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麗
【摘要】讓幼兒園的小朋友在豐富多彩的幼兒園生活中,逐漸地豐富他們的語言能力。通過有效的語言互動,讓幼兒逐漸掌握母語的語法規則,熟練地運用語言進行溝通交流。幼兒園教師的語言教學活動可以融合在其他藝術類的教學內容之中,在幼兒日常的生活中自然地滲透語言教育。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教學?詞匯量
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活動可以滲透在其他科目的學科學習中,尤其在藝術類的學科中,幼兒可以借助語言這樣的工具表達自己的想法,描繪自己的心情,展現自己的創造力。科學的語言教學活動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符合幼兒的成長規律。語言教育要自然滲透,要在應用實踐中進行學習,避免僵化刻板的詞匯造句練習,讓幼兒在自然的生活化的情境中掌握語言。
《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發展幼兒的語言只有通過豐富多彩、多樣形式的活動進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幼兒教師要圍繞著綜合性豐富多彩的趣味互動性的語言教學活動的設計和開展,促進幼兒語言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結合音樂舞蹈等表演藝術的形式,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
語言教育活動可以滲透在音樂舞蹈這樣的藝術類的科目中來進行。幼兒在學習舞蹈學習音樂的同時。會借助語言的基本工具語言的符號化功能,充分的體現在這些藝術類活動的創造,學習和表現過程中。教師可以創造性的設計出一些音樂劇活動,讓幼兒園的小朋友提前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做好充足的準備。通過精心設計的人物對白和歌詞等形式將語言教育穿插在音樂劇的表演過程中。
舞蹈和音樂藝術活動綜合起來,可以延伸出很多的形式。所以,對于幼兒園的小朋友學習語言來說,這些豐富多彩的形式都成了重要的載體。無論讓小朋友從事哪個領域的活動,都要注重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讓幼兒在參與中身處互動的語言環境。幼兒會非常自然的將語言的工具應用在與其他小朋友和老師的互動之中。教師在這些活動中,要充分地展現出自己的語言功底,并且要讓自己的語言符合幼兒的理解水平。在語言教育方面要具有一定的引領性,并且給幼兒做好師范,幼兒在模仿教師如何表達的過程中,也提升了自己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培養幼兒興趣的語言活動設計中,幼兒教師要注意發揮興趣遷移的作用。有些幼兒不善表達,所以語言能力發展相對遲緩。對于這樣的幼兒教師,可以從他們非常感興趣的領域入手。多觀察幼兒,看他平時主要從事哪個領域的活動,例如,是畫畫,還是搭積木,還是其他的活動?主動地與幼兒一起游戲,一起活動或者與他們圍繞著某些活動進行交流,這樣可以很好地促進幼兒溝通能力的提高。
二、從幼兒園日常生活的環境入手,提高幼兒的詞匯量
幼兒語言能力的豐富,詞匯量的積累,屬于比較基礎的內容。在幼兒園的生活中,周圍的環境中要盡可能的給幼兒豐富的刺激。例如,要有非常豐富的植物,非常豐富的物品,幼兒在接觸這些植物和物品的過程中。擴大著自己的詞匯量。而且最好設計一些具有互動性的學習活動。幼兒會通過提問思考的方式去熟悉更多的物品的表達方式。用抽象的語言符號進行概括,能夠在具體的事物和抽象的語言符號之間建立起來直接的聯系。豐富的環境刺激也讓幼兒的語言學習更多的依賴與內在的表象,而表象的豐富與幼兒的經驗密不可分。所以,幼兒園的環境要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特點,例如,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讓幼兒觀察植物的生長特點,通過富有自然氣息,生活化氣息的活動設計,提高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
三、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較強的語言及綜合素質
在班級中可以設計幾個區域活動,例如,過家家、畫畫、搭積木、看繪本,等等。在這樣的區域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幼兒會有很多機會與其他的小朋友進行交往。當他們產生了一些與其他小朋友進行交往互動的需求的時候,如何去表達自己的需求,并且學會適當的方式滿足需求。語言的作用可以在此處充分的體現出來。例如,在繪本區域,有的小朋友識字多,有的小朋友不識字。那么,不識字的小朋友,可能就會向其他的小朋友尋求幫助在互幫互助之中,提高了他們的語言交際水平,也使得幼兒之間的友誼獲得了發展。所以,區域活動的設計給幼兒的社會交往拓展了空間,給幼兒創設了更多進行社會交往的機會。要科學的設計區域活動,并且制定相應的區域活動規則,讓幼兒們在熟悉這些規則的過程中,熟悉語言符號化的規則的具體含義,不斷地提高幼兒的語言綜合能力。
總之,在幼兒園的教育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是一項非常基礎的工作,幼兒教師從尊重幼兒的身心成長規律出發,設計豐富多彩的語言學習活動。結合藝術類學科的教學,綜合地進行語言教育的滲透,讓幼兒感受到語言作為人們交流的工具在生活中所發揮的重要價值,并且讓他們逐漸熟練地運用語言來完成社會化交往。
參考文獻:
[1]周兢.關注《指南》背景下的幼兒園語言教育[J].幼兒教育,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