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十九大明確把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作為必須堅定實施的七大國家戰略和“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并寫入黨章。充分認識軍民融合發展的深刻內涵,對軍糧供應工作具有長期指導意義。
加快構建軍民融合創新體系,是對世情國情軍情深刻變化的敏銳把握,對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主動設計,應從戰略的高度、全局的視野、歷史的進程中,深刻認識其必然性,切實增強自覺性。
一是贏得大國戰略博弈的必然選擇。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新軍事革命加速發展,國家戰略競爭力、社會生產力、軍隊戰斗力的耦合關聯越來越緊,國防經濟和社會經濟、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的融合度越來越深。
二是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內在要求。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黨及時提出、大力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國家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黨的十九大對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進行了部署。隨著科技的發展,高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軍民通用的特點越來越突出,軍地協同、軍民融合創新的用武之地越來越大。
三是推進世界一流軍隊建設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九大對到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進行了戰略安排,把20世紀90年代確立的“三步走”國防發展戰略的目標提前了15年,對2050年的建設目標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軍糧供應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適應國防建設,部隊后勤編制體制怎樣改,我們的軍糧供應要快速保障到位,為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軍糧供應“鐵軍”。
一是加強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黨的十九大指出,樹立科技是核心戰斗力的思想,推進重大技術創新、自主創新。加強國防科技自主創新是加快我軍轉型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引擎動力。軍糧供應工作是黨和人民政府賦予糧食和物資儲備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責,必須圍繞適應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新形勢,進一步做好軍糧供應工作,積極推進軍民融合與軍糧保障創新,加強“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全天候保障體系,加快提升軍糧供應軍民融合創新能力。
二是推動軍糧供應向質量效能型轉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軍糧供應隊伍是部隊后勤力量的組成部分,如果軍供網點布局和力量編成落后于時代,落后于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的發展,就可能喪失戰略和戰爭主動權。當前,戰爭形態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演變,一體化聯合作戰成為基本作戰形式,軍隊組織形態受科技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大,科技發展越來越成為推動戰斗力轉型升級的主導動力,我們的軍糧供應保障要向質量效能型轉變,為部隊訓練、演習和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實施精準保障。
三是加快構建軍糧供應軍民融合創新體系。要進一步落實國防和軍隊建設五個“更加注重”的發展戰略,努力破解在更高質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續發展中需要解決好的軍糧供應保障出現的突出問題,切實找準在打造精銳軍糧保障力量上的軍地協同創新重點,在確保搶占未來軍糧供應應急保障以及軍事競爭戰略制高點上拿出更多的軍糧保障融合創新成果,為軍糧供應創新發展、軍隊發展模式轉型、戰斗力生成模式轉型、作戰方式轉型注入新動能。
四是構建軍糧保障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信息化戰爭不僅是軍事體系之間的直接對抗和較量,而且更為集中地表現為以國家整體實力為基礎的體系對抗,誰能夠最大限度實現國家整體實力的系統整合,誰就能夠贏得軍事競爭優勢。縱觀世界軍事強國,都在聚合國家整體糧食儲備戰略資源,打造軍民一體的國家軍糧儲備戰略體系。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和各種威脅挑戰,我們需要通過拓展軍糧供應軍民融合軍糧儲備創新體系,全面提升軍糧應急供給軍民融合水平,全面提高一體化的國家軍糧保障戰略能力。
一是確立開放共享觀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構建軍糧供應軍民融合創新體系,首先需要解放思想觀念。深化軍地一盤棋認識,切實解決“不開放、放不開”“共享別人的資源可以、分享自己的資源不行”等錯誤認識,堅持在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廣口徑的開放發展環境中,實現軍隊“所需”與地方“所能”無縫對接,地方“所盼”與軍隊“所有”充分耦合,深入推進軍地信息、人才、資源、設施、技術、服務等要素的雙向流動、滲透兼容,注重增強融合發展的普惠性,始終堅持融合發展為了軍民、依靠軍民、成果由軍民共享,實現共享共建共贏。
二是堅決打破封閉壟斷。建設軍糧供應軍民融合創新體系,要堅決拆壁壘、破堅冰,推動軍民資源互通共享。在領導和管理體制上加強統籌謀劃、統籌決策、統籌資源利用。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銜接配套的軍糧供應軍民融合法規體系,加快軍民融合糧食企業體制、軍糧采購制度、軍糧價格和稅收等關鍵性改革,加快破除“民參軍”“軍轉民”壁壘,切實解決制約軍糧供應軍民融合創新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
三是重點領域協同創新。加強對糧食應急儲備、加工、采購、運輸等重點領域的統籌規劃,面向軍民需求,加快軍糧供應創新基礎設施建設,著眼推動融合創新,從軍民共同需要的結合點上找準重大創新的方向,使新型糧食經濟、新型糧食安全戰略的競爭力和新型軍隊防衛作戰能力兼容生長。圍繞國家糧食安全重大戰略需求,聚焦具有戰略性、前瞻性、顛覆性的關鍵共性糧食科研技術,統籌考慮軍地需求,推動非保密性軍用基礎設施向民間開放,開展基礎設施軍民共享,組建國防糧食儲備戰略安全創新聯盟,建立軍地聯動通用物資儲備管理機制,將軍隊后方軍需倉庫儲備力量統籌融合,促進軍地倉儲設施高效合作。針對軍地基礎配套標準高、投資大的情況,創新融資模式,廣辟融資渠道,形成多方位共建模式,既實現平戰結合,又節省國防工程費用。
四是重大項目一體推動。強化軍糧管理機構職能作用,科學制定軍糧供應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規劃。確定重大糧食企業示范工程項目時,要充分考慮國防需求,推進軍供網點布局、基礎設施建設體系與軍隊戰場布局、戰場設施建設的有機融合,更好地調動地方政府、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糧食企業、軍隊后方軍需倉庫等方面的積極性,暢通軍工集團公司、軍隊科研單位、地方科院系統和高等院校以及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民間單位等,協同推動軍糧供應和儲備創新渠道,形成各方密切合作、協同推進的強大合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這一體系和能力的關鍵就在于軍民融合發展。軍民融合是一個耦合器和倍增器,需要站在更高的層面深化研究。建立軍民融合軍糧供應機制,不能關起門來搞改革,孤芳自賞搞創新,要堅持以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創新完善宏觀調控,適應部隊編制體制改革要求,推動軍糧供應質量變革、企業效益變革、政府動力變革,創新軍糧供應發展新格局,那就是“創新三個機制、夯實五個基礎、構建六個體系、聚焦八個領域”。
一是創新三個機制。即:建立健全統一領導、軍地協調、順暢高效的組織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相統一的工作運行機制;加快形成系統完備、銜接配套、有效激勵的政策制度設計機制。
二是夯實五個基礎。即:夯實軍民一體化的軍糧供應和儲備信息化基礎;夯實軍民一體化的軍糧供應保障與加工企業基礎;夯實軍糧供應隊伍軍民融合的人才基礎;夯實糧食儲備融合共享的倉儲基礎設施;構建融合共享的軍糧供給數據資源基礎。
三是構建六個體系。即:著眼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的戰略布局,從實現軍地資源優化配置、合理共享出發,構建軍糧供應保障基礎領域資源共享體系;中國特色先進國防科技糧食生產、儲備、加工、運輸體系;軍民協同軍糧供應應急保障創新體系;現代軍糧供應人才培養體系;軍隊生活物資保障社會化體系;現代化軍糧供應和儲備國防動員體系。
四是聚焦八個領域。即:加強軍糧供應基礎領域統籌,增強對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整體支撐能力;加強軍糧定點加工企業領域統籌,建設中國特色先進國防科技糧食生產加工鏈;加強軍糧供應科技領域統籌,著力提高軍民協同創新能力;加強軍地聯供資源統籌,完善軍民融合的人才培養使用體系;加強社會服務統籌,提高軍隊保障社會化水平;加強應急和公共安全統籌,提高軍地協同應對能力;加強糧食儲備領域統籌,形成多維一體、協同推進、跨越發展的軍糧供應與儲備軍民融合發展新格局;加強軍地供應保障合作和信息交流統籌。
一是推進軍民融合軍糧供應工程建設實施。軍民融合軍糧供應發展已經有了好的起步,為服務部隊打得贏、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部隊改革深入推進和應急應戰保障需求對軍糧供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須走出一條軍民融合發展新路,從而實現軍糧供應轉型發展、提質升級。按照軍糧供應、應急保障、成品糧儲備、放心糧油、主食產業化“五位一體”融合發展要求,進一步加強物流配送、軍糧食品研發、質量檢測能力建設。
二是制定軍民融合軍糧供應實施指導意見。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軍地雙方必須攜手、加強溝通、互相配合,推進軍民融合與軍糧保障創新,在管理、服務、供應、應急、融合等方面實現提質升級,加強指導,促進軍民融合軍糧供應綜合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三是開展軍民融合糧油供應宣傳活動。發揮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軍糧品牌整體優勢,打造軍民兼容服務品牌,通過活動維護并擴大軍糧供應品牌影響力和信譽優勢。圍繞讓官兵“吃得營養、吃得健康”主題,進一步深入部隊基層,持續開展“糧油科技服務進軍營”“餐桌節約促強軍”“糧油科技進社區”“科技服務進農村”等活動,制作糧油科普宣傳手冊進行宣傳講解,切實把科學儲糧用糧知識普及到部隊伙房、社區家庭、農村田間地頭,開展糧油保鮮儲藏研發,讓糧油保鮮儲藏設施設備應用進入部隊營區伙房、社區供應點、農村住戶,依托軍地資源,打造軍民兼容的糧油、副食、應急食品等通用物資服務平臺,推進“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拓展社會市場。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堅持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糧食和物資儲備行政管理部門以建設國家級軍糧綜合應急保障基地(國防動員中心)為依托,構建起政府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平戰一體的軍民糧食保障新格局,推動糧食產業軍民深度融合發展,促進糧食產業轉型升級。
一是培育軍民融合發展主體。抓住軍民融合發展機遇,積極培育壯大糧食產業軍民融合發展主體,逐步形成以國家級軍糧綜合應急保障基地為中心、軍糧供應站為骨干、糧食應急配送中心和糧食應急供應網點為節點的軍糧供應網絡,確保部隊執行任務到哪、軍糧供應服務到哪,有效提高軍供保障能力。為適應新形勢軍事戰略方針要求,建設軍地應急保障指揮中心、軍地融合教育培訓基地、軍供業務服務中心等,落實軍供糧源,建立軍糧儲備戰略體系,確保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優質軍糧供應到部隊。
二是推動軍糧供應企業轉型升級。軍供糧食企業主動對接新時代部隊后勤保障需求,激發糧食企業內生動力,推動糧食產業轉型升級,結合軍民融合發展,對“放心糧油”加工、銷售網絡建設提出規劃和要求。在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放心糧油”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引導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根據駐地部隊特點,生產、供應小包裝糧油產品和綠色優質糧油產品,方便部隊儲藏、保管、加工、運輸,強化軍供糧油質量,為提升部隊戰斗力提供飲食保障。同時,大力促進主食產業化,發展糧食精深加工與轉化,為部隊供應優質成品糧油,減輕部隊后勤保障壓力,助推糧食企業營利增收,產生良好的軍事、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是探索軍糧供應軍民融合長效機制。推進軍糧供應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機制,加強軍供管理規范化,糧食和物資儲備行政管理部門,組織開展規范化管理“星級”軍供站提檔升級活動,完善軍供管理制度,強化軍糧供應應急保障演練,加強軍供規范化管理,有效提升軍糧供應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實現部隊滿意率100%。
四是推進軍糧供應應急保障實戰化。按照軍民兼容、平戰結合的原則,創建全天候軍糧供應應急保障模式,為主要軍供站(點)配備冷藏車、野戰炊事車、面包加工車、凈水車、給養器材單元、發電機、野外宿營帳篷等應急保障需要的戰備物資器材,能夠做到“一聲令下,立即出動”,高效率完成部隊野外駐訓、演習、搶險救災等突發性應急保障任務。
五是軍地聯席制度化。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利用建軍節和春節等重大節日,到部隊機關和基層連隊進行節日走訪,定期召開座談會,征求部隊官兵對軍糧供應工作的意見;定期組織軍供工作人員到部隊進行軍訓,親身體驗部隊生活,深入了解部隊的需求,提高軍糧管理部門的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