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漫
摘 要:小學音樂課程教學對小學生來說具有非常深遠的發展意義,而在教育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不僅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而且還能夠通過民族音樂的教育,促使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承和發展,讓學生對我國傳統民族文化有更為深入的認知,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提升民族自信心。
關鍵詞:小學 音樂課程 教學改革 民族音樂 傳承與發展
小學的音樂課程中融入民族音樂內容,對小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占據非常大的比重。但是,就目前小學音樂民族教學中,依舊存在許多問題,例如:教育者對民族音樂知識內容的缺失、教材中民族音樂內容的缺失等,都會導致整個課程教學存在弊端,由此,需要不斷優化課程教學才能夠不斷提升小學民族音樂教學的推進,為促進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奠定基礎。
一、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主要特點
在我國的傳統音樂藝術中,主要包括昆曲、京劇、信天游、秦腔戲等傳統民族音樂表現內容,擁有56個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擁有自己獨有的文化特點和民間風俗,這也促使我國傳統民間音樂非常豐富,促使我國在不同的地域中衍生出不同民間特點的音樂內容。這些不同的民間音樂內容在理解和形成之上都是依據民族的特點、地方的特色、公眾的思想與情感融合而成,并且在信息化技術的推動之下不斷傳播和發展,進而形成了具有深厚內涵的音樂表現內容。近些年來,伴隨著口語課程教學以及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型的年輕人已經不再是促使音樂傳播的主要途徑,其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新媒體等對許多不同地區的勞動者生活現狀進行表現,進而融入音樂的創作和表現中,對勞動者的思想與情感進行展現,形成別具一格的民間音樂內容。
二、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對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的主要策略
(一)對傳統民族音樂進行鑒賞
在小學的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當注重在不同的音樂課程教學階段,通過科學、合理的課程教育教學模式,依據學生自身獨有的審美觀念、情感變化等特點,在日常的音樂課程中不斷提升小學生的情感內涵以及肩上能力。由此,在后期的小學音樂課程教學與實踐過程中,小學的音樂教育者應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并且結合良好的學生發展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去引導小學生真正對音樂產生興趣,并且在情感之上產生共鳴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音樂的鑒賞能力。
(二)真正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接受音樂
在小學的音樂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育者還可以與校外的內容以及網絡的音樂教學資源進行融合運用,確保課堂中的民族音樂知識更加的豐富。由此,教育教學者可以帶領小學生去觀看和欣賞一些有關民族的音樂晚會,并且在課外中積極組織相關的音樂活動,讓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不同民族民間音樂活動中,甚至可以多接觸一些民間民族音樂的樂器等等,真正了解不同民間民族音樂的文化特點,感受到傳統民間民族音樂獨有的藝術魅力。除此之外,在現實的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這樣一種方式還能夠確保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理解和學習來接受傳統民間音樂。最后,教育者還應當注重學生對民族音樂知識的理解和風格的掌握,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真正放得開,不斷提升學生對我國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
(三)不斷完善小學民族音樂課堂教學的整體結構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發展與集成,教育教學者在針對小學音樂課堂進行授課的時候,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傳統的民間樂器或者是樂曲,讓小學生在上課的時候進行接觸、聆聽不同的音樂,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興趣。由此,在后期的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可以依據教學的主要內容來確定所要涉及的相關樂器,并且依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引導學生來針對特定的民族樂器進行學習,了解其使用的方式、方法,掌握所表現出來的音樂節奏等,讓學生能夠對民族樂器的特點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還能夠充分體悟到音樂所獨有的藝術魅力,提升民族自豪感,感受到祖國的力量以及藝術文化的豐富性,實現對我國傳統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作為一種啟蒙教育,將民族音樂融入其中,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民族意識,了解民族音樂獨有的特點,進而不斷學習和探究,為進一步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民間音樂文化奠定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黃煜.試論小學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科技,2018,31(05):280.
[2]侯瑞霞.論小學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黃河之聲,2018(05):74.
[3]張瑋婷.試論小學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北方音樂,2017,37(0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