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莉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課程思政的改革背景下對高職工業設計專業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工業設計專業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的具體設計與實施,明確結合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健全專業課程資源拓展與評價機制從而完善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得出在如何提升高職院校工業設計專業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同時進行工業設計人才的培養,以提出課程思政教學的可行性。
關鍵詞:課程思政;改革;工業設計;教學
1課程思政改革的大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從指導思想上看,可以說新時代已經進入課程思政改革時期,除了需要把握思想政治課在政治思想教育中的核心地位,還必須充分挖掘其他專業課程的育人任務,實現協同育人,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理念的頂層設計。
高職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教學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優勢作用,使學生不僅掌握牢固專業技能的同時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和人才素養。應利用學校、社會、學生三方面力量構建完善的課程思政融入專業的培養模式,充分發揮學自主性、能動性,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獨立選擇的職業能力。
2高職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根據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要求,專業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具體實施需對課程資源的廣泛性及創新性進行整體規劃與調整,同時根據學生的個性化以及具體需求進行課程資源的設計與建設,通過課程資源的建設展現時代與社會的全局觀及發展觀。工業設計是驅動創新、成就商業成功的戰略性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創新性的產品、系統、服務和體驗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品質,其本身就是對人們生活品質提升及與制造業緊密相關的專業。高職工業設計專業的發展需結合本專業本行業的發展趨勢及特點,實時對接行業對人才需求的標準,與時俱進。利用信息化時代新手段及多樣化網絡工具,從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創新創業的角度進行豐富的課程項目實踐,實現工業設計專業創新型復合人才的培養。
2.1創新教學模式,采用“混合式”教學
信息時代設計類學生更加具有個性化,思維跳躍且創新力強,專業教學可綜合運用講授法、案例教學法、交流互動法、網絡教學法和任務導入等多種教學形式。工業設計課程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能夠充分發揮課程的思政育人功能,適應時代發展的同時能夠運用網絡技術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以及提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項目為導向、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能夠為學生設立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注重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其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首先,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把跟工業設計課程相關的思政知識結合專業知識點進行網絡平臺上傳,如結合新時代工業設計發展的前沿趨勢,提供新材料、新工藝等結合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政策,讓學生能夠全面了解社會發展前沿趨勢的同時結合專業發展潛力有目標地進行專業學習,樹立正確的專業價值觀及合理的學習目標;其次可進行專業課程資源庫建設,學生通過資源庫課程資源可以進行相關預習、復習,通過觀看學習完整的教學視頻、教學大綱、教學講義、教學課件、參考資料等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對于線上學習遇到的重點、難點,以及思政熱點問題,教師可以線上總結學生疑問,在線下教學過程中跟學生一起進行探討、總結,采用多種形式的互動方式解決問題。
2.2結合課程思政,進行多樣化課程設計
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融入契合的思政點進行多樣化的課程設計;尋找課程教學以及授課對象的需求、興趣愛好的契合點,用創新的方式表達思想和理論。課程設計堅持以培養學生創造性創新型思維模式為目標,結合新時代背景以培育民族精神,弘揚民族傳統,提倡和諧共贏成為專業課程的重要內容進行實際課程實施。課程結合線上教學,線下以課堂實訓教學為主,并安排適當的課堂交流討論、方案確定等活動的設置以培養學生全面認識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工業設計專業中產品設計類課程屬于核心課程,課程思政的融合可以體現在在產品功能、結構、形態、色彩、材料與環境等各要素設計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關于辯證唯物主義、物質、實踐、聯系與發展等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實現正確的價值導向,同時可以突出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體現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相關的職業素養。課程實訓階段可以多設置設計方案的成型制作實踐,如在產品造型設計課程、產品改良設計等課程中多采用實際操作項目,也可以多進行專題產品設計結合傳統非遺文化的相關知識點讓學生能夠從傳統文化中發掘產品設計的文化來源,為創新思維能力以及文化自信的培養提供新的實現方式亦可通過實際的制作過程體會到工匠精神的實質,從而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以實際行動來踐行勞動精神,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以及創新意識,職業素養及思想素質得以顯著提高。
在實踐實訓階段,任課教師可以根據實際課程的安排進行靈活變化,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選取: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社會主義新時期文化、非遺傳承等等不同的設計主題來進行課程講授與相關實訓。學生不僅掌握牢固的專業技能,同時還需應對即將帶來的社會對畢業生的實際考核。根據知識點的完成情況,結合多元評價機制,以評促教,實現產教融合,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手能力、合作精神等綜合能力都可以得以顯著提升。
2.3豐富課程資源,注重課程拓展
課程資源選取教材類實體課程參考資料結合網絡化多元資源,建設產品設計相關資源庫包括產品設計案例展示,以人為本、紅色文化、中國精神、科學發展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課程資源。注重課程資源的拓展和實踐實訓效果的同時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教學目的,針對本專業畢業后帶來的社會對畢業生的實際考核,利用好課后資源進行補充學習。如在網絡平臺根據課程內容整合課程拓展資源,使學生能夠了解國標委技術標準科技創新規劃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相關工業設計行業標準,以及國家對設計人才的職業要求與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教師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的同時,拓寬學生學習渠道,加強學生的思政建設,改善學生的思維理念,改進學生學習方式,以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專業課思政教學的開發性和靈活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
3結語
結合工業設計專業人才的特點和現狀以及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的各環節,同時對學生進行職業意識的培養以及職業道德教育為其進入實際工作崗位解決實際設計問題和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基礎。充分借鑒并利用設計教育資源和優勢,考慮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以推進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攻堅為抓手,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設計專業教育全過程,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潤物無聲地浸潤到課程思政的教學中, 課程學習堅持以培養學生創造性創新型思維模式為目標,結合新時代背景下的德育教育,以培育民族精神,弘揚民族傳統,提倡和諧共贏成為課程思政改革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 43-46.
[2]張強.“課程思政”視域下創新實踐課教學的設計與實施[J].高等教育,2018,6:179.
[3]李軍剛,王瑤.高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8,8(28):78-81.
[4]施小英.大思政格局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的探索[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6:117-120.
[5]郭淑穎.工業設計專業產品設計課程思政教學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