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基于問卷調查法和寫作測試法,本文對四川電影電視學院藝術類大學生英語寫作焦慮和寫作成績的關系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發現,藝術類大學生體驗著中等程度的英語寫作焦慮情緒,主要體現為回避行為、自信憂慮和限時憂慮。藝術類大學生英語寫作焦慮對其寫作成績產生著負面影響,這是一種負面焦慮。本文對學生克服英語寫作焦慮感提出了一些建議,有助于學生英語寫作成績的提高和寫作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寫作焦慮;寫作成績;藝術類大學生
【作者簡介】王錫娟(1991-),女,漢族,四川自貢人,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語習得。
英語書面表達能力是高校學生應掌握的最基本的英語能力之一(《大學英語教學指南》 2017)。近年來,盡管高校高度關注英語寫作教學,但學生,尤其是藝術類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依舊十分薄弱。王立非(2005)指出,英語寫作有諸多影響因素,情感因素是關鍵之一;而在眾多情感因素中,焦慮是最主要的妨礙因素(Oxford 1999)?;诖?,本文筆者調查研究了藝術類大學生英語寫作焦慮與寫作成績之間的關系,旨在幫助學生克服英語寫作焦慮感,培養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一、寫作焦慮
Bloom(1980)將寫作焦慮定義為干擾某人開始、進行或完成某一寫作任務的能力的情感或行為。一般而言,寫作焦慮可以定義為在寫作過程中或被要求寫作時所表現出來的特定焦慮行為,如逃避寫作任務、心跳過速等,這些行為會給寫作帶來障礙和困難。
Daly & Miller(1975)為英語本族語者制訂了《寫作焦慮測量表》(WAT),然而一些研究者卻對WAT的信度和效度產生了質疑。 Mckain(1991)認為WAT是對學生寫作自尊心的衡量,而不是寫作焦慮。Cheng et al.(1999)的研究為Mckain(1991)的論點提供了一些實證支持,并進一步指出WAT是為英語本族語者設計的,并不能揭示以英語為外語的寫作者寫作焦慮的核心特征??紤]到上述這些問題,Cheng(2004)在WAT的基礎上,開發了《二語寫作焦慮量表》(SLWAI)。SLWAI的設計立足于臺灣的英語專業學生,考慮到大陸和臺灣英語教育情況的不同以及英語專業與非英語專業學生之間的差異,郭燕、秦曉晴(2010)對中國大陸453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寫作焦慮進行了調查研究,合理地修正了Cheng(2004)的SLWAI,并開發出了新的寫作焦慮量表。本文采用了郭燕、秦曉晴(2010)的《英語寫作焦慮量表》作為研究工具。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問題。
(1)藝術類大學生的英語寫作焦慮具有怎樣的特點?
(2)藝術類大學生英語寫作焦慮和寫作成績具有怎樣的關系?
2.研究對象。本研究以四川電影電視學院175名大二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先后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寫作測試。選擇大二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與大三和大四的學生相比,大二本科生有必修的英語課程,呈現出更明顯的英語寫作焦慮;其次,與新生比較,大二學生更迫切地要通過大學英語等級測試,體驗著更嚴重的英語寫作焦慮感。通過數據分析整理,除去無效問卷和評分分差大于3分的作文,樣本總數減少到了163份。
3.研究工具。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郭燕、秦曉晴(2010)的《英語寫作焦慮量表》和學生的英語寫作成績為研究工具。郭燕、秦曉晴的《英語寫作焦慮量表》包含了課堂焦慮、構思焦慮、回避行為和自信憂慮四個維度,共20題。量表采用Likert五級評分法,每個問題答案分為五個等級,分別賦予1-5分,分數越高表明寫作焦慮水平越高。其中,第3、6、15、16、19、20題為反向題,須反向計分。學生的英語寫作成績通過寫作測試獲得,作文題目為"The Rise in Teenage Smoking",測試時間為45分鐘。
4.數據收集和分析。2019年10月,四川電影電視學院175名大二本科生在課堂上填寫了問卷并完成了英語寫作測試。問卷主要采用Likert五級計分法進行數據的整理。作文總分15分,分別由兩位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大學英語教師按照CET-4作文評分標準進行批改,取其平均分,兩位教師評分分差大于3分的則視為無效數據。最終,本次研究得到有效樣本163份。筆者運用SPSS對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包括描述性統計分析以及Pearson相關性分析。
三、結果與討論
1. 藝術類大學生英語寫作焦慮的總體傾向。描述性統計分析被用來揭示藝術類大學生英語寫作焦慮的總體傾向和特點。
在Likert五級量表制中,平均值等于或大于3.5為高頻,平均值介于2.5和3.4之間為中等水平,平均值等于或小于2.4則為低頻(Oxford & Burry-Stock, 1995)。表1顯示,藝術類大學生英語寫作焦慮的確存在,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在四個寫作焦慮維度中,學生有高水平的回避行為,這表明學生總是拒絕或回避任何涉及用英語進行寫作的任務和場合。其次,學生具有中等程度的自信憂慮,對自己的英語寫作技能缺乏自信,尤其是在英語作文的評分方面。他們擔心得到一個較低的分數或被評為相對較差的學生。此外,學生均體驗到低水平的構思焦慮和課堂焦慮。值得注意的是,在構思焦慮中,學生體驗到較高程度的時間焦慮,也就是說,在有時間限制的情況下進行英語寫作時,學生會經歷更高程度的焦慮感。在課堂焦慮中,教師評閱和小組互評是學生體會到的最主要的焦慮。
2. 藝術類大學生英語寫作焦慮和寫作成績的關系。為了研究藝術類大學生英語寫作焦慮和寫作成績的關系,筆者運用了Pearson相關分析來測試二者之間的相關程度。
表2顯示了藝術類大學生英語寫作焦慮和寫作成績的相關關系??傮w而言,學生的寫作焦慮與寫作成績密切負相關(顯著水平(sig)<0.01)。其中,構思焦慮,回避行為和自信憂慮均與學習成績呈顯著負相關,課堂焦慮與寫作成績無顯著相關關系。也就是說,學生的英語寫作焦慮,包括構思焦慮、回避行為和自信憂慮會對他們的寫作成績產生負面影響;焦慮程度越高,他們的寫作成績就可能越低。
四、意見建議
研究結果表明,藝術類大學生體驗到中等程度的英語寫作焦慮感。在焦慮四維度上,回避行為最高,處于高頻程度;其次是自信憂慮,處于中等水平;最后是構思焦慮和課堂焦慮,處于低頻程度。英語寫作焦慮是一種負面焦慮,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藝術類大學生英語寫作質量和寫作成績的提高。英語寫作焦慮越高,寫作質量和成績越低,反之亦然。
因此,就本研究而言,要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寫作水平,培養其英語寫作能力,關鍵在于幫助他們克服寫作焦慮感?;诖?,筆者提出以下三種方法:
1. 加強寫作實踐。研究發現,中國學生通常會避免英語寫作,很少主動練習英語寫作任務。因此,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其指導作用。一方面,教師應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來進行英語寫作練習,尤其是課堂練習。每隔一周進行課堂寫作練習,同時把寫作教學的重點從寫作結果轉移到寫作過程中,頭腦風暴、佳作賞評、文段改寫均是可以采用的訓練方法。另一方面,教師要保證寫作任務的新穎性和趣味性,在寫作過程中給予學生幫助和鼓勵,以激發學生對英語寫作的興趣和熱情。
2. 采用多樣的評價方法。在本研究中,藝術類大學生對作文的負面評價感到焦慮。為了減少這種寫作焦慮,一方面,應改變傳統的寫作評價模式。教師不應是讓人望而生畏的權威監督者和評判者,而應是整個寫作過程中的引導者、參與者、組織者和閱讀者,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給予積極的反饋。另一方面,應結合同伴互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課堂寫作教學中應用同伴互評之前,需要考慮一些問題,比如,如何建立評價標準,如何培養學生進行恰當的評價,如何對和諧的評價群體進行分類,如何進行有效的寫作活動等。
3. 寫前指導。當前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普遍采用的是一種行為主義的線性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布置寫作任務,學生在課后完成寫作,教師對最終稿進行評估。這種教學模式缺乏對寫作前階段的重視,而忽視了對如何收集和處理寫作材料的指導,最終導致學生在面對英語寫作任務時的困惑和恐懼。為了減少這種寫作焦慮,教師應設計一些與寫作主題相關地寫前活動,以激發學生的英語寫作主動性。然后,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寫作時合理分配時間,要求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寫作任務。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寫作效率,還可以減少構思時時間限制帶來的寫作焦慮感。
參考文獻:
[1]郭燕,秦曉晴.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外語寫作焦慮測試報告及其對寫作教學的啟示[J].外語界,2010(2):54-62,82.
[2]王立非.我國英語寫作實證研究:現狀與思考[J].中國外語,2005 (1):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