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春風
【摘要】目的 探究腦卒中致吞咽障礙的康復治療與護理思路。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共計136例,依照入院順序將這些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康復治療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吞咽能力。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的吞咽能力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均明顯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綜合康復治療護理干預比起常規護理更能提高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吞咽能力,臨床護理價值顯著。
【關鍵詞】腦卒中;吞咽障礙;康復治療與護理思路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0..02
腦卒中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漸進性退化、吞咽困難等癥狀。吞咽困難不僅對腦卒中患者的營養供給具有嚴重的不良影響,也極易誘發吸入性肺炎等不良癥狀,致使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為了提升患者的吞咽能力,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礙,我院就收治的136例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對他們進行了隨機的對比研究,做出了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共計136例,依照入院順序將這些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61~82歲,平均(71.34±4.31)歲。觀察組68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齡61~82歲,平均(71.86±3.1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康復治療護理,具體為:(1)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根據患者的病情以及心理狀態對患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為患者講解在以往臨床中治療成功的案例以及疾病的相關知識,提升患者對于治療的自信心以及依從性;(2)指導患者進行基礎的康復訓練,包括對患者進行舌肌群的訓練以及口面的訓練。操作方法為讓患者緊閉口唇,指導患者的舌頭進行上下左右的運動,并在運動后指導患者進行5分鐘口唇部位的吸吮動作以及閉合運動,還可以利用冰凍棉棒刺激患者的舌根、軟腭以及咽后壁部位,提升患者的吞咽反應[1];(3)指導患者從單字、單音開始逐步過渡到單句、多句的發音訓練,并引導患者不斷的重復發音,直至患者的發音能夠準確;(4)加強對患者口腔的護理,并根據患者的營養狀態對其進行飲食指導,積極監督患者吃飯時的進食量以及速度,并要求患者在飯后坐立至少10分鐘,防止患者誤吸或是食物逆流[2];(5)對患者的人迎、膻中、合谷、天突以及廉泉處進行20分鐘的針灸治療,并在拔針后點刺患者的舌根、金津以及玉液處;(6)使用中頻電刺激患者的咽喉,對患者進行物理治療,促進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環、淋巴回流以及肌肉收縮。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吞咽能力?;颊咴谥委熀蟮耐萄誓芰νㄟ^標準改良版洼田飲水試驗對患者進行評估,滿分100分,患者的吞咽能力評分與患者的吞咽能力呈正相關。
(2)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對比分析。生活質量評分參照生活質量量表SF-36,量表中包括社會評價、健康得分、生活滿意度、情感指數等指標。每個指標的最高評分分值均為100,生活質量的優良性與評分分值具有正相關關聯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在標準改良版洼田飲水試驗的吞咽能力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的吞咽能力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對照組患者的生活滿意度、社會評價、健康得分、情感指數等生活質量指標評分依次為(76.33±6.24)分、(72.24±6.23)分、(78.23±6.34)分、(74.92±6.45)分,觀察組患者的生活滿意度、社會評價、健康得分、情感指數等生活質量指標評分依次為(86.73±6.83)分、(88.42±6.42)分、(89.83±6.52)分、(86.34±6.73)分。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生活滿意度、社會評價、健康得分、情感指數等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均明顯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吞咽障礙很容易引起腦卒中患者出現吸入性肺炎、脫水、窒息以及營養不良等不利于患者治療與預后恢復的癥狀,因此,需要加強對于患者吞咽功能的護理,最大程度的減少患者出現吞咽障礙,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3]。常規護理模式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癥狀,不過該模式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也未給出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因此患者極易出現吸入性肺炎等不良癥狀。有研究指出,在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應用康復治療護理模式,有助于避免患者的吞咽困難癥狀進一步惡化。基于此,我院在本次研究中對患者采取了康復治療護理,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吞咽功能。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通過在護理中主動的與患者進行積極溝通,并在溝通中為患者進行了健康知識的宣教以及心理護理干預,使患者能夠減輕心理負擔和壓力,以一個積極、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疾病,使護理工作能夠順利的展開。基礎性功能訓練能夠有效增強患者口腔的感知能力,在練習過程中將借助低溫手段刺激患者的口腔及高軟腭,促使該部位產生吞咽反射,進而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重建完整的反射功能路徑。攝食練習及口唇閉鎖訓練有助于改善患者聯動器官及口腔的血液循環能力,對咽部肌肉靈活性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同時能夠增強口腔肌肉與相關組織間的協調性。通過對患者進行基礎的康復訓練、發音訓練、物理治療以及針灸治療,有效的促進了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結構以及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環,刺激了患者的肌肉收縮,激發出患者殘留部分的代償失去功能,從而提升患者的吞咽能力,促進了患者的病情恢復[4]。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的吞咽能力高于對照組。因此,可以充分的說明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使用綜合康復治療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臨床護理價值顯著,值得被大力推廣并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程堃.吞咽治療儀配合綜合康復護理治療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臨床分析[J].西南軍醫,2019,21(05):489-491.
[2] 胡婷婷.綜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臨床康復效果觀察[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9,17(04):341-342.
[3] 陳 曉.吞咽功能訓練聯合舌肌訓練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9,40(06):1384-1385.
[4] 焦莉莉,熊雪紅.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護理管理流程設計及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9,26(0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