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
Quibi這個名字源于“Quick Bite”,有“快餐、小吃”之意。然而為這些“快餐”掌勺的卻是好萊塢鼎鼎大名的人物,比如利亞姆·海姆斯沃斯、吉列爾莫·德爾托羅、唐·奇德爾、安托萬·???、薩姆·雷米等。公司管理層也都來歷不凡——聯合創始人杰弗里·卡曾伯格擔任過夢工廠動畫公司CEO,CEO梅格·惠特曼則曾經是惠普公司的總裁兼CEO。在成本上,這些“快餐”視頻一點兒也不低廉,公司不僅在創辦之初就籌集到10億美元啟動資金,而且在自制劇上更是舍得為每一小時的節目投入600萬美元。無論怎么看,Quibi都像是在用米其林三星的標準,烹制人人都吃得起的“快餐”。
然而,這個號稱擁有100部原創劇集、既人才濟濟又實力雄厚的“百寶箱”式公司,最終沒能撐夠7個月。Quibi4月份正式發布,10月下旬就宣布關閉,12月1日將正式結束運營,成了流媒體大戰中第一家犧牲品。
經營模式的失敗
Quibi的命運,難免令人想起了美國電訊巨頭威瑞森(Verizon)數年前推出的“Go90”流媒體平臺。該平臺于2015年發布,威瑞森同樣也是不惜重金打造,同樣也推出了含廣告的訂閱服務,而且出巨資購買節目,然而消費者對此并不買賬。僅有少數幾個節目脫穎而出,比如由馬特·達蒙和本·阿弗萊克聯合監制的競技類系列節目《奔跑者》(The Runner)。不過,Go90 平臺至少還運營了3年。
Quibi為何如此短命?華爾街觀察人士認為,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并非罪魁禍首,真正的原因是Quibi的理念與經營模式出了問題。
早在2017年,卡曾伯格首次公開他的想法時,就有人表示過質疑。“我一點兒都不意外?!泵绹指駹栙Y本研究公司CEO哈爾·沃格爾(Hal Vogel)曾是娛樂行業的分析員,他表示自己“從來都不理解Quibi的理念有什么吸引力”,也不相信Quibi“有能力發展壯大”。Quibi的收費標準之一是每月約5美元,含廣告。沃格爾認為,這就是Quibi的基本模式,即“收取些微訂閱費,卻花大價錢打造每一分鐘的節目。結果就是從一開始,它就不是一個有發展前景的平臺”,他還認為,“此類短視頻,甚至競爭不過填字游戲或者像《糖果傳奇》之類的視頻游戲?!?/p>
美國媒體咨詢公司CreaTV Media的創始人兼董事長彼得·卡西(Peter Csathy)也一直對Quibi的發展充滿疑慮,他覺得這家公司“總是在艱難爬坡”。不過卡西也承認,“如果你喜歡大膽而冒險的實驗,那么Quibi絕對符合?!笨ㄎ髡J為,Quibi失敗后,業界將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排斥Quibi模式。他解釋,“如果連杰弗里·卡曾伯格都無法實現Quibi的核心理念,那么沒人可以。他的理念是為移動優先的千禧一代觀眾,提供好萊塢大制作級別的短視頻,然而現在,這個理念已經被永遠丟在了娛樂業的垃圾桶里?!?/p>
盡管對于Quibi失敗的原因眾說紛紜,但卡西認為有三個主要因素不能忽略,即Quibi在內容、發行及市場三個方面所面臨的挑戰??ㄎ髡J為,Quibi的營銷手段出現了失誤,“年輕人根本不明白Quibi是什么,或者為什么要關注它。Quibi在今年2月美國橄欖球超級碗賽事里的亮相廣告,簡直就是場災難?!保ň幷咦ⅲ涸谶@則商業廣告中,幾個男子從銀行搶完錢跑到街上,呼叫他們的同伙,然而負責駕車接應的同伙卻在駕駛室里看手機視頻,他回復同伙:“我看一個Quibi就過去?!保?/p>
定位錯誤
此外,Quibi的內容也存在定位錯誤,“它的目標群體,也就是年輕人,其實根本不在乎負責掌鏡的是不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這樣的好萊塢巨匠?!?/p>
在卡西看來,Quibi的技術服務導致其發行策略出現誤判?!癚uibi的內容一點兒都沒有社交屬性,觀眾很難分享上面的內容,因而很難提高點擊率并成功傳播出去。”更為明顯的缺陷是,“梅格·惠特曼負責的技術團隊,總在夸耀他們如何改進了移動設備端的播放體驗,卻忽略了將Quibi的內容通過家庭娛樂中心實現在電視屏幕上播放的功能,讓人們在起居室里也能觀看。這個功能的缺失,讓Quibi與其他同樣含廣告、內容卻免費的流媒體平臺相比,并不具有突出競爭力?!?/p>
不過卡西也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確實是壓垮駱駝的稻草之一?!八哪繕耸鼙娛前滋斓挠^眾,比如學生和年輕的上班族,為他們在白天等著喝咖啡的空隙,提供一頓內容優質的‘快餐。不幸的是,隨著疫情的封鎖,此類目標觀眾大量消失,而Quibi也沒能及時推出夜間起居室觀看策略?!?/p>
還有觀察人士認為,Quibi決定關閉平臺,這表明它的管理團隊也看不到這種商業模式存在任何真正的機會??ㄔ窈突萏芈谛缄P閉平臺的公開信中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他們表示Quibi的失敗有兩個可能的原因:“這個創意本身不足以支撐一項單獨的流媒體服務,或者是由于發布的時機不對。”他們的結論是,“我們無法知曉真正原因,但我們猜測是兩個因素的疊加?!?/p>
市場調研機構恩德斯分析公司分析員湯姆·哈靈頓(Tom Harrington)的觀點是,Quibi一直在閉門造車,“Quibi最初沒有推出電視應用,這個策略令人費解。對此,媒體已經廣泛報道了。但我認為核心問題在于,從來沒有確鑿證據表明,觀眾真的想看短片形式的敘事內容。50多年來,絕大部分觀眾已經習慣了電視臺播出的劇集的長度。觀眾在YouTube上愛看的肯定不是敘事短片。即便有這樣的需求,Quibi也需要在內容上不斷投入,再加上相當長的時間,去慢慢摸索出哪些短視頻內容吸引觀眾,哪些沒有吸引力。”
不會是唯一倒下的犧牲品
Quibi的股東只有少數幾個人,為它提供資金支持的卻包括好萊塢幾家大型制片廠,這些制片廠甚至還為Quibi制作短片。對此,哈靈頓提出,“不管Netflix如何革新了內容分發方式,它提供的產品還是非常傳統的。事實上,不少著名制片廠投資Quibi,更多的是表現出這些公司渴望投石問路,并不意味著他們對Quibi的業務充滿信心?!?/p>
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份報告中,哈靈頓和同僚曾經發出過警告:“對于一項未經驗證的服務來說,在發布前5周能吸引到130萬活躍用戶,令人印象深刻。不過按照Quibi自己的描述,它的發布并未激起足夠反響。Quibi的目標是首年吸引700萬訂閱用戶,3年內用戶規模達到1600萬。只有達到這個規模,Quibi在短視頻領域前所未有的支出水平才能被覆蓋。對于一個品牌資本有限的初創公司來說,這一目標過于宏大。”而Quibi曾透露,在最初為期90天的免費試用期內只有160萬用戶訂閱,這也驗證了這個擔憂。
知名投行金融研究與分析公司(CFRA Research)分析師圖納·阿莫比(Tuna Amobi)把Quibi稱為“迄今倒閉的最著名的初創公司”,并表示,“我只能說它生不逢時,成為備受矚目的犧牲品也不足為奇?!辈贿^,他認為Quibi不會是流媒體時代的最后一個犧牲品,“不難想象,肯定會有其他潛在的、目前不溫不火的流媒體類初創公司接連倒閉?!惫`頓也認同這一觀點,“Quibi只是第一家倒閉的公司,以后會有一系列流媒體平臺無法維持下去。”
普華永道今年早些時候發布了報告《2020—2024全球娛樂與媒體展望》,在報告中,他們同樣發出警告:“訂閱疲勞”和“錢包峰值”將會“逐漸變成常用詞,由于流媒體服務市場越來越擁擠,用戶需要被迫做出取舍,到底訂閱哪家,應該訂閱幾家”。理論上,用戶會付費訂閱3到5家電視或流媒體,報告預計,“在預告期結束時,將會有數家知名流媒體公司倒閉?!?/p>
流媒體市場的競爭正在白熱化,如今不僅有Netflix、Hulu、Amazon及Disney+這些已經鼎立的巨頭,還有一些來頭不小的新入局者,比如AT&T的HBO Max和康卡斯特的孔雀(Peacock)。隨著新的競爭者加入,流媒體界的門檻兒也越來越高?!安⒉皇敲恳患胰刖终叨紩蔀橄乱粋€Netflix,”證券公司韋德布什分析師丹尼爾·伊夫斯(Daniel Ives)對入局者發出警告,“Quibi的際遇說明,流媒體內容的競爭相當激烈,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面對眾多流媒體平臺,消費者已經開始感到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