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霞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不但要重視閱讀教學,而且要理解閱讀教學的意義,創新閱讀教學,使學生愛上閱讀,愛上語文,更深入地學習語文。提高學生的語文學學習能力,作文寫作能力,同時也實現閱讀教學對學生語文學習全面促進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興趣
在多年的中學語文教學中,筆者深刻地體會到,閱讀對于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個學生通過閱讀,既能豐富他的語文知識,使其變得博學多才,出口成章,下筆如神,更能使其在的人際交往中的能力和情感得到更好的滋養,讓他們在人際交往中變得游刃有余。因為他們的思想夠豐富,腦子里儲存的東西夠多,不管別人談什么話題,他們都能融入其中,都能發表出與眾不同思想觀點和認識,突顯個人魅力的同時,也體現了他們語文素養扎實、強硬的一面。還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本人認為,小學、初中是學生最有時間閱讀的階段,只要學生愿意利用碎片時間,他們不但能閱讀課文,熟悉課本內容,鞏固所學知識,也能進行課外閱讀,拓展自己語文知識和思想,使學生的眼界、思想更開闊,更開明,也更極積、更豐富。這不僅僅是語文學習需要的狀態,也是新時代一個初中所具有的思想品質和綜合素質,更是學生能更好、更積極地認識和學習其他學科的幫手和能力。同時,語文閱讀的教學,或者說學生更多、更有效的閱讀,還能幫助學生在迷茫、困惑的年齡段,樹立堅定、明確的人生目標,使語文學習有信心,有方向。
一、讓學生學會閱讀
1.在閱讀中學會積累。其實,閱讀有很多種方法,隨意的閱讀,就是我們在等人的時候,候機的時候或者等車時候,隨便拿起一本讀物,翻幾頁,讀到哪里算哪里。有時候,甚至我們不會去閱讀內容,讀標題,做一個大概的了解而已,只是為了有內容填充等待的時間。顯然,這種閱讀在多數時間來說,不適合初中生。初中生更適合第二種閱讀,那就是專門為了閱讀,而打開書,一篇課文也好,一篇無關語文課文的文本也,都要認認真真從標題,讀到結尾。更重要的是,要在閱讀的過程中,主動去積累。一是生字、生詞不能放過,要通過工具書,知道每一個生字的讀音,還要知道它的意思,用法,關于生詞,還要看看字典中他們的造句,幫助學生更好理解這個生詞,增強他們的記憶;二是好詞、好句不能錯過,一定要有專門的收集本子,摘抄,歸類,在以后的復習記憶中把它消化掉,然后轉化成自己的語言;三是閱讀感受要隨時動筆寫下來,不要等有時間,有感觸或者什么想法立即、馬上寫下來,因為靈感不等人,寫作的心情也不等人。如此,學生才能通過閱讀真正有所積累,有所收獲,更有所提升,讓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更強,更有效。
2.在閱讀中發現。不論學生對課文的閱讀,還是對課外讀物的閱讀,都除了積累知識,豐富學生思想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作用就是發現。以往不管老師在閱讀教學中,還是學生在閱讀學習中,都忽視了閱讀中這個重要內容——發現。首先,學生在課文的閱讀學習中,發現之前學習中沒有體會到的情感以及作者寫這篇課文的深遠意義,增長自己與眾不同的閱讀感受;其次,在課外閱讀中,學生不但要會發現不同的思想和寫作背景,還要發現更多的思路,更多的閃光點,更要發現自己為什么喜歡這篇讀物,它的誘惑在哪里?等等,這樣不但能拓展學生思路,讓學生更清楚自己的興趣所在,還能培養學生深入思考,延伸思考的能力和意識,對于素質教育下的初中生來,是一種可貴的學習品質,需要呵護和培養。所以,我覺得,初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思想和知識基礎,在閱讀中積累是基礎,發現和提升才是根本。
二、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1.創設閱讀情境。盡管初中生相對于小學生來說,已經成長了幾歲,思想也成熟了,更需要實實在的學習環境和內容。但是,老師也不能忽略他們應有的孩子天性,要想讓他們對語文閱讀產生興趣,并通過不斷、長期的閱讀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為學生創設閱讀情境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讀《海底兩萬里》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自發談談自己對《海底兩萬里》的閱讀感受,與大家分享,讓其他學生聽聽大家對《海底兩萬里》的閱讀感受與其他同學有什么不同。可以分組討論,也可以全班一起討論,但是在某一個學生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或者閱讀它時的收獲時,其他學生一定要耐心、認真地聽講,不要起哄,要學會通過他人的思想和看法,深入了解閱讀內容,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內容等。這樣不但能調動閱讀課的氣氛,也能大大豐富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對《海底兩萬里》有更多的認識和理解,提升閱讀的價值。
2.巧用多媒體教學。為了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使閱讀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更好地讓學生接近、理解。老師也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教學作用,運用它多樣的展現方式,讓學生走進閱讀內容,消除閱讀內容與學生的之間的距離。比如,在學習《沁園春·雪》的時候,老師為了讓學生理解這個詞意,走進毛澤東詞的美好意境,老師通過多媒體,可以給學生播放幾張關于毛澤東指點江山的圖片以及幾張北國的雪景,還可以通過PPT的相關設計,讓學生了解毛澤東寫這首詩的歷史背景,幫助學生理解其詞、其意、其境,從而使學生充滿情感地閱讀、學習,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要盡力培養學生閱讀的個性
1.自主閱讀。現時拋開語文學習不說,當閱讀成為一種自主、自覺的自由活動,學生才能享受閱讀,并能在閱讀中有所收獲。對于已經有相當語文基礎和閱讀能力的初中生來說,閱讀的內容很多很多,如果沒有自主、自覺閱讀的習性和個性,只靠著老師在課堂上監督或者老師布置的課下閱讀作業進行閱讀,閱讀所收獲的意義不大。作為老師,要強化學生閱讀意識,讓學生養成隨時隨地,都能閱讀的個性和習慣,要讓學生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閱讀,豐富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實踐證明,學生有了自主閱讀的習慣和能力,他們不但會珍惜時間,自覺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時間進行閱讀,也會認真對待每一個閱讀內容,并會在認真閱讀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從閱讀內容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無形中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和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2.拓展閱讀范圍。對于初中生來說,我覺得不要劃清自己的閱讀范圍,應該盡量拓展自己的閱讀范圍,把能讀到的一切讀物,都有意識去閱讀,從歷史、地理、科幻、小說、詩歌,甚至小品文、散文等等,只要能讀進去,能有所獲,初中生可以盡量擴大閱讀范圍,豐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識,增長見識,從而全面推動學生發展,升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四、結語
總之,初中語文閱讀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中有著重要地位,它不但是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終身閱讀的環節和基礎,也是學生語文成績以及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作為初中語文老師,在教學中不但要了解閱讀的重要性,也要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創新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發現、觀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及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滕曉青,李浩.學生課外閱讀成果交流會:指導課外閱讀的好方法[A].山東省遠程教育學會第七屆遠程教育優秀科研成果評獎論文集[C].2006.
[2]陳壽江,張燕密.課文的原生價值、教學價值及例文功能——以《蘇州園林》為例[J].畢節學院學報,2009,(09).
[3]荊立輝.對新課標下的蘇州市語文中考閱讀命題的研究及對閱讀教學的反思[D].蘇州大學,2010.
[4]張國君,鮑培利.把“辯證之水”引入“語文田地”——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唯物辯證法[J].中學語文,2008,(30).
[5]張虎.小議中學語文的閱讀教學[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