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摘 要:目前,我國精準扶貧工作已經進入了決勝階段,扶貧項目審計尤為重要。要發現精準扶貧審計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準確分析,為我國精準扶貧項目審計提供參考,為精準扶貧工作保駕護航。研究了精準扶貧審計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從而完善扶貧審計工作。
關鍵詞:精準扶貧;審計;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6-0111-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239.4;F323.8? ? ? ? 文獻標志碼:A
2013年,我國提出了精準扶貧的發展戰略。為了實現精準扶貧,各級政府出臺了很多政策。我國處于精準扶貧初期階段,精準扶貧審計也處于探索階段。對精準扶貧項目進行審計,發現其中的問題,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才能使精準扶貧取得成功。
1? 精準扶貧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1.1? 精準扶貧審計多為事后審計
精準扶貧審計大多數都是事后審計,忽略了事前與事中監督。目前,大多數精準扶貧審計還處于發展階段,大部分審計工作是在項目完成后開展的,缺乏事前和事中監督。精準扶貧項目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大部分是事前規劃或者事中監督不到位導致的[1]。
1.2? 審計過程缺乏專業人才以及獨立性
大多數扶貧審計采用“就地審計”的方法,即由本省或者本市的審計機構對扶貧項目實施審計。最大的問題在于當地政府或者相關部門會直接或者間接介入審計工作,影響了審計的獨立性。為了避免給自己帶來麻煩,審計人員很難在審計過程中保持職業懷疑態度,忽視了不合理的地方。
精準扶貧項目審計屬于一個新領域,很多審計人員從未參與過相關工作,項目審計的指標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精準扶貧項目立項到驗收要耗費很長時間,涉及的知識很廣,例如工程建設等知識。精準扶貧項目審計不同于財務審計,其審計范圍沒有局限于財務方面。專業人才缺乏,影響了審計的合理性,進而影響審計結果的準確性[2]。
1.3? 審計對象模糊
對于精準扶貧審計對象,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學者將扶貧審計的資金為審計對象,另一些學者將精準扶貧項目作為審計對象,還有一些學者將扶貧項目的管理及監督部門作為審計對象。在實踐中,審計對象的確定還沒有明確的結論。精準扶貧審計對象模糊,容易導致審計沒有重點、忽略重要問題,進而影響審計結果。
1.4? 沒有充分利用審計結果
目前,精準扶貧審計能夠發現一些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但是其整改過程及結果缺少跟蹤與評價,出現了很多扶貧項目存在問題但難以完全整改成功的現象。相關工作沒有落實到位,缺少考核機制。很多部門在整改中避重就輕,對于一些難處理的問題抓大放小,沒有從實質上解決問題,出現相同問題重復出現的情況[3]。
1.5? 參與審計的項目過少
大多數精準扶貧項目的范圍比較廣,涉及的人員比較多,導致很多項目的審計工作比較困難,耗時久、范圍廣、實施難度也比較大。同時,精準扶貧項目的審計范圍存在問題。應審計所有存在扶貧風險的項目,避免扶貧項目失敗。
1.6? 審計過程未充分利用新技術
目前,大部分精準扶貧審計仍然使用傳統方法,主要審查財務、文件以及項目等。傳統的審計方法需要準確且詳細記錄數據,但是由于精準扶貧項目涉及的范圍比較廣,導致很多項目的財務信息記錄不完整,給精準扶貧審計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為了解決上述困難,可以采用大數據技術收集精準扶貧信息,提高信息收集效率,保證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幫助審計人員開展審計工作,確保審計結果的正確性。
2? 精準扶貧審計的對策建議
2.1? 加強審計事前和事中監督
以往的審計工作大部分為事后審計,忽視了事中和事前監督。要想讓項目最終成功,籌備與執行工作必不可少。要想提高精準扶貧審計的準確性,應該做好以下兩項工作,一是事前審計,二是事中審計。要根據預算對比事中項目執行情況,確定項目是否按照預算執行、是否有超額預算和隨意更改預算等情況。
2.2? 提高審計過程的獨立性
為了提高精準扶貧審計的獨立性,可以將“就地審計”改為“外派獨立審計”或者“交叉審計”。“交叉審計”是指由其他地方的審計人員進行審計,而不是由本省的審計人員進行審計,這樣可以避免政府部門干預,提高審計過程的獨立性。“外派獨立審計”可以避免被審計對象的干涉,提高了審計的獨立性。
2.3? 明確審計對象
針對審計對象模糊,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提升審計精度。一是細化精準扶貧的種類和方式。根據不同的扶貧種類和方式,選擇不同的審計方法。二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明確審計對象。對于精準扶貧項目來說,建立自上而下的多層審計對象非常有必要,有利于全面監督精準扶貧項目。
2.4? 充分利用審計結果
為了充分利用審計結果,應該對精準扶貧項目的結果進行量化評估。如果精準扶貧的結果好,可以作為當地政府部門年終考核的一個指標。只有考核機制健全,政府部門和人員才會重視精準扶貧審計的全過程監督。及時公開審計結果,讓媒體和當地群眾了解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讓外部利益相關者對其進行監督,提高結果的利用效果。
2.5? 擴大審計范圍
擴大審計范圍的一個主要條件是明確審計主體,從而提升審計效率。在審計人員有限的情況下,只有提高審計效率以及質量,才能對更多項目進行審計。可以通過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等方法,使審計結果更科學。例如對精準扶貧項目的審計人員進行培訓,豐富其知識,使其能夠更充分地了解項目建設方面的知識。通過提升審計人員素質,擴大審計范圍。
2.6? 充分利用新技術
由于審計項目涉及的種類繁多,給精準扶貧審計工作帶來很多挑戰。除了運用傳統的審計方法,審計部門還應該利用現代化方法提高審計的質量和科學性。大數據以及計算機等新興技術能夠推動精準扶貧審計高效開展。大數據可以實現審計數據與信息共享。將各地區和各項目的數據集中在某一個信息庫中,方便審計人員尋找所需的信息和對比數據。同時,大數據和計算機技術有助于精準扶貧項目的取證。過去的取證方法主要是查閱紙質材料和現場調研,但開始審計時很多項目已經結束了,很難開展現場調研工作,因此大部分資料都是紙質材料。利用大數據和計算機可以通過對比相似項目或要求相關部門定時在系統里錄入相關信息,豐富項目資料,保證精準扶貧項目審計質量。
3? 結束語
針對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審計事前和事中監督、明確審計對象、充分利用審計結果、擴大審計范圍、充分利用新技術等建議,以此解決精準扶貧審計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其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史玉成.生態扶貧:精準扶貧與生態保護的結合路徑[J].甘肅社會科學,2018(6):169-176.
[2]徐莉萍,凌彬,譚天瑜.我國農村扶貧利益共同體綜合績效評價模式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3(12):58-64.
[3]田景鵑.民族地區整村精準扶貧績效評價研究[D].貴陽:貴州民族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