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我國相關部門對于教育行業的發展十分重視,尤其對于語文教學,重視程度更是不斷提高。語文作為最基礎的學習科目,同時它也是當前教學中的重點。在當前新課改的不斷滲透下,教學方式已經做出大幅度的改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融入情感是當前教師討論的重點內容。基于此,對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做出分析,并提出情感教學的有效策略,以供教師進行參考。
關鍵詞:情感教學;高中語文;有效策略
情感教學是近幾年新的教學方式,它通過情感的激發讓學生內心產生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關專家調查發現,如果一個人能夠對一件事融入情感,則能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其中,有利于一個人更好地學習或工作。為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有效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的情感實現共鳴,讓他們更好地融入課堂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在近幾年的發展中,我國的教育體制不斷做出改革,教師也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更新了教學模式,達到與時俱進的效果。但從目前來看,還有一部分教師對新的教學體制以及教學理念理解得不夠透徹,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仍采用傳統的教學形式。雖然這樣的傳統教學形式能夠將知識點展示在學生面前,但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厭倦感,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受到影響,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夠理想。
由于大部分學生在高中學習生活中會感到巨大的壓力,而且高中語文教材內容比較多且煩瑣,長期的學習會使得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另外,家長和教師相對更重視學生的考試分數,在家長會期間經常會拿考試成績評價學生,而對學生其他方面很少提起,這樣的形式也導致學生形成機械式的學習。上語文課時,教師在講臺上對知識進行講解,學生在課堂下進行記錄與記憶,這樣的方式也讓一部分學生出現走神、犯困、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受到影響,更無法與教師在情感上實現共鳴,沒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根據文章類型選擇正確的融入情感方式
在當前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運用身邊的事物或是形象來對學生進行情感感染,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他們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并感悟作者的用意,實現情感上的共鳴。目前我國的語文教材內容相對比較多,而且在素材、內容以及思想上都有較大的變化,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文章類型采取不同的融入手段,讓學生與文章內容產生情感的共鳴,積極融入課堂之中,并找到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雪》這一課時,作者充分描繪了雪的魅力以及它潔白無瑕的特征,從描繪中能夠感受到作者對雪的喜愛以及作者想表達一瀉千里的情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嘗試引領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感受雪的美景,并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作者的用意,與其情感產生共鳴,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慣用一種融入方式,應該根據文章類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從而讓學生在情感上得到升華。
(二)利用肢體語言激發學生的情感
其實肢體語言也是一種交流形式,它能夠更具體地表現出一個人的情感,能夠代替語言表達出自身的真實目的。相比較文字語言,肢體語言更加豐富,且能夠通過多重表現,如眼神、手勢、形象等,表達出不同的意境。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不同的形式,通過肢體語言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情感。例如,在學習《荊軻刺秦王》這一課時,文章里面有許多的動作細節,在荊軻刺殺秦王的過程中,荊軻運用了較多的手段,但都未成功,而秦王則利用宮殿的柱子躲過了荊軻的致命攻擊。教師可以嘗試讓兩名學生進行表演,一名學生扮演荊軻,另一名學生扮演秦王,并將講臺當作柱子進行表演,讓其他學生通過兩名學生的表演,融入教材的真實場景中,并通過兩名學生的肢體動作感受荊軻內心的情感。在學生通過肢體語言感受時,豐富有趣的活動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三)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多媒體的出現為教學提供了便利,通過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將一些復雜知識內容進行簡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運用。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情境創設,幫助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情感。例如,在學習《赤壁賦》這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搜集一些關于赤壁的視頻或者圖片,也可以讓參觀過赤壁場景的學生描述自身感受。這樣的方法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赤壁的雄偉,從而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綜上所述,情感教學是當前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能夠將情感融入學生的內心并產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科學利用情感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俞如雄.高中語文情感教學的有效途徑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6(10):56-57.
[2]劉春琳.情感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際應用[J].語文學刊,2019(10):160,169.
作者簡介:王秀蘭(1978.11—),女,漢族,籍貫:甘肅渭源,本科,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