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紅衛 陳士福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有效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不可或缺的文化資源。中國傳統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感染力,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文素養,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要在學術體系、教材體系、教學體系建設上下功夫。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融入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任,一方面,在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系統傳授;另一方面,也承擔著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的歷史重任。將中國傳統文化有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和拓展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新路子。
一、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現實困境
(一)中國傳統文化教學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實用化的矛盾
有效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內容,是當前高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項重要使命。然而,絕大多數高校輕忽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化育功能,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了政治思想的宣講課,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當成了空喊一些空洞的口號,突出國家政治意識。不僅如此,大多數高校重分數,重知識的傳授,輕文化修養,極易導致學生急功近利、貪婪浮躁的功利化、實用化思想存在。
調查發現,94%的學生認為,非常有必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中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82%的學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優秀的成份值得繼承和學習,愿意接受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但是,在調查中也發現,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有34%的學生比較了解,有46%的學生了解不多。通過調查也充分顯示,在中國傳統文化資源極為豐富的情況下,大學生卻是普遍缺乏傳統文化方面知識的教育,又迫切希望接受這方面的教育。因此,探索構建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模式顯得尤為迫切。
(二)中國傳統文化教學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專業化的矛盾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需要的是一支有著較深專業理論功底和較強人文素養并且擁有現代教育技能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化教師隊伍,然而許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本身并不具備專業的中國傳統文化理論基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積淀不夠,難以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深深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有效地汲取其豐厚的營養。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厚性與構建完善的教材體系化的矛盾
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有效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不可或缺文化資源。目前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系統完備的教材體系還需要進一步構筑完善,一方面,表現在中國傳統文化自身的教材建設;另一方面,表現在現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中的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部分。中國傳統文化在現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中有一定體現,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有專門論述中華傳統美德內容的章節,但是中國傳統文化是浩瀚五千年的歷史積淀,僅僅這幾方面的論述是不足以體現其博大精深。
二、中國傳統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價值分析
(一)有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感染力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其所蘊涵的精神內涵、思維模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無時無刻不對當前人們產生重大影響。一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奮斗中所形成的仁愛、團結、創造、奮斗、夢想等偉大的民族精神,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基因中,從而有效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精神文化素質;二是中華傳統文化富含道德教化思想方法,具有化育功能,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方法論的指導與借鑒。
(二)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文素養
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學習起著潛移默化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還要具備深厚的人文功底,只有這樣,才能展現出足夠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進行行之有效地學習,從而擔當起教書育人的歷史重任。中國傳統文化中含有豐富的傳統美德的思想內容,中國古代先賢提出過許多道德教育的方法,對后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正是基于其蘊含著對于人的高尚道德品格的修養和堅守而展現出非凡的文化魅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只有主動提升中國傳統文化的良好素養,培養深厚的民族情感,從而把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展現給學生,才能引導學生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三)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大學生應具備的綜合素質可歸納為思想道德素質、法律素質、人文素質、專業素質等方面,其中人文素質是基礎,而傳統文化是提高其人文素質的天然素材,并且作用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各個方面,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開設人文素質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充分了解和繼承中華悠久的歷史文化,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增強愛國情感,勇于責任擔當,增強本領才干,實現全面發展。
三、中國傳統文化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現路徑
(一)要在學術體系建設上下功夫
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優秀成份的挖掘和闡發。馬克思主義理論誕生于19世紀40年代,是經過170多年的實踐和檢驗證明了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能夠為我們挖掘和闡發中國傳統文化優秀成份提供科學的方法論指導。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指導,通過科學地分析與鑒別,以一種理性的態度和務實的精神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把其中屬于糟粕的部分剔除出去,屬于精華的部分發掘出來,進行新的文化詮釋和激活,形成科學的理論學術體系。
(二)要在教材體系建設上下功夫
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性教學的抓手,打造完整、系統、完善的教材體系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優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材體系的建設,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實踐的發展,組織權威專家、學科帶頭人等及時吸收含有正能量的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最新研究成果,依據不同的層次和專業方向編寫各類院校所使用的統編教材,實現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理論與具有專業特色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
(三)要在教學體系建設上下功夫
加強教學體系建設,一要吃透教材。將中華傳統文化有機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材只是課程學習的前提和基礎,而對于教材的知識體系、邏輯結構、基本內容的把握和實施才是取得成效的關鍵。在此情況下,注意把握和剖析重點、難點等問題,將“教材內容向教學內容轉化,教學內容向學習內容轉化,學習內容向學生認知和實踐的對象轉化”;二要吃透學生。學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與文化的客體,要按照不同專業方向、不同年級層次、不同知識水準精準施教,有的放矢,傳授相應的傳統文化之精要;三要吃透教師。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不但要有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有豐厚的傳統文化知識功底。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一方面,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準入機制,把是否具有深厚傳統文化功底和涵養作為一個重要條件,引進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加大培訓力度,不斷對現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開展傳統文化知識的輪訓,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崔麗娜.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平臺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傳承探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3.
[2]施麗紅,蘇潔.高校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2.12.
本文系2014年山東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項目“基于SPOC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研究”(14SDGXSZKKG17)和2016年泰安市科技發展計劃“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探究”(2016ZC122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