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儲備成品油收儲輪換機制改革是新時代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深化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建立常量常新、滾動循環的成品油收儲輪換新機制,實現國家儲備成品油在收儲、輪換過程中既能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又能參與宏觀調控,還能保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實現三者有機統一,具有十分深遠的戰略意義和顯著的社會效益。
美國戰略石油儲備以原油為主,加上少量成品油,儲存量可供美國國內消費約139 天。其收儲輪換機制由政府決策,采取招投標形式以市場化的方式運作。自1977 年10 月以來,美國儲備石油實現了多次高拋低進,達到吐故納新的目的。
德國石油儲備以成品油為主,能滿足德國90 天的國內消費。自2000 年開始,德國不再保留政府儲備,而是建立由大型煉油企業、進口銷售公司和用油發電廠組成的儲備聯盟進行石油儲備,政府通過立法和制定政策對石油儲備進行調控。
日本高度依賴石油進口,其國內產量僅占全國供給量的0.2%。因此,日本將石油儲備作為一項戰略國策,自1978 年就開始推進國家石油儲備和民間石油儲備。日本國家石油儲備以原油儲備為主,加上民間原油和成品油儲備,儲備總量可供其國內消費160天。
對以上三個國家石油儲備情況的分析,給我們帶來三點啟示:第一,在品種數量上,可以原油儲備為主,輔以成品油儲備,并加大原油儲備數量,力爭達到90天的國內消耗量。第二,在儲備方式上,可將國家儲備與社會儲備、民間儲備有機結合,實行儲備方式多元化。第三,在收儲、輪換方式上,既可以完全按國家計劃的方式進行收儲、輪換,也可以按市場運作方式進行,以實現國家儲備油品的吐故納新和保值增值。
當前,我國成品油收儲輪換主要依靠政府行政機構以行政手段來實施,主要考慮國家戰略安全,對社會調控、服務實體經濟的考量較少,基本屬于靜態儲備。
收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第一,我國成品油收儲決策機構較多,決策鏈條比較長,單位之間溝通協調、信息交流不暢,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能力不強,決策效率不高,容易錯過最佳收儲時機。第二,我國成品油收儲沒有從市場價格波動和解決國有企業銷售不暢等著手,無法抓住市場的低價位收儲,“蓄水池”作用發揮不明顯。第三,我國成品油收儲油源主要來自中石化、中石油、中化石油等幾家大型央企,沒有將符合國內外質量標準的其他企業納入采購名單,也很少考慮從國際期貨市場采購,收儲渠道不寬,價格競爭不充分。
輪換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第一,被動輪換現象突出。近年來國家儲備成品油往往是在質量標準快要淘汰時才考慮輪換,導致儲備部門在價格談判時無法占據主動,留給接收企業的消化時間也不夠寬裕,還容易造成對成品油消費市場的較大沖擊。第二,輪換時機把握不準。目前尚未形成常態化的輪換機制,對成品油市場的宏觀調控作用發揮不夠明顯,考慮市場因素不充分,很難做到在市場短缺和價格相對較高時輪換出庫。第三,輪換銷售渠道不寬。現在國家儲備成品油的輪換出庫,主要還是面向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央企,地方相關國企和民營企業參與國家儲備成品油輪換的機會較少。
我國成品油輪換機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原則是以維護國家能源安全、保障儲備油品質量為前提,以保障應急救援、調節市場需求平衡為導向,實現由當前的被動靜態儲備向有計劃動態儲備轉變。
主要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根據當前我國國家儲備系統所擁有的總罐容,確定我國國家儲備成品油年儲備常量,按每年20%~30%的比例進行計劃輪換,進行最低儲量控制。
第二,根據國家成品油儲存時間、化驗結果,實行計劃輪換。對儲存時間長、質量指標下降、不宜繼續儲存的成品油優先輪換,對適宜繼續儲存、質量指標合格的也要按照先入先出的原則進行有計劃輪換。
第三,國家儲備成品油應在以下四種情況下進行輪換:
1.發生突發事件時輪換。若國內某地區發生突發事件,造成道路交通損壞,區域性供油緊張,國家儲備成品油應無條件緊急輪換,參與應急救災。
2.當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應緊張、價格飛漲時應及時輪換,為穩定市場、保護消費者利益發揮作用。
3.政策性輪換。由于環境保護標準的提高,造成在庫國家儲備成品油即將淘汰,必須盡早輪換,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4.計劃性輪換。按照每年庫存20%~30%的比例計算每年輪換總量,在充分考慮以上三種情況的基礎上,對剩余需要輪換的進行有計劃輪換,實現在庫油品循環滾動、質量完好。
第四,國家儲備成品油應在以下三種情況下進行收儲:
1.當國內成品油價格出現低迷時,應及時收儲。
2.當國內石油加工企業出現銷售困難,為幫助企業解決庫存壓力,此時也是國家儲備收儲的好時機。
3.當國家儲備成品油總量不足時,必須在年內收儲,及時補充不足,實現庫存總量不變。
第五,國家儲備成品油的每年收儲輪換方式和時間應結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市場行情、緊急因素綜合決策,可以先出后進,也可以先進后出,還可以邊進邊出。
第一,制定《國家戰略儲備成品油收儲、輪換管理條例》,明確國家成品油儲存數量、資金保障辦法、輪換決策程序,提升儲存國家戰略成品油單位的法律地位。
第二,建立由國務院主導、各有關單位分工負責、共同參與的國家儲備成品油收儲輪換協調決策機制,采用行政、經濟等多種手段協調解決國家儲備成品油收儲輪換中出現的問題。
第三,建立國家成品油期貨交易市場,拓展期貨交易的品種和規模,將國家儲備成品油庫作為成品油期貨交割倉庫,把國家儲備成品油收儲、輪換與成品油期貨交易結合起來。
第四,與中石油、中石化和信譽佳的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聯合成立收儲輪換組織工作機構,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實現成品油市場信息共享,形成油源穩定、保障有力的新型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