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小學階段,尤其是對于中部欠發達地區的小學來說,扎實有效的朗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一個簡單易行,頗為有效的途徑。但面對朗讀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如何能找到一種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讓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進行高效有趣地朗讀教學?筆者在利用節奏自編韻句方面,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本文筆者嘗試從五個方面闡述了利用節奏自編韻句對小學高年級課堂朗讀教學的作用。
【關鍵詞】朗讀教學;節奏;韻句;說唱
【作者簡介】朱艷芳(1979.03-),女,漢族,江西人,南昌市江科附小,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英語。
在小學階段,尤其是對于中部欠發達地區的小學來說,扎實有效的朗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一個簡單易行,頗為有效的途徑。但是筆者發現長期以來,在周圍的小學英語課堂中,聽、說、讀、寫活動豐富多彩,而朗讀卻成了被師生忽視的角落,即使在對話課或語篇課中的朗讀也存在著很多誤區,朗讀習慣問題重重:朗讀時嚴重拖音、語調過于平淡,無重讀,無強弱,毫無語言的美感,尤其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課堂上朗讀熱情不高,出現很多學生不敢讀、不會讀、不愿讀、讀不懂的現象,對于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英語朗讀教學的有效性,筆者嘗試能找到一種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讓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進行高效有趣地朗讀教學。
實踐證明,運用韻句和詩歌是小學英語教學中非常有效的一種途徑,在PEP教材中,幾乎每一冊都出現了大量形式多樣,朗朗上口,學生喜愛的英文韻句和詩歌。但是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單純地機械重復課本上已經配好了節奏的韻句或詩歌,時間一長就容易失去興趣,變得枯燥無味。如果老師能夠為高年級學生的個性學習留出更大的發揮空間,那會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呢?2010年,筆者在英國布萊頓大學進修期間,授課教師曾讓參訓的教師為詩歌的每個句子標出重音和強弱,然后鼓勵參訓教師打著節拍把詩歌朗讀出來,同時還收集了各種節奏的節拍音樂,希望參訓教師以后在教學中能用得上,授課教師反復強調:“Attract the students to learn by doing things, and let them build Knowledge themselves instead of just telling them what to do.”(吸引學生通過做事情來學習英語,讓他們自構知識而不是把知識直接告訴他們。)受這些啟發,筆者嘗試著把節奏感強的節拍音樂運用到高年級英語課堂教學中去,讓學生感受節奏、強弱、重音,并鼓勵學生利用節奏自編韻句、表演說唱。
一、利用節奏,自編韻句,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
小學高年級學生有著自身獨特的身心特點,他們不如低年級學生那樣愛表現、愛模仿,對于簡單機械地重復活動興趣不大,他們有著更強烈的個性追求,更喜歡一些富有新意,富于挑戰性的活動。RAP(說唱)是受青少年普遍歡迎的一種音樂形式,它以其強烈的節奏感和富于韻律的歌詞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利用節奏,師生自編韻句,進行英文說唱這一形式,既滿足了學生對音樂節奏的喜愛,又滿足了他們對個性的追求,為孩子們表達自我提供了有效的空間,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有效吸引到了孩子們的注意力。筆者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在課堂上播放動感的音樂節奏時,學生的表情變化很大,從開始以為又是播放課本上的歌謠或韻句的那種不以為然的神態立刻轉變為瞪大眼睛,驚喜不已,而且情不自禁地跟著拍起掌,興奮不已。
二、 利用節奏,自編韻句,有效增強學生的英語節奏感
何為節奏?《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說節奏是音樂或詩歌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現象。
語言的節奏指“言語中重音突出單位的可感知規律”(李延福,1996:802),由“作為語言基本要素的音長、音強、音高等在語言運用中所形成的長短、高低、強弱、輕重的規律性再現所構成”(戚雨村等,1993:99)。
英語是一種重音節拍語言.以重音為主干,輕音為陪襯,輕重音交替,且每個重讀音節“等時距”地出現。所謂“等時距”的節奏模式,即“每一個重讀音節出現的時間間隔大致相等,而不管重讀音節之間的非重讀音節的個數”(Clark&Yallop,1995:323),把握不準英語的重音和節奏是難以形成地道英語語音的。
比如,在教六年級下冊“My Holiday”的重點句型,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我會先讓學生自己把句子編進節奏中去,如果學生把每個詞讀得一樣重,使每個音節都讀得清清楚楚,就不可能配得上節奏,碰壁之后,學生自己才會重新思考,于是筆者會告訴學生,這句話中只能有三個重音,先讓他們找出是哪三個詞需要重讀(where,go, holiday),然后教學生把did you 和on your進行連讀,標好句子的節奏,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下劃線部分為重音) 再讓學生自己嘗試把句子配上節奏,此句熟練后,再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把對話中的其他句子也用以上方法配上節奏,編成一段小小的有音樂節奏的說唱,并演唱出來。
良好的語音需要從小學階段就開始重視和培養,利用節奏感強烈的音樂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所謂的節奏和重音,鼓勵他們自編韻句,讓學生在自己的實踐中去探索語言的節奏,反復操練增強他們的英語語言的節奏感,有利于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和扎實的語音基礎,為他們以后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雖然在剛開始的時候,讓學生自編韻句難免會有難度,但是教師可以加以引導,從最簡單的詞組或句子開始,循序漸進。體驗出真知,付出越多努力獲得的知識,越不容易遺忘,日積月累,學生從此活動中得到的收獲一定會終身受益。
三、 利用節奏,自編韻句,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最新修訂版)中關于課程性質的規定中強調了“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主張英語課程在承擔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的同時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
音樂素養是人的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玩音樂時學英語,在學英語時開眼界。自從筆者利用節奏,鼓勵學生自編韻句嘗試說唱英語之后,有的學生就開始愛上了英語說唱這一音樂形式,他們利用自己的課外時間,搜集更多的英語說唱音樂,在學唱歌曲的同時又大大地提高了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筆者鼓勵學生在課內課外表演出來,其實也是給了學生一個發現自己,展現自己的舞臺,培養了孩子們自信,開放的性格。
四、 利用節奏,自編韻句,有效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
互助學(Peer-teaching)和自學(Self-teaching)是學習的兩個重要途徑。教師只是發揮指導示范作用,在課前利用本節課要用的節奏編好一兩首韻句,展示給學生,剩下大部分的任務都是學生在小組里,通過自學和互助學來完成的。
例如,在前面說到的PEP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My Holiday” ,B部分Let's talk的對話課中,筆者先呈現自己編好的韻句,如:I went to Beijing on my holiday.// I rowed a boat . I How did I go? Can you guess it?(下劃線部分為重音)讓學生先感受這個節奏的重音,鼓勵學生跟著我一起拍手唱,隨后在新授完課本中的對話后,筆者就鼓勵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把所學對話配進這個節奏中去,并演唱出來。最后,筆者再給學生機會,小組合作用同一個節奏,根據小組成員的實際情況,進行自編韻句,形式和內容可以更加靈活。各小組之間進行競爭,比一比哪一組演唱得最出色。通過幾次小組合作,成員中有編寫英語能力更強的同學會幫助寫英語,有說英語更拿手的同學會幫助其他成員開口說英語,有音樂更在行的同學,會幫助其他成員打節奏學演唱……總之,在這樣一種小組合作完成一個大家感興趣的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之間不僅增加了友誼,更培養了一種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共同合作、共同進步的精神。
五、 利用節奏,自編韻句,有效照顧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最新修訂版)在基本理念中提到,“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考慮語言學習者的個體差異性。英語課程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發展技能、拓寬視野、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的過程”。在小組合作自編韻句進行表演這一階段中,筆者注重給孩子們足夠的空間,照顧到每個學生在英語學習能力以及性格特點等方面的個體差異,不統一評判標準,只要學生動手動腦,勇于展現,就給予充分肯定。唯一的要求就是全組每個成員,不論貢獻多少,都必須要參與到活動中。
各小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編寫的內容和演唱的形式,而小組成員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長來決定自己在小組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演唱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齊唱,也可以一生領唱,其他學生跟唱等等;編寫內容中可以只用課內學過的內容,也可以涉及課外所學知識。記得在前面提到的PEP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My Holiday” ,B部分Let's talk的對話課上,在某個班,最后編寫出來的韻句內容就豐富多彩,有的小組就是利用本單元所學內容進行表演:I went to Harbin. I went skiing. 而有的小組利用的是以前所學知識:I went to the USA. I learned English.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最新修訂版)二級目標中對朗讀教學作出的明確要求是:能夠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朗讀教學中,單純的模仿和機械地重復,不利于學生的興趣培養和個性化學習。鼓勵學生利用節奏自編韻句,是筆者在提高小學高年級朗讀教學有效性方面,做的一個初步的探索,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要更多的實踐和總結。
參考文獻:
[1]李延福.國外語言學通觀(下)[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 802.
[2]戚雨村,董達武,許以理,陳光磊.語言學百科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99.
[3]Clark,J.& ?C.Yallop. An Introduction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M]. London: BlackwelI Publishers Ltd, 1995.
[4]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最新修訂版)[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