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偉節
為了應對新時代班級教育的新挑戰,明晰“生活之道、生命之道”班級育德的核心旨向,亟須喚醒中小學班主任全力擔當立德樹人、發展素質教育和學生核心素養的使命意識,進一步凸顯班主任堅持生活體驗指導的本質價值。為了更好地突出2020年《中小學班主任》(班級育人版)“班主任強化學生發展指導”的年度主題,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在班級育人中,積極倡導與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實踐情境、煥發生命活力潛能,讓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在認同、理解、體驗生活價值過程中逐步養成黨和人民所期待的優良道德品質。
本刊這期所選登的班主任“生活體驗指導”的三篇主題論文,直接指向“生活體驗指導”的育人本質,如陳海寧老師的文章《給學生生命成長一個溫柔托舉》,立足班級生活,探析班級生活體驗意義,利用學生的生活經歷,引導學生在班級生活體驗中提升道德修養,實現生命成長。方艷老師的論文《過有道德的幸福生活》,注重有效路徑的探索:建構生活事件,創新教學形式;開展班級自治,培育社會生活能力;搭建多維平臺,引導學生道德行動。許海雁老師的論文《生活體驗指導:班級育人的有力抓手和最終目標》,通過確立目標導向、凸顯生命價值、突出生活體驗,從而體現班主任指向生活體驗指導本質的價值選擇。
很顯然,“生活體驗指導”這一主題直接指向班主任指導學生踐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堅持從生活的本質出發育人,實踐道德生活,回歸教育本原,回到學生個體日常生活的倫理世界,增進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培養健康生活意識,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和興趣,掌握應有生存技能,引導學生過有意義的生活。同時,在“生活體驗指導”中激揚學生的生命,注重關愛、尊重、健全每一個鮮活的生命主體,悉心發現學生的生命價值,發掘學生的生命潛能,張揚學生的生命個性,以旺盛的生命力影響學生的生命發展,體現育人的本質。
然而,在當今功利化教育趨向仍在愈演愈烈之時,不少班主任選擇的教育方式仍是以“管”“壓”“卡”“堵”居多,很少留給學生自主設計、自由思索、自身體驗的空間;盡管設置了“綜合實踐”國家課程,也常常被應試的需求所替代,形同虛設。隨著電子網絡平臺的普遍應用,學生時間呈現出平面化的特點,缺失了向縱深穿行的生活歷練與體驗,進而出現了“生活缺失”的現象,課外生活體驗被剝奪,難以從生活歷練中體驗處世待人、抗挫折、負責任等品德養成的行為,依然存在重知識輕情感、重內容輕過程、重灌輸輕體驗等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突出“生活體驗指導”的育人本質,需要關注以下三點:
1.引領生活體驗育人的價值。班主任凸顯生活體驗指導的本質,需要充分發揮價值引領的作用,著力回歸生活本真,做到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教書育人內容的主要源泉,通過啟發、選擇和利用有價值的現實生活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深刻的體驗、深度的解問;引導學生真正認同自己在道德建構中的主體價值,實現外在引領和自主建構的統一,促使學生價值選擇權的回歸;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在生活體驗中得到品德發展。
2.創設生活體驗活動的場景。班主任凸顯生活體驗指導的本質,需要以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活動作為培養學生良好德性的有效載體,通過創設綜合性生活體驗活動的情景,創生出具有生活多樣性的魅力育德樣式,幫助學生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使學生獲得對社會、對生活、對學習的積極體驗,逐步形成向善、開朗、進取的個性品質,彰顯生活體驗活動的親近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讓學生享受生活體驗活動助力德性發展帶來的歡樂。
3.塑造生活體驗生命的美好。班主任凸顯生活體驗指導的本質,需要基于“生活之道”,高揚“生命之道”。誠如朱小蔓教授所說:“生活體驗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義的方式。”這就要求班主任立足于班級育人的生活沃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中,向學生傳遞生命氣息,追求生命的美好。引領學生基于對生命之美的認識、體驗、感悟、展示、創造等活動來享受生命、豐盈生命、優質生命,活出閃亮美好德性的生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