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恩
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黑龍江省委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與黑龍江省制度建設相結合,是吹響全省制度體系建設,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推進實施東北振興戰略的行動指南。認真學習貫徹《實施意見》,對于推動全省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以制度體系的顯著優勢推進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實現黑龍江省“十三五”規劃和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收官,確保“十四五”規劃的勝利開局具有重要意義。
一、理論維度:根本制度與具體體制的有機統一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突出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制度建設的經驗總結。《決定》概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十三個顯著優勢,系統描繪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譜系,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
任何社會制度都是由根本制度和具體制度構成的制度體系。我國改革并不是改變和放棄社會主義根本制度,而是改革不適合、不適應根本制度并阻礙根本制度優勢發揮的具體制度,實現社會主義根本制度體系的自我完善。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說:“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制度建設,把會議主題確定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以制度優勢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展現社會主義制度的魅力。
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通過的《實施意見》,是從理論維度上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此前提下推動形成符合黨中央頂層制度設計的要求,體現新時代特征、切合黑龍江省實際、順應群眾期待,具有黑龍江特色的具體制度和治理體系,實現黑龍江省根本制度和具體體系的有機統一,把根本制度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深入推進東北振興戰略。因此,我們必須增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實施意見》的理論自覺、文化自覺,在實踐中轉化為制度建設的行動自覺,助力現代化新龍江建設。
二、歷史維度:“體制機制”短板成因及涵義
從歷史維度理解和認識黑龍江省省情,加深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及《實施意見》的把握,進一步掌握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指出的“四個短板”的歷史原因,增強貫徹執行《實施意見》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
其一,自改革開放以來,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位次不斷后移,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把黑龍江省界定為經濟欠發達的省份,這是從歷史維度對黑龍江省歷史方位的界定。
其二,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的審議講話中指出制約黑龍江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三偏”,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科學概括提升為“四個短板”,把“體制機制”短板作為問題之首,是從歷史維度對東北全面振興的理性概括。
其三,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把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首次提煉為“體制性、結構性、資源性”,是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黑龍江重要講話的指引下,從歷史維度對黑龍江省改革開放以來滯后發展病因的準確詮釋。
以上三個歷史性的結論完全符合黑龍江省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歷程,“體制機制”短板是黑龍江省改革發展滯后的根本原因。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東北,概括的“體制機制”短板深刻而形象,其涵義是指東北與沿海省市相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上的不完善不定型,體制機制短板蘊義和指向明顯,指出東北與沿海省市在體制機制上的差距,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制度導向。
歷史原因形成了黑龍江省的“四大短板”,特別是“體制機制”和“思想觀念”的短板,由此帶來了黑龍江省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體制機制和觀念阻礙,帶來了黑龍江省推進市場經濟體制機制完善的阻力。因此,《實施意見》最后一部分突出強調的是貫徹執行,這是省委全會出臺的《實施意見》的價值,是對黑龍江省現代化建設中存在問題的歷史成因的應對和解決。
三、實踐維度:對改革和經濟發展阻礙的回應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是動態而漫長的檢驗過程。從黑龍江省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看,推進黑龍江省制度體系建設,提升領導干部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是推進東北振興戰略,建設現代化新龍江的體制性選擇。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并不落后。改革之初的1978年,黑龍江省經濟總量在全國排名第8位、黑龍江省地方財政排名全國第4位,僅低于上海、遼寧、山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國第2位,全國平均水平為343元,黑龍江省是455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2.7%。改革開放后,由于體制機制阻礙原因,特別是計劃經濟體制阻礙,錯失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機遇,固守了農村“一大二公三純”的計劃經濟體制,阻礙了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市場經濟體制釋放活力,使黑龍江省錯失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第一桶金。之后又錯失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向城市綜合體制改革的機會,造成經濟發展環境、營商環境不優的現象。
黑龍江省制度存在短板,影響了生產力發展。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體制以來的實踐證明:其一,“體制機制”是東北地區全面振興及經濟發展滯后之因,與沿海省市經濟發展形成反差是“體制機制”短板所致。其二,習近平總書記對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病根診斷是科學的,開出解決“體制機制”短板“藥方”是正確的。其三,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把黨中央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與黑龍江省具體體制建構相結合,出臺《實施意見》是實踐發展的選擇呼喚。
四、現實維度:《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推動黑龍江省體制機制完善
《實施意見》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審批服務扁平化、便捷化、智能化,完善落實領導干部走流程制度,深入推進‘網上辦、當場辦、就近辦、限時辦、一次辦,實現‘最多跑一次‘辦事不求人。”既概括總結了黑龍江省體制機制建設的基本做法和基本經驗,又明確了今后體制機制建設的路徑和方向,這是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在制度體制建設上最大亮點和突破。2019年3月,《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正式實施,表明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正在努力向制度層面轉化。2019年8月,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正式設立,其總體方案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突出黑龍江特色。
其一,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首提黑龍江省“體制性、結構性、資源性”問題,實則是找到找準黑龍江省經濟發展滯后的“病因”,奠定了黑龍江推進體制機制全方位改革的基礎,使黑龍江省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進入了快車道,是推進黑龍江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和定型的根本依據。
其二,省人大通過《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把“辦事不求人”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以此為突破口推進“放管服”改革,已在黑龍江取得一定成效。省市縣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這一獨具特色的機構創新,使營商環境發生質的改變,帶動了全省各方面的體制機制的構建,使黨中央根本制度的頂層設計與黑龍江省具體體制完善定型相一致,助力根本制度優勢的發揮。
其三,哈爾濱市、黑河市、綏芬河市自貿區成為黑龍江省制度建設及完善的試驗田,起到了推進制度體制完善的先導前導和引領效應。如“共享即懲戒”是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和哈爾濱新區管委會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積極探索形成的新實踐新機制,其意義在于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強化部門監管責任及服務意識,讓體制之變帶動經濟發展。
總之,《實施意見》的出臺和貫徹執行,實現了黨中央頂層根本制度與黑龍江省體制建設的有機結合,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優勢發揮和轉化,并能有效提高黑龍江省領導干部的治理能力,使之轉化為黑龍江省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效,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建設。
(作者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趙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