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機構改革契機,加快糧食和不同物資儲備監管的深度融合,最大程度發揮中央儲備垂直監管體制優勢,是當前時代背景下強化中央物資儲備監管亟待研究的重點課題。對此,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執法督查局2019 年開展軟科學研究,結合實際調研,剖析機構轉隸初期物資儲備垂直監管體系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形勢,從轉換機構職能、建立規章制度、優化監管手段、強化人員經費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物資儲備垂直監管體制機制的政策建議。
(一)歷史沿革。1953 年,國家成立物資儲備局,負責擬定國家戰略物資儲備戰略和規劃,組織國家戰略物資的收儲、動用、輪換和日常管理工作。20 世紀60年代后期,國家規劃建設了一大批基層儲備倉庫,擴大了戰略物資儲備的品種和數量,增強了戰略物資儲備和調用能力。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在原有物資儲備管理基礎上,建立和完善了國家物資儲備、中央儲備糧、國家石油儲備以及其他各類應急物資儲備和調用制度,不斷調整優化國家戰略物資儲備的品種數量和結構布局。2018年3月,國務院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組織實施國家戰略物資收儲、輪換和管理,管理國家糧食、棉花和食糖儲備等職責,以及民政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等部門的組織實施戰略和應急儲備物資收儲、輪換和日常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一的中央物資儲備體系基本建立。
(二)現行管理體制機制。中央物資儲備管理實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垂直管理局和基層儲備倉庫三級垂直管理體制。中央儲備物資實行目錄管理,儲備品種和數量根據國家發展戰略需要、國內外資源狀況、供應風險和經濟風險情況等綜合因素,定期評估,動態調整。
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會同財政等部門擬訂國家戰略物資儲備發展規劃和年度國家儲備物資收儲計劃,建立國家儲備物資輪換機制。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國家儲備物資收儲、動用和輪換工作的組織實施。各垂管局負責對轄區內石油、天然氣、食糖、有色金屬、礦產品、天然橡膠、火工物資和中央救災物資等中央儲備數量、質量和儲存安全,計劃落實及指令執行、財政資金使用等方面的日常管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基層儲備倉庫和代儲單位負責所儲備的中央儲備物資的數量、質量和儲存安全。
(一)摸清中央物資儲備管理現狀。自2005 年開展全國性戰略物資儲備檢查后,距今已有14年之久,亟需在機構轉隸初期,通過對中央物資儲備進行一次系統清查盤點,全面準確掌握中央儲備物資品種類別、數量質量、儲存年限、區域布局、管理方式等基礎信息,明確庫存物資數量、質量、財務、補貼等方面問題,建立分類別儲備物資基礎數據庫,為開展精準監管找準靶心、定準方向。
(二)優化垂管體系機構職能分工。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和企事分開的原則,進一步完善中央儲備管理體制機制,逐步形成“國家局決策,國家物儲調節中心和能源儲備中心(簡稱‘兩大中心’)、分中心和基層儲備單位具體實施,垂管局在地監管的科學組織架構”,實現決策、管理、監管分離運行。
由“兩大中心”統一管理中央儲備物資收儲、動用、輪換和費用撥付,儲備物資數量、質量、安全狀況和倉容動態的監測掌握,儲備物資、倉容等報表的審核匯總等。可先在各地成立儲備管理分中心進行過渡,待各基層儲備單位經營性業務逐步上收、理順和消化之后,予以撤銷。
垂管局發揮屬地監管優勢,對下監督檢查基層儲備單位,對上接受國家局的監督。
(三)明確中央物資儲備監管職責。建議對負責糧棉糖、能源和戰略物資等中央儲備的業務管理和執法監管部門權限進行明確授權,明晰國家局各司局與垂管局處室之間的業務對口關系,厘清日常業務管理與執法監管的權責范圍。
(四)建立完善中央物資儲備監管規章制度。加快出臺糧食物資儲備管理條例等法規規章,明確垂管局的法律地位、工作職責以及與地方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的權責范圍和執法邊界,賦予垂管局對中央儲備糧棉糖等物資違法違規問題的執法監管權和行政處罰權。進一步壓實承儲企業主體責任,落實部門行政監管責任和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
(五)優化中央物資儲備監管手段方式
1.日常巡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各地垂管機構要緊盯中央儲備管理業務和政策執行情況,成立執法大隊加強對儲備物資收儲購銷等各環節的日常巡查,突出抓好政府儲備數量、質量和安全的執法監管,及時排查化解風險隱患。同時,要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專項檢查,根據群眾舉報線索、上級領導批示要求,依法嚴肅查處轄區內中央儲備違法違規案件,防范化解系統性、區域性的風險隱患。
2.加強統籌協調,形成部門監管合力。建立垂管局與地方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以及相關行政管理部門之間的協同聯動機制,推動檢查人員、監管資源共享共用,形成監管合力。加大與發改、財政、審計、市場監管等部門的溝通聯系,加強聯合執法。積極爭取紀委監委和司法機關的支持,及時查處涉糧涉儲違紀違法案件,嚴肅追責問責。
3.創新監管手段,提高監管效能。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和“互聯網+監管”,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加強跨區域交叉執法檢查、專項檢查和突擊抽查。加快建立國家儲備庫存動態監管系統,強化在線監控、電子巡查和實時監管,實現遠程監管全覆蓋。完善政府儲備承儲企業和糧食企業信用監管體系,建立失信企業黑名單制度,并實施聯合懲戒。充分發揮12325 監管熱線作用,加強社會輿論監督。建立中央儲備代儲企業準入和退出機制,建立分類別的物資儲備代儲、輪換企業準入名錄,嚴格在名錄企業范圍內進行代儲、輪換業務招標,對不符合要求的企業及時更新剔除。
(六)強化人員經費保障。加強人員培訓力度,重點強化對糧棉糖和救災物資監管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規范、管理制度、監管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政策理論學習,通過到國家局掛職鍛煉、垂管局之間以及垂管局與地方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間交流輪崗等方式,不斷提升政策業務水平。設立糧棉糖等中央儲備物資監管專項經費,納入國家財政預算,各垂管局根據轄區監管任務提出申請,由國家局統籌解決、合理撥付,做到專款專用,以保證監管的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