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國家有關部門重新核定了云南省地方儲備規模,2016 年底,云南省增儲任務完成。受國家糧食收儲政策調整等影響,云南省新老糧輪換差價較大,如何有效妥善解決省級儲備輪換價差、保證儲備糧順利輪換成為一個棘手問題。本研究全面介紹了云南省的基本糧情,以及本省與其他省級儲備糧管理模式,深入分析了當前省級儲備糧管理面臨的問題,研究提出了相關措施建議。
(一)稻谷產消缺口較大。2003-2017 年,云南省糧食產量由1471 萬噸增加到1929.5 萬噸,糧食消費量從1741.8 萬噸增加到2223.14 萬噸,糧食產消平均缺口在300 萬噸左右。其中,稻谷產量一直在650 萬噸上下波動,而稻谷消費量逐年遞增,已從700萬噸增長到850 萬噸左右,稻谷缺口量占全省糧食缺口量的一半以上。全省口糧糧源主要依靠省外,消費市場對外依存度高,2010-2017 年共調入稻谷1981 萬噸,平均年調入量在248 萬噸左右。
(二)糧食入庫成本較高。云南省地處西南邊陲,運輸成本較高。目前,從省外調入糧食運輸到省內收儲庫點的運費價格約0.8~1 元/公斤。通過鐵路從東北地區調入昆明、大理、昭通等主要站點的糧食平均運輸費用約0.5 元/公斤。從大理、昆明等站點裝車轉運至沒有鐵路站點的州(市)、縣(市、區)平均運費約0.3 元/公斤,運至德欽、威信、鹽津、永善、鎮雄、水富、綏江、滄源、鎮康、福貢等偏遠縣運費超過0.5 元/公斤。
(一)2014 年省級儲備糧增儲前。2004 年,云南省政府印發了《云南省省級儲備糧管理辦法》,明確省發展改革委、省糧食局、省財政廳、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云南省分行和承儲企業對省級儲備糧管理的職責。一是委托全省38家企業承儲省級儲備糧,承儲企業所在地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也參與對省級儲備糧的管理。二是根據“承儲企業必須按照循環輪換的原則,原則上每年輪換承儲總量的三分之一”“儲存企業根據下達的輪換任務,自主擇機、適時組織輪換、自負盈虧”等規定,由省發展改革委、省糧食局、省財政廳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云南省分行共同下達年度輪換計劃,承儲企業根據輪換計劃,在規定的輪換周期內(一般情況為1 年)自主擇機輪換,輪空期不超過4個月。輪換保管費用由企業包干使用,補貼資金及時、足額撥補到位后,發生的虧損一律由承儲企業負責,財政不予彌補。三是2013 年度省級儲備糧輪換計劃執行時,昭通國家糧食儲備庫等6家企業出現因輪換價差大而難以執行的情況,云南省糧食局提出調整品種、重新核定庫存成本解決上述企業輪換難問題,省財政廳建議對計劃輪換的省級儲備糧進行銷售處理,銷售收入全部收回省級財政,調整品種并將省級儲備糧集中承儲。
(二)2014 年云南省級儲備糧增儲后。實行委托集中承儲的方式。一是參照國家確定的最低收購價并結合市場價格,核定省級儲備糧庫存成本。二是省級儲備糧年限調整為稻谷、玉米2 年,小麥3 年。三是省級儲備品種結構按照稻谷、小麥占70%,玉米占30%比例確定。四是輪換發生的價差損益,原則上采取省財政負擔(分享)50%,承儲企業負擔(分享)50%。五是根據地方儲備糧輪換期限,以2 年為1 個周期,建立地方儲備糧政策調整機制。
(三)其他省省級儲備糧管理模式。一是建立成品糧儲備。湖北在現有原糧儲備規模中核定約35%為成品糧儲備,對糧食實施靈活輪換,即承儲企業可根據糧油品種、質量和市場行情申請輪換,鼓勵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以銷定儲”管理模式,將糧食經營權交給承儲企業。二是輪換由企業自負盈虧進行。四川、貴州、廣東部分省級儲備糧及在云南省儲存的中央儲備糧輪換由企業自負盈虧,并給予企業一定的輪換價差包干費用。四川在每輪0.2 元/公斤輪換費基礎上,再給予0.05~0.1 元/公斤價差補貼。廣東輪換稻谷0.37元/公斤,小麥0.35 元/公斤,玉米0.32 元/ 公斤。貴州給予0.7 元/公斤輪換價差。云南省儲存的中央儲備糧由總公司根據當年輪換價差虧損實際給予補貼,以往年度分別補貼過價差虧損的50%、70%和100%。三是輪換通過公開掛牌交易,價差由財政兜底。廣西輪換銷售通過公開掛牌交易進行,輪換價差由財政兜底;廣東儲存在省儲公司的省級儲備糧輪換價差由財政兜底。
(四)省級儲備糧集中承儲后面臨的問題。一是承儲企業自有倉容不足。云南省糧油工業公司和云南昆明國家糧食儲備中轉庫當前倉容僅能夠承儲2.7 億公斤左右的省級儲備糧,其余糧食必須委托或租賃州(市)倉容解決。目前,部分省級儲備糧由企業租賃倉房或者委托州(市)具備條件的51 個庫點代儲的現狀,給省級儲備糧安全帶來一定風險。二是現行出入庫價格核定方式效率低。省級儲備糧采購和銷售前,均委托中介機構對最高限價和最低價進行評審,采購入庫驗收后,再委托中介機構對入庫成本價格進行核定。上述流程耗時長,特別是對采購和銷售限價進行評審相對于市場行情來說是滯后的,同時省級儲備糧輪換采購和銷售屬于市場化交易,也不符合《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第四條“糧食價格主要由市場供求形成”要求。三是輪換價差大的問題依然突出。2015 年底增儲的1.3 億公斤稻谷和玉米在2017 年承儲期滿,兩批省級儲備糧輪換價差虧損共計7326.39 萬元,平均價差0.56 元/公斤;2018 年省級儲備糧應輪換48.25 萬噸,價差虧損約3.7 億元。
(一)完善省級儲備糧輪換采購和銷售流程。按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有關規定,省級儲備糧輪換采購和銷售改由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公開競價交易采購和銷售。
(二)優化省級儲備糧品種結構。借鑒其他省的經驗,強化成品糧儲備,從現有省級儲備原糧規模中核定30%左右為成品糧儲備,品種以大米為主,承儲企業在規定時間內根據相關要求自行完成輪換任務,輪換周期內各月實際庫存不得低于成品儲備規模的1/3。省級儲備玉米品種不得超過總規模的30%,稻谷和小麥占總規模的比例由承儲企業根據市場需要提出申請,經省級有關部門研究批復后執行。
(三)明確省級儲備糧費用標準。取消省級儲備糧“以獎代補”考核,稻谷、小麥、玉米保管費標準為每年0.12 元/公斤,每年輪換給予0.18 元/公斤輪換費。輪換價差補貼按照年度輪換計劃數量和輪換價差補貼標準,根據上一輪輪換各品種綜合平均價差的70%確定。相關費用補貼對承儲企業實行包干使用,超支一律由承儲企業自行承擔,財政不予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