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物流企業成本現狀與問題,結合我國物流成本過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我國物流成本過高要提高企業物流管理水平,有效降低成本,并就物流企業進行財務成本控制,需要財務部門做到要加強事前預算、事中成本控制、事后控制等策略。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物流企業;財務成本控制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2096-3157(2020)24-0064-03
一、引言
當今社會是互聯網經濟發展的社會,物流業正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因素也在制約著物流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物流成本的控制,我國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水平不高。主要采用的成本方法老舊,缺乏系統性;物流成本管理的控制僅在企業自身與內部進行,缺乏供應鏈思維。本文對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物流企業成本控制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控制企業物流成本,從而達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目的。
二、我國物流企業成本現狀與問題分析
我國的物流業正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屬于粗放型經營,物流的協作調整的水平不足,并且專業性也不高。基于相關數據資料可以得出,我國2019年的物流成本與GDP之比為18%,可是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中的物流成本和GDP比值為8%~10%。并且,如果我國將兩者的比率下降1%,那么我國的經濟水平就會上升3000億人民幣。這表示我國的物流業的運營水平較低,并且成長潛力很高。
由于我國物流運營成本太高的問題,導致了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一些挑戰,企業在運營原材料上的花銷非常大,并且人們在日常消費中也在生活必需品上開銷較大。
第一,由于物流成本太大而降低了我國公民的消費能力和購買力。因為物流成本對下游商品市場的需求數量有直接的影響,在物流成本過大的情況下,上游生產流程中的成本也會上升,產品價格上調,從而降低了日用品的市場需求數量,這樣會降低商品在市場中的流動性,從而降低了公民的消費水平。
第二,物流成本太高會壓制我國公司的成長與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第三,我國的社會經濟在物流過程中的消費過高,也會提升社會經濟的壓力。
第四,物流成本控制戰略意識薄弱。物流在服務行業中十分特殊,通過企業相互簽訂的合同,在特定的時間內,使客戶享受的物流服務更加專業、多元化。特別是在此過程中的對成本的掌控。但是,對物流成本中國大部分物流企業的認識相對薄弱,控制物流成本的具體方式還沒有得到完善。他們不通過同一部門管理這些活動,也不從長遠的層面對物流的成本和價值加以詳細分析。
第五,社會物流基礎設施落后。企業物流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受到社會物流基礎設施能力的直接影響。在當前,我國財政并沒有在物流基礎設施上投入大量資金,使得我國物流基礎設備差,技術水平也遠遠落后于歐美等國;我國的基礎建設布局也存在許多不足,在東部占到了54%,中部有30%,在西部僅有16%。這都是制約我國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發展的直接原因。
第六,物流企業整體水平相對落后,缺少規模效應。物流業是近幾年新出現的服務行業,在最近短短幾年之間,飛速發展,規模擴大。可是運用粗放式經營模式的企業仍占多數,這也導致物流業的門檻并不高,并且主體“小、散、差、弱”,科技含量少,監管不集中等問題對行業競爭力產生了不良影響。如果只依賴于本身的累計式擴展提升物流實力難度很大,并沒有將先進的物流系統引入到實際生產中,則很難有效地縮減物流成本。而且,對物流成本的計算和控制分散進行。對于計算和掌控物流成本而言,每一家企業的控制方法不集中,企業在掌控物流成本時,僅僅依賴于自己的想法,這導致企業管理存在很多問題,不能在企業間掌控物流成本,自然也達不到產業物流成本的平均值,于是無法對各企業的物流績效做出合理的評判。
第七,缺乏物流專業人才。就目前而言,對于培養物流方面人才,我國投入的教育資源少,在市場上缺乏物流方面的相關人才。根據相關研究,只有10所高等院校開設了物流專業及其相關課程,只占到了院校總數的1%;而剛在碩士,博士層面開設相關課程。在掌控物流成本過程中,企業急缺物流方面中高級的人才。
三、我國物流成本過高的原因分析
1.技術因素
如今,我國物流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缺少政府的資金支持。我國還沒有組建出高效、方便、科學合理的物流區域和全面的運輸系統,并且運輸在城市和鄉村的差距非常大。目前我國物流業信息水平和電子化水平還不夠發達,缺少現代物流網運送系統和技術的研究。我國的物流行業在進行物流配送的過程中的停留時間非常長,在進行貨物運輸時,服務水平也不高。物流企業中善于管理的員工不多,在物流行業的管理部門中在中專以上學歷的職工總數不足1/10。運輸供應鏈的實際不科學和完善,在生產商品進行運輸時中途流程過于冗余復雜,導致了運輸成本的大幅度提升,并且貨物流通的途徑非常復雜不順暢。
2.發展理念因素
目前,集約化和組織化在我國企業的應用情況還不是很樂觀,并且第三方物流發展剛起步,對于公司內部物流的代替性也不高,大多數企業中的運營思想還是“大而全”并且生產運作體系和規定基本相同,這些現象雙雙導致了物流在市場中需求和供給不足的問題。由于各個企業和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和整理工作不完善,導致了我國物流業的發展存在“散、多、亂、小、差”的問題,我國物流企業的運載車數量經過平均,每家企業只有2.5輛,并且對于行駛路線和硬件設施的配備也不科學,導致了車輛經常發生空載的情況,這大大降低了物流效率和公共資源的使用時間,對于道路等公共資源是一種浪費。并且部分企業在進行物流成本的縮減時僅僅針對物流運送這一方面進行問題的解決,處理問題不夠全面,所以并沒有完全的解決問題。很多物流企業只把注意力放在對局部的控制上,忽略了整體的供應鏈的環節。
3.體制原因
我國對于物流市場的規劃和完善還需要進一步升級,目前我國物流運營方式如公路、水運等,這些物流方式都是被各種不一樣的部門進行管理。并且這些部門的管理方式都不一樣。物流資源配備不合理,規劃政策不靈活,僅僅引用傳統的物流發展方法,對于物流網絡的設計不夠科學。每個物流流程進行連接時花費的成本太大,必須將物品進行不斷地裝配,為了減少這方面的費用,大多數物流企業都是選擇一種物品運輸方法。并且,我國在進行物流管理時的花費非常的高,在進行貨物運輸時僅路費、管理費等費用就是全部運輸成本的1/3。
四、物流企業進行財務成本控制的對策
1.財務部門要加強事前預算控制
(1)市場調研。物流企業是面對客戶進行服務的,并且中間的銜接者是市場,因此,只有市場的發展形勢樂觀才可以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所以我們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市場調研。通過分析、整理、研究調查結果,通過多方討論,沿襲企業運營中的優秀管理方法,對企業運營中的不足進行改進。并且市場調查還可以預測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可以促進企業的未來發展。從上我們可以看出,市場調查對企業的發展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
(2)成本預算。企業的成本預測計算大多數都是通過預測估計企業的成產成本和市場上的價格來進行的。因此,可以通過將企業的全部成本預算進行結合來完善企業的成本預算方法。在進行成本預算時可以將物流市場的銷售、預定狀況和貨物運輸的路程進行結合。進行預算時需要遵守預算流程來進行。從管理供應鏈的方向進行企業運營成本的管控時,由于企業的供應鏈設置和規劃各不相同,我們就需要對這個問題進行充分的研究和整理,最后和供應鏈的中間傳送點企業進行交流,進行預算的協調,將預算調整到理想狀態。
(3)預算分配。預算完成后就是分配環節,進行預算的分配時需要將供應鏈的每個節點之間的不同納入到分配過程中,并且和實際情況進行聯系,從而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和規劃,并且要讓客戶中意,最后完成物流企業和供應鏈節點企業共同獲利的目標。
(4)預算結果。完成了以上各個流程,最后一步是對不同預算的結果來進行整理和分析,在實現預算這一階段過程中,物流企業管理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各個部門在完成預算過程中對不同的成本資源的花費等來進行整理分析和處理,從而找到預算的差異性,對于差距較小的過程可以進行維持,差異過大的預算要重新進行研究,并且進行優化,讓最后的結果可以進行精確地評價估算。
2.財務部門要加強事中成本控制
(1)訂單成本控制。網絡在社會經濟的快速成長中已經普遍融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進行貨品訂單消息的傳送時,如果速度不夠快,就會導致上游部門和下游部門的交流延遲,從而導致發貨時間的推遲,對于倉庫存放空間也是一種浪費,因此物流企業將顧客的貨品訂單時間進行改進和縮短,這樣可以讓顧客得到更加高效的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還可以降低公司的運營成本,防止成本的流失。
(2)貨物運輸的成本控制。物流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中,最大的成本就是運送貨物的成本,它主要由車隊、燃料等因素組成。貨物運輸是物流業的經營核心,也是經營的主要活動,它影響著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在物流運輸的全部成本中,不僅僅有員工工資、油費還有管理費用等,因其在進行企業管理優化中需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企業的運輸流程,對于流程中的各個細節都爛熟于心,才可以結合這些流程進行科學的改進。
3.財務部門要加強事后控制
企業在運營過程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顧客,對于物流企業也是這樣。因此,企業的日常運營核心就是顧客,要注重顧客的需求,并且針對這一需求來進行服務,讓顧客滿意,才可以讓顧客對企業產生依賴,從而降低企業開發市場的資金,也間接地縮減了物流成本。企業在顧客服務方面可以設計各種不同形式的售后服務和顧客意見反饋機制,對于顧客提出的建議進行吸取和整理,提升售后服務,從而提高顧客滿意度,儲存更多的客源。結合市場的變動完善企業的服務產品,從而挖掘潛在顧客。
這樣不但可以提升公司的服務水平,還可以在穩定老客戶的同時,吸納更多的新客戶,從而達到雙方受益的目標。
另外,要建立物流成本綜合概念。縮減成本是當代管理物流成本極其關鍵的特征,對于企業對物流系統的不斷完善和調整、控制并降低成本、尋找正確的途徑和降低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現在的物流成本而言,使成本降低并不僅僅是降低單項成本,所以物流公司在降低成本時要考慮眾多的單項成本,把各單項之間的費用聯系起來,綜合考慮,把成本降到最低。
而且站在發展角度,我們要注意到企業在發展時,也要規劃其未來,在供應鏈中,未來規劃使得企業能夠長久占據主導地位。這個時代是信息發展的時代,物流企業的發展是當今熱議的話題。物流企業可以將信息共享交換給供應鏈中的每個企業,以達到企業間的雙贏的目的。
固有的掌控物流成本,只是把側重點放到單一的企業,而忽視了供應鏈體系。當企業提出供應鏈物流成本這一概念后,以全部供應鏈為前提思考成本,為了縮減供應鏈總體成本,協調作業和跨組織成本管理之間的關系,然而仍舊需要面臨很多問題。
4.針對我國物流成本過高的對策
(1)為了我國物流行業的科學發展,減少物流成本是首要需要解決的問題,并且從長期發展來看,我們需要多方面考慮來減少物流行業的運營成本,才可以推進我國物流業的健康發展和運營能力的提升。首先,提高企業物流管理水平,有效降低成本。一是企業內部管理控制物流成本;二是為降低物流成本企業應該整合競爭;三是企業的物流戰略是削減物流成本的最大推力;四是減少物流成本的手段是企業改革物流模式。其次,改善我國物流產業成長的宏觀環境降低物流成本。一是制定我國物流產業發展指導性政策;二是對現有的市場準入制度進行改革和完善;三是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宏觀協調能力;四是加快產品內部結構的調整和重組。
(2)要加強倉儲和庫存的成本的控制管理。貨物的儲存是會存在商品擠壓、商品受損的問題,因此在進行成本控制時還需要對商品儲存環節進行計劃設計,建立科學的倉儲管理體系。企業在進行倉庫管理和利用時,不僅要將存儲成本降低,還要對風險進行管控。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與供應鏈節點公司聯合運作,使用協同倉儲管理方法。
(3)從內部角度來看,快速運行主要是物流企業的運行制度。一方面,企業要將最為優質的服務提供給客戶;另一方面,還要對服務的質量和速度作以保障。對于企業而言,可以像制定交貨率一樣,實施內部績效評估。企業不但提供優質服務于客戶,最主要先應該對客戶的需求加以掌握,并及時將貨物送到客戶手上,以保證質量為前提,交給客戶最完好的貨物。快速配送使得庫存成本大大降低,另外還具有吸引客戶的功能,使得客戶需求得以滿足。盡可能不損壞商品,并正確結算,使得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可以符合客戶的要求。為了使這些問題能得以解決,企業應該與供應鏈的每個節點相互協調,并相互共享信息。企業唯有如此才可以將工作做得更加出色,從而對供應鏈一體化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4)從財務角度來分析,為了將企業成本一再壓低,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效益,物流企業需要做到健全其成本控制管理和監督制度。企業經營時,對于各項支出和收入都要嚴格監督,第一時間對入庫和收入數據加以更新。同時,研究支出的超額差異,從而合理地控制了成本。
五、結論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物流行業在各個國家已從起步到快速發展的階段。目前,影響物流公司財務成本提升的主要是物流成本水平和物流系統質量等因素。到我們務必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對此問題加以關注。有關部門要加大提升物流發展環境的力度,各地區、各部門之間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對于物流資源可以加以整合調整,對創新和應用現代物流技術產生進步作用。就物流成本高的問題,應在商品流通過程中對供應鏈進行嚴格管理,并重視培養物流方面的高端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晶晶.供應鏈協同管理研究[J].管理科學與工程,2020,9(01):14~19.
[2]陳蓓蕾.互聯網經濟背景下企業供應鏈管理模式創新[J].商業經濟研究,2020,(12):125~128.
[3]蘭芳.做好物流企業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J].環球市場,2020,(7):111~111.[4]何雁.“互聯網+”下物流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創新研究[J].商情,2020,(15):16~16.
[5]Huang Yafang,Xiao Liping.Analysis of enterprise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based on financial report—— Taking Sinotrans development as an example[J].Business accounting,2019,(21):104~106.
[6]Liu Xuesong.Discuss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financial cost control system for warehousing and logistics enterprises[J].Charming China,2019,(37):55~56.
[7]張川,張濤.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對物流企業成本的影響[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9,39(9):2374~2387.
[8]田甜.制造企業物流成本核算與財務控制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8,(33):256~256.
作者簡介:
李西蒙,供職于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