病、落葉松早落病、松針銹病和松落針病,病害發生面積2 212 hm2,發生率占林地面積的0.64%,主要發生在南部地區,發病率穩中有降。
4 小隴山林區有害生物防治技術
4.1 病蟲害治理
4.1.1 利用煙劑防治。用煙劑防治病蟲害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方式,在病蟲害高發期,利用藥物放煙達到殺滅病蟲害的目的,一般多在清晨或者傍晚,沒風或者微風的情況下進行。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二三齡落葉松葉蜂的危害高峰期,利用苦參堿植物源殺蟲煙劑防治效果明顯,害蟲死亡率高達95%,每667 m2用藥劑量為1.5 kg[2]。
4.1.2 噴霧防治。噴霧防治是利用機動噴霧器噴灑藥物以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松針銹病可以造成大量的松針脫落,威脅松樹正常生長發育。防治此病可用20%國光三唑酮乳油、25%國光丙環唑乳油、12.5%烯唑醇可濕粉劑稀釋后噴霧,連續噴霧2次,中間間隔要在15 d左右,殺蟲效果顯著。
4.1.3 拌種或土壤消毒。拌種或土壤消毒是防治苗期病蟲害的有效方法。在幼苗培育前,先用藥物拌種,或做床時在土壤中拌藥消毒,再進行播種,可有效預防苗期病蟲害。例如,用0.5%高錳酸鉀對土壤消毒,或用0.1%高錳酸鉀浸泡種子60 min,可有效預防松苗立枯病[3]。
4.2 鼠害
滅鼠常用化學藥物、人工捕殺、激素等方法,最常用的化學藥物有殺鼠靈、氯化苦、C型肉毒素、敵鼠鈉鹽等,但化學藥物毒性較大,不僅可以殺死鼠類,而且會殺死鼠類天敵,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目前,常用的滅鼠劑為C型肉毒素,其不僅能控制鼠害,而且對人畜和鼠類天敵相對安全,已普遍推廣應用[4]。人工捕殺是在鼠類經常活動的區域利用捕鼠夾滅鼠,還可用抗生育藥劑干擾鼠類的生殖功能以達到滅鼠的目的。
4.3 兔害
近幾年,兔害猖獗,危害面積已高達林地面積的1.87%。一般情況下,常在林木表面涂擦防啃劑、P-1拒避劑,防控野兔啃咬。此外,還可以利用捕兔夾、鋼絲索套和繩套等器械在野兔活動頻繁的區域捕捉野兔,減少野兔數量。
4.4 草害
防治草害要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常用方法是除草劑,其滅草及時,節省勞動力,除草效果相對較好。
5 小隴山林區有害生物預防措施
5.1 做好宣傳工作
為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各級部門應加強宣傳力度,讓人們充分認識到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只有做好有害生物防控,才可以提高森林生產質量,確保森林資源的安全,進而提升林業生產效益。尤其是領導,更應從思想,切實把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控放在林業生產的首位。
5.2 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的預報預測以及檢疫工作
有害生物的預測預報是防控工作的基礎。要想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則需切實加強林區內有害生物的調查監測工作,以便能準確了解有害生物的動態,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做好有害生物除治工作。同時,要加強森林植物檢疫工作,以防外來物種對林區造成破壞;對引進的種子、苗木、樹木以及林產品等,均要嚴格進行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以防止有害生物的入侵。
5.3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為防控林業有害生物,首先,必須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體系建設,完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基礎設施,給工作人員配備一些必需的儀器、設備、交通工具等,以確保工作人員在規定時間及時完成工作任務。其次,要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各林場、各單位要從思想和行動上達成共識,把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控放在首位。最后,要做好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他們的防治技術和思想水平,培訓內容主要以法律法規、防治技術、檢疫檢測、預報預測等為主,逐漸培養一支具有業務素質高、思想水平過硬的森防隊伍,提高對有害生物的防控能力。
5.4 做好營林工作,提高森林自我調控能力
根據小隴山有害生物的發病情況,總結發病規律,采取綜合性的措施做好營林生產,提高森林對環境的抵抗力,改善生態環境,提升森林的自我調控能力,減少有害生物的繁殖,降低發病率。
6 結語
隨著天保工程的實施,小隴山林區發展迅速,對于有害生物的防治技術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進行有害生物防治時,要結合林場具體情況,對有害生物的生物學特性進行研究,做好有害生物的檢測、預警、預測,選擇適合林場的有效方法進行科學防治。
參考文獻
[1]朱磊.淺析營林技術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7(7):298.
[2]何勇.淺談林業有害生物產生的原因及防治對策[J].農家參謀,2019(19):114.
[3]鐘銳.淺談林業有害生物產生的原因及防治對策[J].種子科技,2019(12):118.
[4]朱蘇堂,鈕開明,李春,等.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與方法[J].國土綠化,2016(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