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晶
摘 要:微課作為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下的產物,在當今時代的教育領域內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微課本身具有眾多的教學優勢,在當前的學科教學過程中能夠合理取代傳統的課堂進程,發揮教學輔助的重要作用。初中化學學科知識分散、內容抽象,學生學習難度較高,通過微課能夠將化學知識和實踐內容進行有效結合,讓學生通過真實的感受和體驗提升學科素養。
關鍵詞:微課;初中化學教學;應用
將微課應用于初中化學教學中,一方面可以滿足學生對知識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能保障課堂知識容量,幫助學生掌握已有知識并拓展新知識。微課從2010年進入我國后,給教育領域增加了新的關注點,時至今日微課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廣泛,其價值和應用方法應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對象。
一、微課應用過程中的注意點
1.教學選題
教學選題的原則需要以滿足知識重點和知識難點為基本方向,深入分析微課的實用價值。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主題,需要通過教師進行引導和講授,將思維訓練作為主要內容,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知識點。微課的很多教學內容可以直接以視頻的方式進行表達,但考慮到某些知識的特殊性要求,微課選題也要根據學科特點做出調整。
2.教學目標確定
微課教學目標設定不可以常規教學目標作為判定依據,因為微課的目標本身需要具備針對性,在短時間內讓學生了解細節內容,適當完成整個教學環節中的某些目標。
3.微課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微課開展的前提,教師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課程的應用目的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將理論方法和教學過程作為指導規劃,彼此之間相互補充,提升教學效果。這樣一來,學習理論可以為教學設計提供有效的認知參考,教學理論也可以為教學實施提供輔助。
二、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的設計過程需要遵循能力發展原則,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微課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
1.教學階段的預習設計
以“金屬的化學性質”這一部分的知識點為例,為了在短時間內達到課前預習的良好效果,教師需要進行微課設計,將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學生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對金屬已經有了初步了解,并可以掌握金屬具有的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因而教師在微課設計的過程中,將內容集中于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培養實踐操作能力。在觀看視頻前,教師可以提問:金屬和氧氣之間的反應是怎樣的?通過這一問題,學生可以回憶以前學過的知識,并了解到不同金屬具有不同的活潑程度。然后教師將金屬和氧氣反應、金屬和酸反應的過程以視頻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以此為基礎展示化學方程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預習課內知識,讓學生逐漸掌握自主預習的方法,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1]。
2.課內教學設計階段
以“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為例,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在于金屬與酸之間的反應、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的差異。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說明,很多金屬都能與氧氣、酸在不同條件下產生反應,而根據不同金屬的實驗現象,可以了解到金屬與酸之間的反應有快有慢,其中鎂和酸的反應最為劇烈,鐵和酸的反應比較弱,這些現象能夠說明什么問題呢?學生在看過微課視頻后也能得出結論,即這些金屬的活潑性存在差異,鎂的活潑性較強,而鐵的活潑性比較弱。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金屬和酸反應屬于化學反應物的哪種類型?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特征入手,比較不同的反應類型,從新舊知識的對比過程中培養學生對于知識的比較和歸納能力。可以看到,通過微課的方式,教師活用教材引入了全新的化學概念,并且在課堂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2]。
3.復習階段
復習階段可以先以視頻的方式展示復習內容,了解反應原理,并根據實驗開展的方式展開教學反思。教師可以在微課視頻放映結束后列出思維導圖,將知識網絡進行構建,也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之前所學過的知識與內容,以最快的速度回顧信息。課后復習所使用的微課同樣以幾分鐘的短視頻為主,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進行內容回顧,形成知識的串聯,學會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也能通過復習階段形成對知識的掌握,培養化學學科素養。
三、結語
微課對初中化學教學具有顯著的優化作用,能以傳統教學設計為基礎,充分考慮教學內容和教學特點,將設計好的微課融于學情中。在微課應用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傳授,還要重視學生潛力的發揮。因為微課時間較短,在有限的時間內設計好知識傳授的過程應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才是教學過程的優化方式。
參考文獻:
[1]寧金芳.淺談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243.
[2]張翠華,李晨昭.基于文獻的微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19,35(1):105-11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