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高校英語專業口語學用分離的教學現狀,將“產出導向法”應用于本科二年級口語課堂教學,進行為期三周的教學實驗,展示基于這一理論的一個單元完整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實驗證明,產出導向法在英語專業口語教學中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讓學習有效發生。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學用一體;英語專業;口語課堂教學
【Abstract】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in oral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 is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procedure of a unit in a three-week classroom experiment for sophomor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POA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oral classes for English majors by effectively making learning happen.
【Key words】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English major; Ora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作者簡介】石卉,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英語教育學院大二教研室。
口語是英語專業技能必修課,在跨文化交際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其課堂教學一直是高校英語教學中的難點。目前,英語口語教學主要問題有:表達欲望不強,產出效果不盡人意,學用分離。課上聽得懂,課下說不出。
針對以上困境,筆者嘗試將文秋芳教授提出的“產出導向法”引入課堂。以“學習中心”和“學用一體”為教學理念,以“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和“選擇性學習”教學假設為指導,采用“驅動(Motivating)——促成(Enabling)——評價(Assessing)”的教學流程,展示了一個完整教學單元的課堂設計和教學流程,以期提高教學效果,并為產出導向法在口語教學中的適用性做有益嘗試。
一、產出導向法課堂實踐
本次教學實踐對象是某外語院校英語(師范)專業本科二年級學生,共計5個平行班,174人。筆者選取大二上學期英語口語課進行教學實踐,以食物與健康為主題設計了一個單元的教學方案,每周兩學時,每學時45分鐘,共計三周。
1. 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分為交際目標和語言目標。本單元交際目標是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1)發表對轉基因食品的觀點;(2)介紹國人對食品標簽的重視度及原因;(3)闡述素食生活方式的優缺點;(4)針對健康飲食提出建議。語言目標包括:(1)完成任務所需的31個基本詞匯;(2)描述圖表和表達觀點的句型各4個。
2. 教學流程。課堂教學遵循產出導向法的基本流程:驅動、促成和評價。
(1)驅動與傳統教學法不同,產出導向法將“驅動”置于新單元的開頭,教師向學生明確呈現今后學習或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交際場景和討論的話題,讓學生進行初步嘗試,直觀感受話題對其的認知挑戰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在布置單元總任務之前,教師可以將漢字“食”拆解成“人”和“良(心)”,引出食物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然后,通過圖片與對應術語(GM food, organic food, whole food, processed food)的連線練習幫助學生形成不同類型食物的認知。接下來,教師發起挑戰:結合兩句關于飲食習慣的名人名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初步嘗試后意識到任務的困難,即會產生“學習饑餓感”。最后,教師布置單元總任務:作為約克大學對外英語教學(TESOL)的交換生,在跨文化交際課上,你如何向全班同學介紹中國人的飲食觀念和健康理念?隨后詳細說明教學目標。
(2)促成是產出導向法的核心環節,決定產出質量的好壞。教師在本環節充分發揮中介的作用,為學生搭建腳手架,從內容(idea)、語言形式(language)和話語結構(discourse structure)進行促成,輔助學生順利完成產出任務。
為降低產出任務難度,教師可以根據交際目標將單元總任務拆解成四個子任務,遵循“選擇性學習”的原則,采用多種教學活動分別從內容、語言形式和話語結構三方面促成,縮小產出目標與輸入學習之間的距離。具體操作如下:
子任務1:發表對轉基因食品的觀點。分三步促成:(1)觀看短視頻,介紹美國常見的轉基因食物以及老百姓所持的態度,進行內容促成。(2)聽轉基因食品優缺點的對話錄音,用所給詞項填空。詞項聚焦語言目標中的基本詞匯,如vitamin,knock-on effect, ecosystem, genetic modification等,從內容和語言形式兩方面促成。(3)將描述轉基因食品優劣的八句話打亂順序,判斷每句話的立場,引導學生了解不同觀點,并形成自己的觀點。
子任務2:介紹國人對食品標簽的重視度及原因。分四步促成:(1)在“云班課”上發布兩個問卷,主題分別為“影響你購買食品的因素”和“最受關注的食品標簽信息”,選項均來自語言目標中的詞匯,如保質期(Shelf time / Best before / Expiry date)、不含反式脂肪(Trans fat 0%)和非轉基因食品(NON GMO)等。學生課前完成投票。(2)準備不同食物的包裝袋,引導學生觀察背面的營養成分表,并以組為單位討論“你在購買食物時,會關注營養標簽上的哪些信息?為什么?”借助小組討論進行深層次加工,從內容和語言形式促成。(3)鑒于描述圖表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教師以問卷1為例,口頭陳述調查結果并簡要分析原因,同時在PPT上將文本中描述數據的話語結構突出顯示,如“...are the top two factors...”, “followed by...”(4)根據所給圖表將短文補充完整,空缺部分均為語言目標中關于數據描述的句型,如“Opinions are divided about...”“Nearly two out of three people report that ...”實現話語結構的促成。
子任務3:闡述素食的優劣。分四步促成:(1)聽錄音,勾選四類素食者對應的食物;熟悉相關表達。(2)觀看短視頻,了解素食的好處,實現內容促成;(3)問答練習:素食生活方式的優缺點分別有哪些?該練習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分解成四個步驟:首先,全班進行頭腦風暴,思考問題切入的角度,如健康疾病、動物權利等;接著,請學生在黑板上寫下答案涉及的關鍵詞,如heart disease,dietary fiber,protein等。隨后,根據關鍵詞使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問題。最后,使用老師提供的句型(Well, I beg to differ. My view is that...; To be honest / frank with you...; I'm afraid I can't agree with you on that point...)將句子作為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4)對子練習:正反兩方結合之前所學,以素食者的優缺點為主題展開辯論。
子任務4:針對健康飲食提出建議。分三步促成:(1)觀看加工食品(processed food)對人體健康負面影響的視頻,用所給關鍵詞(trans fat, man-made ingredient, high blood pressure, packaged food)填空。(2)根據關鍵詞和音頻內容,分組復述加工食品對人體的危害。(3)角色扮演:5位學生一組,通過電視節目訪談的方式,分別從政府官員、醫生、食品生產商、消費者的角度介紹如何降低反式脂肪的攝入,并針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出合理建議。
上述促成對象參照“選擇性學習”原則,所選輸入材料貼合主題,表意功能強;同一功能詞匯捆綁呈現,聚類促成。促成類型上陳述性輸入在先,程序性產出在后。促成過程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是辨識理解,然后是按要求產出,最后是開放性產出。從子任務1到4,認知難度遞增,產出單位遞進,教師在整個促成過程中起著引領、設計和支架的作用。
(3)評價評價分成即時和延時兩種,教師通過評價學生的產出任務,掌控教學進度,適時地進行補救性教學,以此提升教學效果,實現以評促學。
在本環節,學生課前在“云班課”上提交單元總任務音頻,并請5位同學在課堂上進行口頭匯報。每位同學匯報時間四分鐘左右。教師在第1位學生匯報完畢后結合教學目標進行聚焦性評價。總體而言,學生展示效果令人滿意。25位同學當中,除兩位同學部分內容照讀PPT以外,其余的同學均能根據自制PPT的關鍵詞和圖表脫稿匯報。匯報內容涵蓋了交際目標中的四項,語言目標中詞項和句型的使用率也比較理想。教師針對課前音頻和課堂匯報中普遍存在的數據表達形式單一的問題進行了補救性教學,最后要求學生課后修改文本,再次在“云班課”上提交。
二、結語
產出導向法的“學習中心說”和“學用一體”的教學理念,改善了傳統英語教學學用分離的弊端,實現了所學即所用,所學即能用。“驅動——促成——評價”的教學流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習自信,教學成效顯著。實踐證明,產出導向法在英語專業口語教學中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讓學習有效發生。
由于筆者對該理論尚處在學習階段,教學設計存在諸多的不足,加之實踐周期僅為三周,很多問題并未暴露出來。筆者將認真領悟產出導向法理論精髓,不斷豐富完善教學設計,從而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董希驍.“產出導向法”在大學羅馬尼亞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9,1:1-8.
[2]邱琳.“產出導向法”促成環節的辯證研究[J].現代外語,2019, 42(3):407-418.
[3]王丹丹.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印度尼西亞語視聽說課教學研究[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19,2(2):55-62.
[4]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5,47(4):547-558.
[5]張文娟.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2:10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