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摘 ? ?要] 信息化與教育的融合是未來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信息化教學的根本則在于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的高低,本文在梳理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本質內涵的基礎上,總結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路徑。
[關鍵詞] 高職院校;信息化設計能力;路徑研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21. 096
[中圖分類號] G43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20)21- 0224- 03
1 ? ? ?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的內涵
1.1 ? 本質內涵
目前,關于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內涵有技術說、目的說和綜合說三種主流觀點。三種主流觀點分別從技術操作層面、能力培養與提升價值層面和價值判斷與事實界定層面闡述了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的本質內涵。在以上學說的研究基礎上,結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本研究認為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是指教師在現代化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借助現代化信息手段,融合各種教學資源和教學媒介,開展教育教學的一種綜合能力。
1.2 ? 構成要素
(1)技術手段和知識檢索獲取能力。信息化教學大背景下,需要教師時刻保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身使用先進的教學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同時對于海量的網絡教學資源,教師還應具備辨識、篩選的能力,于此同時,如何在各種信息化平臺或軟件中合理搭建資源,也是現代教師需要掌握的基本功。
(2)課程開發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不單單是技術手段的運用,更重要的是課程開發設計能力的相應調整,這包含著對課程內容的選擇與重組,傳統的章節式的課程內容安排與信息化教學的宗旨理念有著巨大的差異,如何讓課程內容既基于課程的本質屬性,又適應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新變化,是教師應掌握的核心技能。
(3)應用創新能力。信息化教學設計還要考慮到教學方法、課堂實施和角色定位等教學實施過程的各個環節的可操作性,信息化教學對師生的角色定位、教學方法以及課堂的組織實施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如何應對新的要求創新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是教師面臨的新挑戰。
1.3 ?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1.3.1 ? 信息化教學設計要著眼于“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
信息化教學設計需要依托創設情境加以實現。而在創造情境時,教師一定要注意情境要圍繞明確具體的任務展開,要使學生能通過情境認知問題,并且通過情境所設置的類似的認知體驗,產生對問題主動的探索興趣,在探索中體驗學習樂趣,培養學習興趣。這樣的情境設計才具有引導性,如果忽略了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這兩個原則,為情境而情境則違背了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本質和初衷。
1.3.2 ? 要注重信息化工具和信息資源的多樣性
信息化教學離不開教學工具的使用和信息資源的支撐,而在選擇信息化工具和信息資源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可獲得性和接受意愿程度。信息化工具選用時最好能迎合學生的日常使用習慣,而為學生提供的信息化資源的呈現形式最好也是學生所喜聞樂見,過于傳統和死板的信息化資源,不利于抓住學生眼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3.3 ? 鼓勵合作學習
信息化教學中,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是非常常見的。通過小組學習,每個學習者都會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擔一定的任務,在協作中,學生間會共享他人的知識,共同探討問題,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完成了學習者身份和意義的雙重構建,是互贏的學習模式。因此,在信息化教學的設計中,教師應積極引導,鼓勵團隊合作的學習方式。
2 ? ? ?信息化教學能力對于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2.1 ? 教育信息化是職教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化已經在全世界各個角落為各行各業帶來了新的生機,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也應運而生。2016年6月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和2017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都將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高職業院校教師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作為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信息化教學是未來教育的大趨勢,更是職業院校未來發展的著力點。
2.2 ? 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教師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
教師工作的特殊性在于,老師自身的年齡在不斷增長,但是學生卻一屆比一屆年輕,教師如何跨越年齡差異,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有認同感,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及能動性,信息化教學為此提供一條非常好的途徑。教師合理地使用信息化手段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能讓文科專業枯燥無味的知識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展現出來,學生愛學,教師自然愛教,形成良性互動后,對于教師不斷打磨自己課程,提升教學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2.3 ? 信息化教學是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和能力的捷徑
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學進程只能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進度,無法做到按照學生認知水平、個人基礎進行個性化的教學安排。而信息化教學模式下,通過網絡資源可以打破學習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充分利用碎片化的學習資源和形象生動的資源形式,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趣味性和自主性。此外,信息化教學以“導”為主,逐漸弱化“教”的作用,教學開展以學生為中心,教學過程著重引導學生如何獲取資源、利用資源分析問題,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慢慢累積了學習技巧,提升了自學能力,信息化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3 ? ? ?高職院校文科專業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
3.1 ? 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隨教師年齡呈現顯著差異
2018年趙敏之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教育大數據動態學習分析的高職智慧課堂構建研究”,針對全國19個省區、2個直轄市、23個高職院校的教師發放了2 000多份有效樣本,從樣本數據分析看,35歲以下教師比45歲教師在信息技術使用行為方面的得分差異顯著,年輕教師的分值顯著高于歲數較大教師。年輕教師在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和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上都要強于歲數較大的教師。
3.2 ? 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是普遍短板
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是信息化教學的核心,只有符合信息化要求的教學設計,才能讓信息化教學真正得以實施。但是由于絕大部分高職教師對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了解和運用能力的不高,教學設計不足,致使課堂活動中無法融合各種信息化元素,無法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沒有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作為支撐,教師和學生都無法將信息化教學常態,無法真正從信息化教學中受益。因此大力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比單純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更為重要。
3.3 ? 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落實能力有待提高
信息化教學能力包含信息獲取采集和對信息資源的加工整合能力兩個方面。經過近年的大力推廣和培訓,高職教師信息采集獲取能力有明顯提高,但是大部分高職文科教師的信息化還停留在PPT和微課等簡單的手段運用上,而對于采用更直觀、更先進的技術上明顯不足。同時,根據自身課程性質,合理綜合運用信息化資源的整合能力,更是教師們普遍未能掌握和解決的主要障礙。
3.4 ? 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方式常態化的動力不足
2020年特殊的疫情情況,幾乎讓職業院校所有教師都參與到了線上教學,同時也助推了信息化教學的全面落地,但是在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線上教學時,教師普遍反映教師在獲取資源、制作資源、整合資源以及平臺學生作業批閱上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付出,其辛苦程度遠遠超過了線下傳統教學,但是很多學校沒有重視老師的信息化課前準備的巨大付出,激勵機制不到位,致使很多教師將信息化教學方式常態化的動力不足。
4 ? ? ?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提升路徑
4.1 ? 學校教師雙方應共同做好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提升規劃
為適應今后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趨勢,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是教師未來一項重要的、亟需提升的專業職業能力項目。無論是新入職的教師,還是有豐富授課經驗的老教師都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所授課程的性質,選擇針對性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相關培訓,而且要把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作為一項長期規劃來對待,不能期望一兩次的培訓能夠完成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
4.2 ? 構建教學共同體,發揮教師間互幫互助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教學共同體是指教授相同或相關科目的教師組成的一個教學團體,教師可以在團體內部進行各種教學資源的溝通和分享、教學手段的研究與交流,同時合力針對教學資源進行梳理與整合,合力對課程進行信息化設計。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對課程的設計難度和工作量遠遠大于傳統教學方式下的課程設計,局限于老師個人的精力和技術水平,單打獨斗往往很難做出出色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而通過構建教學共同體,不僅有利于資源的共享,同時也能集中集體智慧的力量,打造出好課、金課。
4.3 ? 建立健全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考核及監督機制
信息化教學是一個完整的閉環,其中如果只一味地強調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設計能力,而在考評體系中沒有加以體現的話,無法讓教師感受到信息化教學改革的緊迫性。同時由于信息化教學能力設計的提升本身是一個艱巨的、漫長的過程,如果沒有監督考評機制的支撐,也無法真正長久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因此信息化教學的完整閉環,要求建立起對教師信息化考核的專業指標體系,讓考核指標體系發揮指揮棒的作用,通過信息化考核體系認可教師的付出,同時調動更多的教師更大程度地使用信息化教學,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
4.4 ? 系統地開展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
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對教師進行信息化的相關培訓,但是從目前的培訓效果來看,任務式的、集中性的信息化相關培訓在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和提高教師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方面作用不顯著。信息化教學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每位教師在應對這個系統工程時存在的問題及短板會因個人、課程性質、學校信息化環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所以科普性質的信息化培訓針對性不強,不能很好地滿足老師的需求。因此,在培訓前應該摸清教師的實際需求,分層分類制定培訓計劃。此外,信息化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能力要求,一勞永逸的培訓是不存在的,各個學校要把教師信息化能力的培訓常態化,做到通過相關培訓,對教師持續不斷地進行信息化最新動態的輸入。
主要參考文獻
[1]宗曉倩,湯慧芹.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探索[J].科技資訊,2015(28):142-144.
[2]趙學瑤,趙敏之,孫影.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研究[J].教師教育,2018(16):41-46.
[3]付夢晨.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路徑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報,2019(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