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何呂福
(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四川省精神衛生中心,四川 綿陽)
自2019 年12 月以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在武漢首次發現,疫情迅速擴散至全國。該病已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防控管理[1]。該疾病傳染能力強,基本傳染數R0=3.77[2],潛伏期最長可達14 天[3-4]、多為3-7 天,甚至有無癥狀的隱形潛伏者。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該病主要傳播途徑,在相對密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可能。臨床上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重癥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癥,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膿毒性休克。胸部影像學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可發展為雙肺磨玻璃影、浸潤影[1]。本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嚴重,波及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給醫務人員帶來了巨大挑戰。手術室作為醫院重要的外科科室,在疫情期間手術從未間斷,結合我院手術室實際情況,現將我院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期間手術室管理總結如下。
1.1.1 術前病人評估
病人無流行病學史,體溫<37.3℃,無咳嗽、乏力等癥狀,血常規、C 反應蛋白及胸部CT 結果不符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可安排急診手術、限期手術或擇期手術。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只能安排急診手術。
1.1.2 術前病人準備
所有手術病人術前需簽署《患者新冠肺炎疫情排查登記表》,《新冠肺炎疫情期手術患者篩查表》;家屬(或陪伴)等人需簽署《家屬/陪伴/探視人員新冠肺炎疫情排查登記表》,限期或擇期手術需提前48 小時經醫院專家組會診排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后才可安排手術。
1.1.3 手術間準備
手術安排在負壓手術間。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安排在單獨的負壓感染手術間,手術間內只存放該臺手術所需手術物品和手術器械。
1.1.4 手術病人準備
病人由手術專用電梯(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用感染電梯通道)進入手術室,進入手術室時需監測體溫并進行記錄,病人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帽子、鞋套,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病人全程戴口罩;全身麻醉病人插管時取下口罩,術后麻醉機消毒。
1.1.5 醫務人員準備
參加手術人員需簽署《手術/介入/內鏡工作人員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承諾書》,進入手術室時需監測體溫并進行記錄。盡量減少參加手術人員,為參加手術醫護人員備齊兩套洗手衣、一次性帽子兩個、手術衣、醫用防護口罩,手套;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手術需備齊兩套洗手衣、一次性帽子兩個、手術衣、護目鏡、N95 口罩、一次性防護服、防護面屏、手套兩雙、含氯的手部消毒液。
病人進入手術間后迅速關閉手術間,病人建立靜脈通道,巡回護士與有資質的手術醫生、麻醉醫生三方核查病人基本信息無誤后配合麻醉醫生麻醉病人。器械護士和巡回護士共同清點手術器械以及手術所需的一次性物品,清點無誤后開始手術。巡回護士監督手術室內人員的無菌操作;器械護士關注手術進程,及時提供手術所需物品,配合醫生手術操作。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手術所需的布類,盡可能選擇使用一次性的布類,手術間外設置外巡回護士1 名,保證及時提供手術急缺物品。
1.3.1 手術病人
手術結束后佩戴口罩和帽子走專用電梯進入病房;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用感染電梯通道進入隔離病房,護送人員按照二級防護級別穿戴(包括一次性帽子、隔離衣、醫用防護口罩、工作服、防護面屏、手套、鞋套)。
1.3.2 手術器械處理
常規手術使用過的手術器械常規消毒。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手術使用過的手術器械擦拭干凈血漬,雙層黃色醫療垃圾帶封閉扎緊,用紅筆寫上新型冠狀病毒標示放入供應室配備的感染器械加蓋密封回收箱內,同時電話通知供應室及時回收,進行后續的清洗消毒滅菌處理。
1.3.3 手術布類處理
常規手術使用過的布類常規處理。接觸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傷口滲出物的紗布等敷料置于雙層黃色醫療垃圾袋內,封閉后用紅筆標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醫療廢物”,放入污染通道加蓋的專用轉運箱內,按照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理。
1.3.4 手術間的處理
常規手術間的物體表面和地面采用500mg/L 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作用時間不少于30 分鐘;如有肉眼可見的污染物,先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徹底清除污染物后消毒,清理的污染物按醫療廢物放入感染性醫療廢物內,儀器或不耐腐蝕的表面采用75%的乙醇消毒兩次。每臺常規手術之間采用等離子消毒機進行空氣密封消毒30 分鐘。消毒完成后手術間徹底清掃。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使用的感染手術間的物體表面和地面采用1000mg/L 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作用時間不少于60 分鐘;如有肉眼可見的污染物,先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全覆蓋后用5000mg/L 含氯消毒劑澆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 分鐘以上,小心清楚干凈,清理的污染物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再用500mg/L 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消毒范圍為污染物周圍2 米),儀器或不耐腐蝕的表面采用75%的乙醇消毒兩次。采用高強度紫外線或等離子消毒機進行空氣密封消毒1-2 小時。消毒完成后手術間徹底清掃。聯系醫院設備科更換負壓手術間高效過濾器,待空氣采樣檢測合格后才可再次使用。
1.3.5 轉運床的處理
常規手術使用的轉運床常規消毒30min。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使用的轉運床分離床墊與床體并豎立,使用含氯消毒劑和紫外線消毒。
1.3.6 轉運病人通過的處理
手術專用電梯通道采用500mg/L 含氯消毒劑每日8:00 和14:00 消毒兩次并清掃;感染電梯通道采用500mg/L 含氯消毒劑8:00、11:00、14:00、17:00 消毒四次、塑料薄膜遮蓋電梯按鍵并每日在消毒的時候更換,徹底清掃的垃圾按照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理。
1.3.7 醫務人員處理
手術結束后在手術間脫手套、手術衣、外層洗手衣及帽子等,然后使用含氯消毒劑洗手。在更衣室脫內層洗手衣和帽子,并全身洗漱。參與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手術的醫護人員手術結束后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以及醫學觀察2 周。觀察期間每日監測體溫并觀察有無乏力、咳嗽等癥狀,若出現上述癥狀及時上報。參與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手術的醫護人員需進行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以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5]。
1.3.8 術后宣教
手術后對于病人及家屬(或陪伴)進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知識宣教,提高其醫從性, 避免出現家庭聚集性感染。
2020 年01 月26 日至2020 年2 月29 日期間手術室嚴格按照我院手術室應急預案管理安排手術,確保所有手術(包括1 例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有序、安全進行,手術病人得到及時救治,醫護人員得到有效防護,未發生院內交叉感染。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性強,感染人群多,波及范圍廣。醫護人員應提高警惕,嚴格遵守醫療機構感染防控規范和手術室管理,既能保證手術順利安全完成,又能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同時防護醫護人員自身。通過對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手術管理,積累了手術室醫護人員對該類病人的處理經驗。對手術病人或家屬(或陪伴)進行新型冠狀病毒宣教,減少家庭聚集性感染發生,節約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