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濱
摘 要:在對小學英語常講易錯詞匯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原因,設計出梯度遞升、科學恰當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第一時間能夠厘清概念。教師同時要整合資源,復現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印象,做到知識的正向遷移。
關鍵詞:小學英語;詞匯;“冰山”;隱患
在小學英語詞匯的教學過程中,不乏會碰到一些容易混淆和理解上容易產生偏差的詞匯表達。對于這些詞匯知識點,教師往往反復強調,一次次地“炒冷飯”,然而卻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筆者通過研究認為,這種現象的背后蘊藏著深層次的原因。本文以譯林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中的 “the boat on the river” 這個詞匯知識點為例,嘗試揭開“冰山”面紗。
【教學現象】
“the boat on the river”容易出現理解混淆。通常的做法是當學到“Can you draw the boat on the river?”的時候,出示圖片,讓學生選擇:A.在河面上的船 B.船在河面上,而恰好B選項又是今后練習中學生經常會犯錯的答案。看似直接有效地解決了難點,實際上卻留下了隱患。筆者從以下方面作闡釋。
一、立足學生,重新審視
1.本課的語言框架是Can you draw...? 在此語境下,選擇A,句意才通順,但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呢?2.選擇的方式,看似給學生降低了難度,又直指重難點,卻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另外,當學生答錯,教師再去糾錯時,教學顯得 “填鴨式”。3.即使學生掌握了“the boat on the river”, 是否代表他掌握了這個結構呢?缺少了一定的拓展遷移。我們從學生角度思考原因后,不難發現:這來源于中英文語法表達上的差異。學生對定語后置的英文表達是陌生的。同時,部分學生對句子“The boat is on the river.”和詞組“the boat on the river”不能清楚區分,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他們造成了理解障礙。
二、方法適切,循序漸進
教師要根據存在的問題,選取科學恰當的方法,漸進有序地幫助學生解決理解上的問題。首先,學生不理解定語后置,教師可以先引入這個概念:
T:(出示圖片)Look at the boat. What colour is it?
S: Its yellow.
T: Yes. The yellow boat. We can also say “the boat in yellow”.
然后可以類比:
T: Now look at the boat in yellow, where is it?
S: Its on the river.
T: So we can say “the boat...”
S: The boat on the river.
再遷移運用:
T: Its the boat on the river. Any different ideas?
S: The boat in the park,the boat between the trees,the boat under the bridge...
T: How about the flowers?
S: The flowers near the river...
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班級現實情況,幫助孩子有效地區分“The boat is on the river.”和 “the boat on the river”的差異。一個是句子,一個是詞組,因此翻譯起來也是不同的。
三、整合資源,復現操練
筆者翻閱教材用書,發現三年級下冊Unit 7 Song time中有“pigs on the farm”,在四年級上冊Unit 1 Rhyme time中有“Little monkey,in the tree”和“little cat,on the mat”的類似表達。在六年級上冊Unit 5 Cartoon time 中又有“monkeys around them”的類似表達。同時,四年級下冊配套同步練習第24頁有這樣一道題目:把下列詞組翻譯成中文:范例:the boat on the river? 在河上的船
1.the trees on the hill _________________
2.a lake in the park ___________________
……
知曉了相關資源,教師可以進行整合,加以利用,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比如,在課堂的導入部分,我們可以緊扣題目“Drawing in the park”,采取“你說我畫”的活動形式。從“little monkey in the tree”這個熟悉的表達過渡,教會學生使用the kite in the sky等類似表達,更精確地描繪公園里的事物,在自然的語用中習得語言。在課文部分,教授“the boat on the river”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同步練習進行遷移拓展,查看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對知識點就有了一定量的復現,量的積累便帶來質的提高。在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后,促使其成為學生的積極詞匯,也就不容易犯迷糊了。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