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資產減值是財政部2006年頒布的會計準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當前人們關注的要點之一。從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看,資產減值的范圍大幅擴大,從原有的四項擴展至八項。長期以來,鑒于諸多歷史因素以及專業基礎能力水平的限制,我國許多企業對資產減值的重視程度都比較低,甚至還出現了利用其漏洞從事違法犯罪的行為,這造成了企業的實際資產與賬面資產嚴重不符,虛盈實虧的問題十分凸顯,對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造成了諸多的不利影響。在新會計準則頒布的新時期,新的會計制度正在逐步建立起來,與此同時,資產減值的相關規則也應逐步更新完善,對企業的資產減活動的有序開展發揮良好的指導作用。基于此,本文簡要地分析新會計制度下企業資產減值的對策,以期為企業在新會計制度下更好地開展資產減值活動、充分利用資產減值帶來的各種優勢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企業;資產減值;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2096-3157(2020)24-0183-03
自1992年我國開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逐步完善,市場經濟處于持續發展態勢。與此同時,我國的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提高,尤其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的國外投資和國內投資數量和規模越來越大,中國企業也開始走向世界,中國制造開始向中國創造轉變。會計制度作為企業存續、發展的重要規則,不僅對國家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對于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更好地促進其資源配置都有著不可否認的積極作用。因而,在國際經濟交往愈加密切的今天,會計準則的更新與會計制度的國際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2006年2月,財政部重新修訂并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與三十八項具體的會計規則,這些準則和規則為市場經濟大發展大繁榮背景下企業開展資產減值活動提供了規范依據。一直以來,在眾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企業普遍都傾向于高估資產價值,資產的價值名不符實,因而,必須借助資產減值活動,將長期存在的資產價值泡沫消滅掉,從而提升資產的質量,衡量資產的實際價值,讓資產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濟水平和經濟能力。與此同時,企業開展相應的資產減值活動還能夠對其資產再次估值,有助于優化企業資產,還能夠有效地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以及抵御風險的水平。從現有實踐看,資產減值的意義非常巨大,但也存在許多問題,亟待研究和解決。由此可見,研究新會計制度下資產減值的對策有著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一、企業資產減值相關概念的辨析
就企業的資產減值而言,要想了解其基本構造與理論基礎,首先必須明確資產、資產減值、資產減值會計等術語的內涵,以便于分析新會計制度中資產減值的重大變化。
1.資產的內涵
從以往的會計準則看,資產是指企業擁有的或者能夠控制的可用貨幣加以計量的經濟資源,大概包括了各種有形財產、債權以及一些權利。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資產的概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當前的資產主要是指過去交易或事項所形成的各種能夠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通過對比傳統的資產概念與現代的資產概念,我們可以發現,這兩個概念最大的共同點就在于能夠為企業帶來一定的收益或者利益。因而,可以推斷,資產的最基本的性質實際就是能夠在未來某個時間點或時段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資產概念是基礎中的基礎,是資產減值活動的核心。
2.資產減值的內涵
與上述的資產相比,資產減值從字面上看僅是多了“減值”兩字,但其意義卻完全不同。資產減值是指在外部因素或者內部因素的影響下,資產的使用方式、使用范圍如果發生改變而使資產的使用價值降低了,進而使資產在原本的范圍內比原來的賬面價值要低許多。對于這一現象而言,既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解釋,也可以從會計學的角度進行解釋。
3.資產減值會計的內涵
如果僅僅是站在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中的相關性、可靠性這兩點要求看,一旦資產出現減值,那么財務會計就必須及時、正確地反映資產的減值實況。資產減值會計是指通過部分的使用價值計量來彌補成本計量的缺失,且確認資產的賬面價值大于實際價值的那一部分,對價值的減值和具體的費用進行計算。此類活動的主要目的在于真實、全面、客觀地反映資產的現實價值,揭示企業存在的各種潛在風險,幫助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如企業的管理者與決策者有著更為精確、可靠的會計依據,能夠作出更為全面的決策。資產減值會計的主要對象就是資產負債表之中的特定資產,在對減值后的資產予以計算后重新計算其價值并將其計入計量之中,這就是資產減值會計的根本內容。
二、企業資產減值在我國的沿革
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歷時數十年,在這幾十年之中,資產減值幾乎沒有適用余地,因而,總體而言,資產減值主要發生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以后,尤其是大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期才得以發展起來的。
1.資產減值在我國的萌芽時期
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我國仍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之內,企業大部分都歸屬國家所有,由國家掌握,生產、經營、銷售等各個環節都由國家統包統籌,對于企業的盈虧并不特別重視和關注,因此也不需要考慮資產減值的問題,不存在存貨的跌價損失,固定資產減值等概念都未出現,更不需要制定者專門的資產減值會計準則。20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我國開始轉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達到適應經濟發展的目的,財政部在1992年1月發布了《股份制試點企業會計制度》,該規則中最先提出要計提壞賬準備金,但并沒有作出強制性要求。1992年7月,《外商投資企業會計制度》開始實施,該制度逐步采用應收賬款的備抵法,并對那些需要低價處理的商品如因殘次、陳舊或者冷備的商品,允許其提取存貨變現損失準備。
2.資產減值在我國的發展時期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證券市場的日漸成熟,1998年,我國出臺了國有股的減持規則,推動企業進一步走向市場。與此同時,為了盡可能地防范投資風險,1998年1月財政部頒布《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其中第一次就股份有限公司的資產減值計提作出詳細規定。在市場經濟與證券市場迅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對會計信息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各行業之間會計制度不統一、不協調的問題異常凸顯。為了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2000年12月,財政部又頒布了《企業會計制度》,該制度在既有的資產的定義的基礎上,擴展了資產減值的范圍,將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委托貸款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以及在建工程減值準備也納入其中,并明確把資產減值的明細表放入報表體系之內,將其作為資產負債表的第一附表。
3.資產減值在我國的新發展
財政部于2005年7月發布《企業會計準則第 XX 號——資產減值(征求意見稿)》,經過近一年的調研和征求意見,在2006年2月正式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該準則基于以往的制度和征求意見稿的內容,其中較為具體、明確地規定了資產減值的確認、計量以及相關信息的披露規則,進一步強化了實務操作的可行性。另外,這些準則的發布也標志著我國的企業資產減值進入了新時代,正邁入全新的發展時期。
三、新會計制度關于企業資產減值的內容
正如上文所述,新會計制度中的重點內容就是新會計制度的資產減值,可想而知企業資產減值的重要性。當然,隨著新會計制度的頒布,其對企業的資產減值規定了許多與以往不同的內容,詳述如下。
1.適用范圍的拓寬
分析新會計制度的內容可以發現,這次的制度規定了一項前所未有的內容,也即專門規定了資產減值的準則。資產價值的存在實際上就是為了彌補以往傳統會計制度中存在的諸多法律漏洞,以便于促使企業在開展資產減值活動時有據可依、有章可循。隨著新的規則的發布,企業資產減值的適用范圍大幅拓寬,其實用性顯著增強。
2.資產減值計提時間的明確
新的會計制度對企業依照其自身資產的減值趨勢認定有無應當預估資產的可回收金額進行了明確,這種方式的好處在于能夠使企業資產減值計提行為的時間全然地歸咎于企業資產是否存在減值趨勢。換言之,如果不存在減值的狀態或事實,就無需開展減值活動認定資產損失。總體而言,計提時間的明確對于企業作出正確的減值決策有著十分巨大的幫助。
3.資產組概念的設立
新會計制度新增了資產組的概念,并且,其明確表示,如果無法準確地認定企業單項資產是否存在減值趨勢,則可以利用資產組的存在加以判斷資產的減值是否存在。另外,新增資產組的概念,重新更正資產減值的處理原則,彌補了傳統會計制度匱乏的許多機制,讓資產減值的規定更為嚴謹,中小企業開展資產減值活動更有信心,其活動在具體明確的規則指引下也將更為科學合理。毋庸諱言,新會計制度借助資產組開展資產減值的實驗,也能夠明確減值損失的計算和認定,有針對性地簡化了企業的計量職能工作。
四、目前我國企業資產減值存在的各種問題檢視
誠然,新會計制度對我國企業資產減值的影響是巨大,對企業正常、有序開展資產減值活動的幫助是巨大的,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在新會計制度下我國企業資產減值還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
1.資產減值工作量與工作難度大
一直以來,我國企業的資產減值工作都是依照應收賬款、折舊率等因素來確定企業資產的未來經濟效益,這也是企業開展此項工作的重要準備。然而,從實踐看,該項工作對于各項資產的最大可回收金額的確定其難度非常大,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國的資產信息與價格市場機制極不完善,企業財務部門在開展資產減值工作時還缺乏具體明確的核算依據,大部分企業有時完全憑借自己的主觀看法與以往的操作經驗開展此項工作,如此一來,企業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的價值減損就無法被準確地反映出來,該部分必須借助獨立客觀的第三方進行評估,企業財務部門操作水平的束縛、規范依據的缺乏以及公信度的不足等都造成了這一現象。另外,就企業的應收賬款與對外的投資核算工作而言,也需要企業一筆一筆地據實處理,這無疑會產生巨大的工作量,也會影響到其工作難度。
2.資產減值為上市公司操縱盈利提供途徑
眾所周知,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對企業經營情況、盈利能力的關鍵反映,但是,從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分析情況看,部分上市公司有時會利用無形資產的減值開展盈余管理活動,所以,從某個角度講,規范企業的資產減值活動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財務管理水平。就實證分析看,常見的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干擾企業盈利虧損的情況有以下三種類型:第一,以企業近年發展情況為依據,選擇在某一具體的年度對資產進行巨額的計提準備,從而形成企業財務報表的虧損,這便為其營造良好的盈利數據提供了手段,這種方法有利于吸引證券投資者的關注。第二,每年多次對資產進行計提準備,如果企業盈利情況一旦不妙,就適時地降低資產的減值計提,從而增強企業當前的報表盈利額,美化企業的經營狀況,彰顯企業的盈利能力。第三,在應開展資產減值時而不減,以此虛增企業的盈利能力。整體來看,資產減值顯然已經成為部分上市公司操作其盈利與否的重要手段,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資產減值缺乏對盈余管理的監督,大部分時候都交由企業自主決定與處理。
3.監管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活動的難度較大
承上所述,基本上所有的上市公司的資產減值都是由企業內部的財務部門獨自完成的,因而資產減值計提欠缺公信力和公正性,難以讓證券投資者信服,這不利于證券市場的發展,證券市場的信譽度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外部監管也很難深入企業內部,許多企業的資產減值分析、監管都不受外部監管的影響。一方面的因素是由于工作量大,不現實;另一方面,每一個行業的資產減值的內容都各不相同,如何實現有效監管便成為了一個非常難的問題。除此之外,愜意的資產減值計提與其他因素密不可分,如短期的投資市價、長期投資的可收回金額、應收款的回收金額等。
五、新會計制度下企業資產減值的應對之策
要想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就必須有針對性地逐個擊破,從完善信息市場和價格市場入手,進一步強化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監管,以此降低其工作難度,增強企業資產減值的公信力。
1.完善信息市場和資產價格市場
從我國市場環境看,要素市場仍將占據主要地位,其對資源的優化配置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國家依舊限制國有資產流動,地方保護主義泛濫,地方政府對資源配置的干預比較強烈,這都造成了市場的不健康發展。并且,鑒于市場價格體系的不完善,企業、證券機構都很難得到來自不同源頭的投資,存貨的當前可變現指標不足,特別是非上市公司的投資市價取決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從信息市場角度,我國的信息市場運行的服務部門中政府部門占據了一定比例,行政色彩依舊十分濃厚,喜于劃分各自的管轄范圍,行政信息壟斷的問題非常突出,信息資源浪費與信息重復嚴重,法治建設力度不足,市場規則不夠充分,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國家無法實現定期不定期公布不同資產市價的目標。循此,必須完善信息和資產價格市場,建立健全資產評估機制,對不同企業的資產的公允價值、市價進行合理的認定和評估,確保企業資產減值有據可依,貫徹會計核算的公正性原則,提升其操作性、客觀性、公正性。
2.強化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監管
有人認為,應收賬款會成為八項計提中操作利潤最頻繁的一個。實際上,在新會計制度下,應收賬款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作為金融資產加以處理的,資產減值準則對此已經作出了比較詳細的規定,其要求一般具有客觀證據證明資產正在減值,此時才能計提減值準備,這些證據可以表現為債務人財務困難、有可能破產或者重組。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資產減值準則更為具體、系統化,留給企業開展利潤調節的余地越來越小了,以往的那種漫天過海式的隨意減值計提已經難以存續。并且,此種行為從法律角度看也是不規范的,想跳過注冊會計師審計并蒙蔽投資者是不可行的。總之,即便如此,依舊要強化對盈余管理的監管,徹底地堵死這一漏洞,防止上市公司的不當操作,確保我國經濟發展符合事實,增強其資產減值的公信力與公正性。
六、結語
總之,新的資產減值準則的頒布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以往規則的更改,能夠有效地遏制以往資產減值規則所帶來的公司操縱利潤的行為。隨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以及各國經濟交往愈加密切,我國的經濟會計準則必須與時俱進,緊跟時代進步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李利姣.事業單位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面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20):113~113.
[2]郭連軍.基于新會計制度視角下的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淺議[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07):95~96.
[3]王安升.新政府會計制度改革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思考[J].商訊,2020,(18):28~29.
[4]潘建青,方偉英,俞慧卿.關于新形勢下財政部門發揮財會監督職能作用的思考[J].財政監督,2020,(12):60~65.
[5]曾芳.新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特點分析及處理方法[J].財會學習,2020,(17):148~149.
[6]陳凱.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優化策略[J].商業經濟,2020,(06):97~98.
[7]邵陽.政府會計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影響及對策[J].財會學習,2020,(16):104~105.
[8]李鐘.新會計制度實施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影響[J].財會學習,2020,(16):140+142.
[9]曲萍萍.新政府會計制度改革下高校會計核算中的問題探究——以Q學校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16):94~95.
[10]于茵.新會計制度下資產減值會計分析及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19):152~153.
作者簡介:
劉溪,供職于中共菏澤市委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