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化素質教育的實施與推廣也在很大程度上帶動著課堂教學形式與方法的轉變。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合作學習的模式不僅可以豐富傳統課堂教學的形式,同時也能夠在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拓寬學生學習思路,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目的,為學生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因此,在當前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應用和實施合作學習策略成了眾多教育工作者關注的話題。文章圍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應用合作學習策略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以期能夠優化合作學習在應用實踐中的效果。
關鍵詞:合作學習;初中生物;應用分析
一、 引言
新課程教學標準的實施要求教師在完成基本的教學工作的同時兼顧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提高學生學科綜合素質。基于這一教學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合作學習的方式無疑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教學策略,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同時也可以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實踐過程,鍛煉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化學科技能發展。
二、 生物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模式的基本原則
(一)遵循學生合作學習互動性原則
隨著新課改教學工作的不斷推進和發展,合作學習模式在日常授課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應用,但是由于教師對這一教學模式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應用過程中大多只流于形式,根據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將學生組織在一起進行學習,并未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作用和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合作學習質量的提升。在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教師要立足實際課堂教學需要,積極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合作學習互動交流的作用,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探究的過程中達成合作學習任務,并帶動自身學習能力的提升,這樣才能夠真正將合作學習價值發揮出來。
(二)堅持學生合作學習全民參與性原則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是面向班級全體同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并不局限于部分學優生。全民參與性原則是保障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的基礎,在教學應用過程中,通過教師合理的劃分學習小組,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并在實踐學習中得到相應的提高與成長。
(三)貫徹學生合作學習主體性原則
合作學習的價值在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在教師的主導下自主的完成學習過程,提高學習質量的同時,鍛煉發展自身學習能力。通過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在教師設置的教學任務中,學生可以通過自主的分析去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深入問題本質,從不同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主體性原則就是保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轉變傳統課堂教學被動式學習的模式,進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流程,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三、 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合理劃分學習小組,奠定合作學習基礎
在生物課堂教學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實踐中,合理化設置學習小組是保障合作學習質量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在劃分合作學習小組的準備活動中教師應當在廣泛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劃分,以學生自愿結合為大前提,同時關注學生實際學習基礎、學習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一般情況下,學習小組的劃分通常以4~6人為宜,可以根據座位次序分組也可以依據就近原則設置,最大化便于課堂學習需求。通過合理設置學生分組之后,教師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將學習的主動權逐步交還給各學習小組,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合作學習活動,促使學生在參與學習的實踐中達成教育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與此同時,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強調學生之間合作互助學習能力的養成,小組內的成員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同時還要關注到其他小組成員,體現合作學習中互幫互助的重要意義,在個人遇到學習問題時教師可以鼓勵小組內的其他成員主動幫其解決,提升合作學習質量的同時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意識。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保障合作學習效果
現代化素質教育不僅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學科知識,同時還要求學生具備自主學習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這一教學要求,在生物課堂教學應用合作學習策略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意突出和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根據合作學習的內容為學生積極地創造合作學習的平臺,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在學習探究的實踐過程中逐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物理學科綜合素養。例如,在學習“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通常會要求學生根據課本教材上的實驗要求跟著自己一步步地完成食物營養成分的鑒定過程,這種形式的學習活動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實驗過程缺少了學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的過程。因此,為了有效提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對實驗教學的過程進行優化和改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課程目標指導學生自主完成實驗過程。由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過程去驗證一些食物的主要成分并加以驗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適時的給予指導。例如淀粉在遇到碘酒時會發生變色反應,蛋白質遇到高溫后會變成白色物質等,這些內容都需要在實驗的過程中加以注意。通過轉變學習的方式,不僅可以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同時學生還可以在好奇心和教師指導的驅動下,借助合作學習的形式確定出自己的實驗方案,并在驗證和實踐中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優化傳統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
(三)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提高合作學習有效性
對于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明白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體驗,讓學生可以充分借助合作學習的形式去主動地探索生物學習知識,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疑問,并逐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對身邊的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與分析。生物學科合作學習的最終目標并不局限于學會基本的課程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提升學生生物實踐技能,能夠從生物學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生活中的問題,在探究學習的同時更好地內化所學知識并達到靈活應用的目的。例如,在學習“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這一部分內容時,需要帶領學生通過實驗的過程去證明變化的現象、過程以及結論。教師要為學生指明合作學習的任務和目標,并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工。在實驗前期,教師要帶領學生以合作小組的形式討論本次實驗的目的、實驗步驟等。然后在明確合作學習任務與目標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自主完成分工工作,由不同的學生分別負責饅頭切塊、采集唾液、準備工具等工作。最后再圍繞實驗的目標按照實驗步驟以此完成實驗過程,并認真做好實驗記錄和總結工作。通過合作學習過程中明確學生學習任務和目標,學生在學習任務的驅動下自主完成實驗和學習的過程,既能夠加深對生物變化過程的印象,同時又強化了對生物知識的理解程度。
(四)及時答疑解惑,助力合作學習順利進行
在學生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中,自主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關鍵能力,但是同樣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與點撥。對于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知識來說,教師在恰當的時機給予學生疏導和點撥更是學生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掌握重難點知識的關鍵。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自身教學經驗和對教材知識點的熟練掌握,幫助學生提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避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原地踏步情況的出現,提升合作學習的效率,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因此,在課堂合作學習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講解完重難點知識的基礎上為學生預留出一定的實踐鍛煉時間,在有效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重點的系統掌握程度,提高課堂授課效率的同時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的同學就會產生疑問:“動物的運動是依靠什么器官完成的?”“獵豹和羚羊為什么都善于奔跑?”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并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在濃厚興趣的作用下主動去深入生物課程中學習。
(五)關注教學評價,升華合作學習價值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學習來說,必要的教學評價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在教師鼓勵的話語中獲得學習成就感和自信心,進而提升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學生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及時地給予適當的鼓勵,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身潛力,提升合作學習的質量;對于基礎較弱的學困生來說,教師的鼓勵和贊許能夠幫助學生減少學習的自卑心理,更加努力的參與學習過程。與此同時,在合作學習的應用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開展小組間的學習競賽互動,對學生合作學習的質量、過程以及結果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幫助學生正確看待合作學習中的優點與不足,在反思與鼓勵中不斷完善合作學習流程,升華合作學習的價值,進而提升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四、 總結
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生物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的一種補充和完善,同時也是基于新課程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發展需求而產生的一種現代化教學策略。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實踐應用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的思想,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根據課程教學內容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實施合作學習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同時,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為學生生物學科更高層次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參考文獻:
[1]郭欣.淺談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9:272-273.
[2]楊振泉.初中生物學課開展合作學習的認識[J].生物學教學,2006,31(8):64-65.
[3]張志英.初中生物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探索與實踐[J].生物學教學,2003,28(9):19-20.
作者簡介:
劉惠信,福建省泉州市,福師大泉港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