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麗,王玉琴
(新疆心腦血管病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腎動脈狹窄所引發的高血壓是當前繼發性高血壓的一個常見高危影響因素,常見于中老年人群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深入[1],該病需要保持高度重視,中老年人腎動脈狹窄主要體現在腎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放任病情發展,沒有及時干預則有可能誘發終末腎臟疾病,或者是腎移植治療,或者是透析治療,腎動脈狹窄所導致的高血壓也稱為腎血管性高血壓,在高血壓患者中所占比例最高達到10%[2],當前對此類患者主要治療方案為腎動脈血管成形術(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 PTRA),該介入治療方案在病情控制效果突出,但為了保障該技術順利完成并達到預期效果,治療期間護理配合工作也需要高度重視并做出科學性調整[3]。為了更系統了解對腎動脈狹窄導致高血壓患者治療及期間護理措施,對本院2018年收治的1例接受PTRA治療腎動脈狹窄導致高血壓患者相關數據進行整理歸納并報道如下。
患者男,35歲,2019年5月13日因頭痛、頭暈、血壓高3年余,加重1周到本院就診?;颊哂虚L期服用抗壓藥物病史,對血壓控制效果偏差。入院對患者進行查體,提示:體溫為 36.5℃;P 90次 /min,R 19次 /min;BP為 164/116 mmHg。檢查后并未發現患者心肺存在異常,腹部平軟,無發現存在壓痛。腹部CTA檢查,提示患者腹腔干起始位置存在狹窄,左側腎動脈起始區域存在狹窄,右腎動脈并未發現有顯著異常情況?;颊呓邮苎R?、尿常規、腎功能檢查后,均未發現異常?;颊吲R床癥狀、體征與《高血壓防治指南》中關于腎動脈狹窄導致高血壓相關診斷內容符合[4-5]:①收縮壓在140 mmHg以上,舒張壓在90 mmHg以上;②經詢問無腎臟病史。患者確診病情后立即進行PTRA介入治療,手術順利完成,患者術后恢復狀況良好,未出現相關并發癥,治療2周后出院,對其進行半年時間隨訪,患者血壓、腎功能均無異常變化。
為患者提供介入治療干預方案,為其進行消毒鋪巾,局部麻醉處理,為患者應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選擇患者股動脈作為動脈穿刺位置。將導管鞘置入后為其進行腹部主動脈造影,導管規格為豬尾導管,通過造影檢查以掌握患者的兩側腎動脈狹窄程度還有開口情況,然后通過造影導管為患者提供選擇性腎動脈插管,引入順利交換的導絲,以此為渠道送入球囊導管并在患者動脈狹窄位置做妥善的放置。球囊擴張,擴張時間控制在15~30 s。完成球囊擴張之后,再次為患者腎動脈進行造影并評估腎動脈狹窄改善狀態,在發現擴張效果不如人意,將腎動脈支架置入。手術完成后為患者進行抗凝治療、抗血小板治療,避免動脈再狹窄[6]。
3.1.1 心理護理
為腎動脈狹窄導致的高血壓患者應用介入手術治療的了解程度偏少,因此為患者進行術前健康宣教以緩解負面情緒有重要意義,在進行心理疏導的時候要全面考慮患者的情況,包括學歷背景、知識吸收效率,制定針對性的健康宣教與心理護理方案。手段包括圖片、視頻、公眾號信息推送等,為患者接下來手術治療奠定良好基礎[7]。
3.1.2 觀察血壓、尿液變化
從患者入院之后每間隔4 h為其進行1次血壓檢測并做好記錄。記錄患者每天的尿量,做好尿常規、尿素氮、肌酐等指標檢測,通過相關記錄掌握腎功能狀態。
3.1.3 術前準備
為患者進行兩側腹股溝區域的常規備皮工作,并完成碘過敏試驗以確認患者是否能夠接受常規手術措施。術前告知患者在手術臺上保持平臥體位,以便能夠將穿刺的部位充分暴露出來。建議患者術前1晚、手術當天早晨進行排尿以防止因為術后排尿時因為屏氣而導致穿刺位置發生出血[8]。
3.2.1 入室護理
患者在進入導管室后明顯因為陌生環境而出現了恐懼心理,因此護理人員向患者簡單進行導管室環境介紹,同時讓患者了解工作人員的相關情況,在最短時間內建立靜脈通路,做好血氧飽和度、心電還有血壓等生命體征的監測,術前檢查急救相關藥品、物品還有設備能夠隨時投入使用。
3.2.2 術中控制
在進行手術治療操作過程中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對于導管室當中人員走動進行控制,關注患者是否存在心前區疼痛、憋氣、胸悶等主訴癥狀,對于不適癥狀及時反饋給醫生,指導患者不要緊張。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配合醫生順利完成手術。
3.3.1 抗凝治療
急性腎動脈閉塞、血栓是支架置入術威脅性相對最高的并發癥,術后為患者提供合理抗凝治療,觀察患者是否存在高凝狀態,對其PT指標嚴密監測,將患者術后24 h的PT指標作為有效抗凝指標標準。術后在500 mL的葡萄糖注射液(5%)溶入劑量12500 U肝素鈉,靜脈滴注,24 h后以皮下注射應用劑量5000 U低分子肝素鈉,每天2次,連續用藥1 周[9]。
3.3.2 出血的預防與護理
股動脈是治療選擇穿刺點,術后為患者提供妥善護理以免導致出現假性動脈瘤、血腫,具體護理措施為讓患者保持平臥體位,對穿刺肢體進行連續24 h的制動,避免出現出血。
3.3.3 飲食護理
保持清淡、低鹽、低脂的飲食結構,遵循少吃多餐原則,禁止患者攝入刺激性食物,以七分飽為宜,多攝入蔬菜水果,攝入適量的鉀、鈣來控制鈉鹽對于心血管系統的刺激程度,達到降低血壓效果[10]。
腎血管性高血壓誘發原因一般包括多發性大動脈炎、腎動脈粥樣硬化、腎纖維肌性結構不良、腎動脈周圍病變壓迫等,也是全身性疾病,好發于中老年人的男性群體。
對腎動脈狹窄導致的高血壓患者當前主要治療手段為內支架置入治療技術,在本次對患者醫護效果來看,PTRA、支架置入術治療期間的護理措施相互配合,對于整體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有重要意義,是整個治療過程不可或缺的部分。
綜上所述,對腎動脈狹窄導致的高血壓患者當前主要采取介入方案治療,為保障治療的順利進行以及患者配合度、治療后康復質量,護理干預需要高度重視,醫護配合以達到搶救效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