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玲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發病率不斷增加,導致冠心病患者比例明顯上升。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疾病,該疾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引起的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壞死等,該疾病具有較大的危害性,會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其中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不斷的發展進步,冠心病介入治療逐漸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關鍵詞】冠心病;介入治療;適應癥;臨床進展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3..02
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療已經有30幾年的歷史,1977年德國醫生完成第一例冠心病經皮介入治療,開辟了冠心病介入治療新紀元。1987年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應用于臨床,為冠狀介入治療奠定了基礎。就目前而言,我國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其中經皮冠狀動脈造影正在被廣泛的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介入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并緩解患者病情,提高其遠期生存率,對患者冠心病患者而言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是一個患者是否適用于介入治療,主要取決于冠脈血管和病變解剖特征的認識,對手術成功把握的判斷以及手術風險、遠期效果、再狹窄率等。本文中就當前冠心病介入治療臨床進展進行探討,以下是詳細內容。
1 我國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現狀
如今,我國PCI技術逐漸完善,并呈現出不斷增長的勢頭。尤其是一些三甲醫院,每年PCI手術比例呈不斷上升趨勢。有關統計顯示我國PCI手術較往年增長幅度超過30%[1]。這些信息表明了無論是病變的復雜程度還是手術效果而言,我國PCI技術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但是由于我國國土遼闊,醫療水平存在地域差異,相較于西北部,東部沿海地區PCI手術比例較多,多數地區的發展比較滯后,給當地患者帶來了較大的經濟壓力,使得PCI技術無法廣泛推廣,惠及更多地區的患者[2]。
2 治療進展
PTCA以及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是臨床上較為常見且最為基本的治療方式,而在醫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現代,以及個體化病例的存在,治療方式也在不斷的改進當中,新的治療方式和舊的治療方式均表現出較為成功的臨床應用效果[3]。
3 藥物涂層支架(DES)
3.1 DES研究現狀
相關研究表明,相較于溶栓治療,PTCA技術能夠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再梗死率、腦卒中發生率[4-5]。支架同樣沒有完全解決再狹窄的問題,大多數的隨機試驗顯示,植入藥物支架后能夠降低血栓再發生率,與常規的支架植入相比較并無較大差異。DES是近二十年來逐漸應用于臨床,其臨床發展主要經歷了3個過程:2001年歐洲有學者提出植入藥物涂層支架能夠顯著降低冠狀動脈再狹窄;2006年對植入藥物支架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長期隨訪結果顯示,DES相較于裸金屬支架,不僅沒有降低總死亡率,反而使得患者預后終點提前,而且隨著隨訪時間延長,這種危險性就進一步增大。但是在2008年,新的醫學論證顯示DES技術在1年內隨訪中,能夠明顯降低再狹窄發生率,同時安全性也較高,與裸金屬相比較并無差異。目前,藥物涂層支架主要的研究重點在于雷帕霉素涂層支架、和紫杉醇,前者具有明顯的抑制平滑肌細胞增生和遷移的作用,后者則能夠作用于平滑肌細胞有絲分裂中,促使細胞死亡。兩種藥物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廣[6]。
3.2 DES相關風險性
目前,相較于裸金屬介入,DES確實能夠降低再狹窄率,但是藥物介入主要適用于小血管、長病變、糖尿病患者中,對于直徑較大的簡單病變血管則未有較高的臨床優勢,在死亡率以及心肌梗死發生率中,DES與裸金屬比較并無明顯差異。
3.3 多支病變
與單支病變不同的是,多支病變會對患者的心肌供血產生更加明顯的影響,會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心絞痛、缺血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等相關疾病,嚴重者甚至還會發生猝死。而DES則能夠有效降低造影再狹窄,并提高再次血運重建率,從而明顯改善PCI長期臨床療效,對多支病變同樣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7]。
4 冠狀動脈左主干病變
4.1 冠狀動脈左主干病變介入
左主干病變是冠脈病變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在冠脈介入檢查中,左主干病變大約占據總病變的3~5%。由于左主干血管支配整個左心系統,一旦血流被阻斷,很可能導致嚴重的心肌缺血發生,包括心室顫動、心臟驟停、心源性休克等[8-9]。以往臨床上認為左主干病變是介入治療的禁忌,但是隨著支架技術不斷進步、改進,左主干病變治療也逐漸解決。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成為左主干病變首選的介入治療手段,并且對于復雜的多支病變同樣具有較高的應用效果。
4.2 病因研究
冠狀動脈左主干病變的病因主要分為先天性、后天性,先天性是由于先天性狹窄、開口異常等;后天性則主要與其他疾病有關,包括動脈粥樣硬化、風濕性疾病等[10]。
4.3 適應癥與禁忌癥
冠狀動脈左主干病變病情大多較為嚴重,一旦患者確診,則需要對其開展優質治療,并盡早展開處理。隨著藥物支架的應用,通過介入治療左主干病變逐漸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支架技術被證實能夠有效降低急性冠脈閉塞與急診冠脈搭橋發生率,具有較高的選擇性作用,選擇性支架術主要適用于左心功能健全或比較好,病變累及左主干,或者解剖位置適合支架術。左心功能比較好,而且病變累及到左主干遠端,但是其中一支發育細小或者出現堵塞,合并左主干的多支血管彌漫性病變,解剖位置不適合移植橋吻合者。相對禁忌癥:左心功能差、左主干短、合并多支彌漫性血管病變等。
5 小 結
在臨床冠心病介入治療的過程中,要結合患者的整體病狀,合理選擇藥物治療或者介入治療的方案,可以很好的提高臨床冠心病治療的效果。同時也可以根據現如今冠心病治療的最新進展,來進一步的提高優化介入治療的方法,為冠心病治療做好相關輔助治療工作。如今冠脈介入在治療冠心病患者中越來越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根據患者自身的個體化差異,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手段,保障患者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崔永亮,苗立夫,李 健,等.CYP2C19基因多態性聯合血栓彈力圖指導冠心病介入術后抗血小板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8,16(1):34-38.
[2] 劉 麗,張 芳,常 琳.超聲心動圖在ICU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前后的監測價值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20,24(2):225-228.
[3] 郭洪剛.尼可地爾在冠心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處方藥,2020,18(3):23-24.
[4] 周新杰.老年冠心病患者應用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研究[J].臨床研究,2019,2.
[5] 李玉耕.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療86例臨床治療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132-133.(1):46-48.
[6] 李恒斌,王艷華,朱文博,尚怡君,徐靜海.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療臨床效果探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32):21,23.
[7] 許月紅.冠心病危險因素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預后的影響[J].江西醫藥,2018,53(11):1251-1253.
[8] 涂雪瑩.超聲心動圖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分析[J].心理醫生,2018,24(36):126-127.
[9] 陳 靜,張麗娟.延續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的價值[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1):163-164.
[10] 張 盼.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疾病認知及自我管理水平影響的療效分析[J].科學養生,2019,22(12):275.
[11] 喬 洵,陳曉虎,阮雪蓮,沈 樂,俞 鵬,孫偉新.中藥湯劑對冠心病患者治療效果及用藥安全性的研究進展[J].中醫學,2019,9(01):40-49.
[12] 張傳壽,廖洪濤,張 斌,等.冠狀動脈內旋磨術在慢性完全閉塞病變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4,(2):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