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慶,武俊,丁鑫
(1.呼和浩特市蒙醫中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2.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殘胃炎是指因早期胃癌、胃癌前病變、胃十二指潰瘍等疾病,進行胃次全切除術后,殘胃和吻合口黏膜發生的慢性炎癥[1],其中以BillrothⅡ術式吻合患者多見,發病率高達95%[2]。臨床癥狀主要以胃脘部疼痛、痞滿、反酸、噯氣、嘔吐等。其病勢纏綿,反復發作,且癌變機率大,目前西醫治療此病仍以對癥為主,而中醫則以辨證論治原則達到很好的效果[3]。
此病可歸屬為“胃脘痛”“痞滿”“嘔吐”等疾病的范疇。由于胃大部切除術后,胃的體積發生變化,脾胃受到損傷,故脾胃運化腐熟功能降低,胃腸功能通降失常,導致腸液或膽汁反向流至殘胃內,而發生的疾病[4]。因此,殘胃炎的病位在胃,但與肝、膽、脾、大腸、食管也有關系。氣血不足、脾胃虧虛為致病之本,氣滯、血瘀、濕熱等為致病之標。在臨床中治療此類疾病時應當以本虛為主,兼顧標實。
由于術后脾胃之氣虛弱,運化無力,導致脾氣不升,胃氣不降,患者癥見胃脘部隱隱作痛,喜溫喜按,胃納減少,面色萎黃,困倦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等。治宜補益脾胃,恢復中氣,方能運化食物。采用補運結合的方法,以香砂六君子加減,其中黨參、白術、茯苓、甘草以補益脾胃為主,因術后脾胃運化功能下降,丁香、砂仁健脾行氣,使食物得以運行,補而不滯;若患者氣虛明顯,還可加入黃精、黃芪等藥物補益元氣,達到扶正的目的。
術后脾胃功能受損,運化失常,胃內容物久則生濕化熱,患者表現為胃脘灼痛、口苦、口干、惡心嘔吐、便秘不爽、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治療以化濕清熱和胃為主,處方以半夏瀉心湯加減,熱象明顯者加入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魚腥草等以清解胃熱;若濕象明顯者可加入藿香、佩蘭、薏苡仁以芳香化濕,健脾和胃;若惡心明顯者可加入旋復花、代赭石、竹茹等以和胃降逆止惡。
由于手術損傷,吻合口血液運行不暢,殘胃之絡脈逐漸成瘀。患者表現為殘胃吻合口處刺痛或胃脘部脹痛、噯氣、矢氣頻作、舌質紫暗,甚至有瘀斑、脈細澀。治療以健脾行氣化瘀,以四君子湯合失笑散加減。若腹脹明顯者加入枳殼、佛手、川楝子以疏肝行氣;若胃脘部刺痛明顯者加入三棱、莪術以行氣活血、消積止痛。
術后肝膽之氣橫逆犯胃,即“膽胃上逆”,使膽汁反流入胃,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胃氣上逆,其病位在胃,但與肝膽、腸腑氣機不通有關聯[5]。患者表現為情志抑郁、胃脘部脹痛、反酸、噯氣頻作、急躁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或大便稀等癥。治療以疏肝利膽、和胃為主。處方以柴胡疏肝散加減。若口干、口苦甚者,酌加黃芩、梔子、黃連清肝泄熱;若口干不著,但噯氣頻作者,可加入沉香、枳殼、旋覆花以順氣降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疏肝利膽藥物時要降中有升,升降相宜,才利于氣機調達。
李某,男,42歲,2016-06-15初診。患者5年前因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伴大出血而行畢Ⅱ式胃次全切除術。近1個月出現胃脘部脹痛、惡心等癥狀,自行選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香砂養胃丸治療,效果差。胃鏡及病理檢查提示:中度淺表糜爛性殘胃炎、吻合口炎伴膽汁反流。現癥見胃脘部脹痛,口苦口干,嘈雜不適,惡心嘔吐,伴有善驚易怒,食后脹滿甚,胸悶氣短,納差,二便正常。舌質暗紅,苔薄黃,脈細數。中醫診斷:胃脘痛。西醫診斷:殘胃炎。病因病機:因胃切除術后,脾胃功能下降,氣機升降失調,中焦郁熱夾瘀,膽胃氣逆,膽液逆流損傷胃絡所致。治以疏肝清膽和胃,理氣降逆活血。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減。處方:柴胡20 g、白芍15 g、枳殼10 g、陳皮10 g、香附10 g、半夏10 g、延胡索10 g、薏苡仁30 g、石菖蒲15 g、旋覆花30 g、代赭石30 g、竹茹10 g、黃連6 g、吳茱萸1 g、五靈脂10 g、蒲黃10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囑患者服藥后坐下休息或仰臥片刻,注意保暖,清淡飲食,少食多餐,服藥10劑后,胃脘部灼痛明顯改善,惡心減輕,食欲好轉,但仍可見口苦,在原方基礎上減去延胡索、五靈脂,加入蒲公英30 g、魚腥草30 g以清肝胃之熱,連服3個月,癥狀基本消失,復查胃鏡及病理示:輕度淺表性殘胃炎,輕度吻合口炎。并囑患者平素勞逸結合,飲食清淡,少食多餐,半年后隨訪未復發。
殘胃炎是胃次全切除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現代醫學認為胃大部切除術后破壞了胃的正常生理解剖功能,特別是畢Ⅱ式胃大部切除術后,幽門括約肌的作用減弱,膽汁、胰液反流入胃,導致殘胃炎的發生[6]。現代醫學治療主要以殺滅Hp、抑酸護胃、修復胃黏膜等對癥治療,但患者病情宜反復,且副作用大。
中醫藥辨證治療殘胃炎通過近幾年臨床實踐,療效較滿意[7]。該病的主要病機為本虛標實,在脾氣虛弱的基礎上出現濕熱、氣滯、血瘀等標實表現。治療時,須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在以健脾補氣為主的同時,兼顧其標,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核心[8]。同時,調養護理和服藥的方法同樣重要。由于術后殘胃幽門功能下降,膽汁宜反流至殘胃部,故囑患者休息時應將頭部略高于身體,以利膽汁向下排泄至小腸,服藥時應以坐位為主,使藥物在胃中多停留片刻,提高療效。另外平素要勞逸結合,飲食清淡,少食多餐,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近幾年對于殘胃炎的中醫治療發表的較多,但該病由于病程較長,癌變發生率高,所以如何預防本病的發生是我們的將來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