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麗娟
【摘要】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結合素質教育、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秉持講練結合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用心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內容,把講練結合起來,就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保證高中化學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成績,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目的。掌握學生基礎情況,銜接好初高中化學教學。教學中融入生活,促進學生深入理解化學知識。巧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提升化學實驗效果。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 有效性 策略
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觀,促進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認識,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構建學生化學思維模式,完善學生認知結構。新課標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要求越來越高,其原因是素質教育的影響,還有高中化學本身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高中生面臨著高考,化學又是高考中的重要科目,提分科目,關系著學生升學和發(fā)展。所以,在高中化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結合系質教育、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秉持講練結合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用心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內容,把講練結合起來,就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保證高中化學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成績,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目的。那么,作為高中化學老師,如何結合新時代大背景下的素質教育要求,在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且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刷新化學課堂教學面貌和成績。本人就在此本著改革、創(chuàng)新的目的,略談一些自己在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方面的研究與嘗試。
一、掌握了解學生基礎情況,做好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
我們知道,對于剛剛進入高中校園的新生來說,同一個班級的學生都是來自不同學校、層次不一的學生,必然他們所掌的化學知識參差不齊。作為高中化學老師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在教學中要注意初高中化的銜接,了解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因材施教。比如,老師在教學中也要有意識地給學生過渡期,放慢教學節(jié)奏,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狀態(tài),為初高中化學的更好銜接做好準備,幫助學生更快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我們知道,高中化學與初中化學相比較而言,教與學的方法有很大的差異化,初中化學則重點是基礎知識的學習,所以它的學習思維不適合用于高中化學的學習中。再加上,初中化學相對簡單位,老師也有更多的時間來教學生進行化學學習,因此初中化學的學習進程不是很快,而到了高中,教材難度加深、加大不說,學習時間也非常緊迫,這就加大了老師教學的難度,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所以,作為高中化學老師,一定要了學生,尊重學生,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友誼,才能做好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為更好地上好高中化學教學,奠定基礎。
二、教學中融入生活,促進學生深入理解化學生知識
作為新時代的高中化學老師,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擺脫灌輸式的傳授和講解,使學生被動接受,讓他們缺乏對知識的感性認識,難以實現(xiàn)預想的教學目的。學以致用是所有學科的教學目的,高中化學也不例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為了鞏固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運用能力,老師要本著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促進學生對化學生知識的深入理解。比如,老師在給學生設計練習題的時候,可以融入一些生活的內容和元素,使干巴巴的化學知識和題目,充滿生活的氣息,讓學生易于理解,更易于接受,增強學生練習和學習的欲望,提高他們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解題能力。如,學習了干電池的工作原理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動腦動手設計一個簡便的電池,并測試它的是否能運用,如燈泡是否能亮等。如此,既有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生活化的學習,增強學生理解,又有利學生對化學知識本質的了解和掌握,讓學生更加明白、直觀地懂得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提高學生動手的能力,完成有效教學的目的。
三、巧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提升化學實驗效果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靈活運用信息技術,作用明顯,讓教學變得簡單容易有趣。針對實驗操作課,化學教師都會在課堂上先對化學操作方法進行詳細的講解,但是單純的口述方式,讓學生很難理知識點,如果進行化學儀器的示范又不能顧及到后排學生,所以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效果欠佳,在實際實驗操作時很多學生不能掌握正確的方法和太過小心翼翼,而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不高的話會直接影響學生參與化學實驗教學的積極性。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采取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很有必要,通過化學實驗操作的課件就能實現(xiàn)高效教學,讓學生可以全方位的掌握化學實驗操作方法和流程,了解化學儀器的使用方法,在課件的引導下形成對化學實驗系統(tǒng)的整體認識,有利于順利開展化學教學,也可以極大地提升化學教學的效率,有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延芳,石輝.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2006.
[2]沈婷.化學新課程中STSE課程形式與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D].南京師范大學,2015.
[3]范珍芹.實現(xiàn)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化”[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2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