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濱 唐魁玉 張婕 王玉梅



摘要:基于國外與國內學者的歷年研究成果,分析其研究趨勢、相關檢索關鍵詞、研究熱點與研究的不足,同時采用科學知識圖譜CiteSpace軟件對國內外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通過對國內外學者研究的歸納總結來為智能家居開發與消費生活模式研究提供一定借鑒與研究方向。
關鍵詞:生活與生產互構;智能家居;消費生活
中圖分類號:F407.6;F274?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2096-3157(2020)24-0006-03
一、引言
面對全球智能化大趨勢的發展,與人工智能、物聯網聯系密切的智能家居領域成為全球各國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智能家居方面相關文獻和研究成果數量逐年增加,在理論、技術和整體生態系統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通過在figshare數據庫中進行檢索,共發現30312項智能家居相關國外學者研究成果,其中包含數據集6680項,期刊文獻6358篇,圖像影音5953項。通過CNKI數據庫檢索到14132篇智能家居相關文獻,其中期刊文獻10886篇,碩博論文2752篇,報紙文章299篇。在本章會分別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利用CiteSpace等軟件進行結構分析,列出較為直觀的圖表便于觀察結論。
在發展之初,由于國內智能家居相較于國外智能家居起步較晚,并且在努力追趕世界水平時的過快發展造成一些行業內的混亂秩序,如行業標準較為混亂,發展之初政策欠缺、價格過高、技術不完善等問題,但隨著國家和市場的引導,智能家居相關企業正在逐漸向健康發展前進。通過學者研究我們可以得知我國智能家居目前存在的問題集中在技術研發缺少創新自主性,價格偏高等,相關文獻主要集中在電子科學、信息通信、控制系統等學科領域。
二、國內外學者有關生活與生產互構理論的研究
通過對國內外生活與生產互構理論相關文獻的檢索,我們可以發現相關領域研究文獻較少,說明對生活與生產互構方面的研究力度較小,相關文獻的關鍵詞大多集中在再生產理論、商業理論、生活哲學等方面。生產是決定物質世界發展的重要社會活動,生產的發展不僅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發展方向,更決定整個社會生產資料的應用情況,然而經過長時間觀察,生產只有符合居民生活需求時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身價值,因此生產活動緊密連接生活需求是極其重要的。
居民生活發展方向也決定著智能家居生產要向居民需求靠攏,要研發貼近生活,方便生活的實用產品,而非只注重技術研發而脫離真實生活的過高標準生產。通過對生活與生產相關文獻和研究成果進行透徹分析,方便對智能家居的生產與研究進行更符合市場需求的定位。
1.國外學者有關生活與生產互構理論的研究
通過對國外學者在生活與生產互構理論方面的文獻進行檢索,我們可以得知相關期刊主要來源如圖2所示,Scopus占比較高,達到50%,其次為SSCI,占比達到30%,ESCI占比約占13%,AHCI與SCI占比均在10%以下,通過餅圖我們可以觀察到相關文獻較少,說明當下國外研究人員在相關方面涉獵較少。
通過對文獻關鍵詞進行檢索,我們可以得知,在生活與生產互構方面出現頻率較多的為商業理論、現代化等關鍵詞。生產供應鏈是一個企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生產質量的高低也決定著企業競爭能力的大小,因此具有科學性的生產關系在企業的商業市場發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企業在進行生產活動時也不能忽略當下居民生活的變化,生產只有滿足居民生活需求才是有價值的生產,如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所使用的通訊工具大都已變為聯網手機,因此非智能手機逐漸失去市場,企業也應對相應的生產鏈進行升級調整,以便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趨勢。
2.國內學者有關生活與生產互構理論的研究
通過在CNKI數據庫對生活與生產互構相關文獻進行檢索我們可以得到相關文獻在不同年份的文獻發表情況如圖2所示。通過折線圖我們可以得知,1992年~2002年十年之間是生活與生產相關文獻發表的低潮期,近十年數量逐漸上漲。
我國學者在生活與生產方面的研究側重于對這兩種生產理論辯證關系的研究,以及對其在現代生產模式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索,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性質,在生產以及市場控制方面區別于資本主義國家,具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和不足,通過對生產理論的深入研究可以幫助我國完善短板、改正缺點,因此對其生產理論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三、國內外學者有關智能家居與消費生活互構的研究
智能家居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只有智能家居各項特征符合居民消費理念時,才會促進智能家居市場的擴大,避免出現有產品而無市場的狀況。因此對消費者在智能家居相關領域存在的消費影響因素進行全面剖析才有利于智能家居在消費市場占據優勢,也為智能家居在相關方面進行改進提高科學實踐依據。
1.國外學者有關智能家居與消費生活互構的研究
對國外學者在智能家居與消費生活互構方面的研究文獻在Google Scholar中對影響力較高的期刊進行檢索,近二十年來共獲得35200篇相關文獻。通過對文獻發表年份進行分析發現,2015年以來發文量有顯著增加,2015年~2019年發文量占近二十年來發文量的50%,可見近五年國外學者對智能家居與消費生活之間聯系的研究力度增大。
通過對關鍵詞進行檢索,我們可以得知有關能源消費、居民收入、產品價格等關鍵詞占比較高,其頻率分布大致如圖3所示,可見在智能家居與消費生活的研究中,各學者對智能家居在能源消耗、產品實用性和價格上較為關注。由于智能家居功能應用較為全面,功率消耗較大,因此在水電等能源方面的使用情況引起研究人員的關注。同時居民收入、消費情況與智能家居產品價格相差較大,價格也是制約居民對智能家居產品需求的一個重要因素。
針對國外學者在智能家居產品在消費中的相關研究我們可以得知,美國、日本家庭在智能家居產品消費方面領先于全球,然而兩者領先的原因并不相同。由于美國經濟發達,居民收入領先全球,因此大多數家庭可以承擔得起智能家居產品較為高昂的價格;而日本由于注重技術研發,智能家居相關技術開發較為成熟,且日本精益生產較為先進,生產效率較高,進而使智能家居相關產品價格降低。其他國家,尤其是以南歐為主的國家,由于居民收入較低,對智能家居產品的消費能力較弱,在對智能家居產品為自己帶來的生活價值與日常用品對自己的價值進行比較后,選擇了后者作為消費主要對象。
綜合國外智能家居整體發展狀況分析,全球智能家居發展差距較大,發達國家智能家居發展迅速,且投入資金較高,反觀發展中國家及第三世界國家,其智能家居發展處于尷尬時期,由于技術與資金欠缺,在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時較為艱難。
2.國內學者有關智能家居與消費生活互構的研究
通過在CNKI上對智能家居與消費相關文獻進行檢索,相關文獻數量共檢索到27723篇,其中碩士論文占11844篇,博士論文占574篇。對年份進行分析可得近二十年來文獻發表趨勢如圖4所示,通過圖中顯示數據我們可以得知,自2010年以來,相關文獻發表量增長幅度較大,2013年~2015年三年的發文量接近指數增長趨勢。以上數據表明近二十年我國學者較注重智能家居與消費之間的關系,對其進行深入研究。
在檢索到的相關文獻中,智能家居與消費所涉及的學科領域較豐富,這也表明智能家居應用技術的復雜性,對發文數目較多的領域進行整理,如圖5所示,從餅圖中我們可以得知,工業經濟占比最大,信息通信、控制工程和計算機次之,剩余六個學科領域占比均在10%以下。說明在工業經濟方面對智能家居與消費生活的研究力度較大,由于工業企業生產成本較高,因此關注市場發展動向,緊跟消費者需求是減少損失,增加收益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國相關學者對智能家居企業市場戰略發展進行全面研究,如吉林大學張楠學者根據物聯網下的市場消費進行分析,通過建立需求模型對影響消費者意愿的關鍵因素進行分析,得出使用價值、效用性、易操作性和價格是影響智能家居消費市場的關鍵因素。價格對智能家居需求起著直接正向作用,面對智能家居產品價格過高的現狀,消費者無法承擔其消費水平,進而選擇購買傳統家居,對智能家居需求減少。
除了市場需求對智能家居市場產生影響,國內眾多學者對智能家居企業營銷策略也進行相應的研究,通過S-O-R模型(刺激-機體-反應)建立概念理論框架,并對收集到的數據利用SPSS和Amo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通過各項調查得出企業營銷對消費心理和購買意愿具有正向作用,因此對智能家居企業在營銷策略的制定上提供發展建議方向。
因此相關企業制定符合消費者意愿和市場發展的商業戰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戰略制定方面可以選擇利用SWOT戰略矩陣對智能家居企業所面對的內外部因素進行全面分析,抓住智能化潮流發展優勢,戰勝技術研發價格高昂的挑戰,縮小與世界先進智能家居技術差距。
針對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迅猛勢頭,智能家居企業也在尋找適合產業的平臺,紛紛研究獨特的企業網絡運營平臺,由于產品特殊性、物流限制性以及大眾認知度低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智能家居產品的網絡售賣效果較不理想,對此許多企業構建網絡虛擬產品體驗館,通過線上體驗使用戶更全面了解產品,有助于產品的推廣和售賣。
四、結論
綜上可知,目前智能家居領域仍需進一步研究的領域涉及如何在保證利潤的情況下降低產品價格,時刻關注居民需求動向,因為智能家居下一步的主要研究在于人工智能以及服務自主性,因此居民需求十分重要,時刻觀察市場變化可以幫助企業研發出居民在生活中所迫切需要的產品。
參考文獻:
[1]王雅林.社會發展理論的重要研究范式——基于社會理論的“生活/生產互構論”[J].社會科學研究,2007,(01):104~112.
[2]劉懷玉.“面向生活”的現代性政治哲學難題與超越[J].南京社會科學,2006,(12):1~8.
[3]諾曼·萊文,張亮.從“西方”到西方“學”——諾曼·萊文教授訪談錄[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6,(06):5~14.
[4]高小平.中國智能家居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低壓電器,2005,(04):18~21.
[5]Sang Hyun Park,So Hee Won,Jong Bong Lee,Sung Woo Kim.Smart home – digitally engineered domestic life[J].Springer-Verlag,2003,(7):3~4.
[6]魯品越.生產關系理論的當代重構[J].中國社會科學,2001,(01):14~23+205.
[7]N.C.Batista,R.Melício,V.M.F.Mendes.Services enabler architecture for smart grid and smart living services providers under industry 4.0[J].Elsevier B.V.,2017:141~141.
[8]黃瑾,李建平.新時代社會主義生產目的論的新發展[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8,(07):22~27+107.
[9]路強.從生產批判到生活批判——基于《資本論》對生活方式的反思[J].與現實,2018,(04):74~80.
[注]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網絡社會質量視野下的網絡美好生活指標體系的建構”(18BSH03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企業轉型升級戰略及其競爭優勢研究,批準號71332007);2019年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軟科學項目)(重大項目:高端化工技術預測與山東省關鍵技術領域選擇、發展戰略研究),批準號2019RZB02017
作者簡介:
1.趙艷濱,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社科與法學學院博士研究生。
2.唐魁玉,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社科與法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3.張婕,青島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生。
4.王玉梅,青島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