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恒 蘇宴鋒



摘 要:大數據環境下,科學技術的進步,國家的政策引領,使得情報學學科發展迎來了良機,但作為情報學分支的體育競爭情報發展卻呈相反趨勢。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文獻計量法對體育競爭情報進行主題梳理與系統述評,分析其研究的熱點與不足,為推動體育競爭情報學科的發展提供科學依據。結論:體育競爭情報發文量從2017年開始呈下降趨勢,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競爭情報”“競爭情報分析”“情報科學”及“運動項目”等方向,高校發文量、體育競爭情報內涵、系統構建、專利、高校體育競爭情報開展、競技體育、反競爭情報研究相對集中,文獻研究質量總體不高。建議:應當加強作者之間合作、高校間的合作,通過政策支持、科技發展、學科多領域融合等背景,拓寬研究的面,從學科交叉、多項目系統構建、專利創新與企業合作、深入競技體育隊伍、體育院校競爭情報開展、體育反競爭情報工作等角度,在更廣的范圍開展體育競爭情報研究。
關鍵詞:體育競爭情報;文獻計量; 主題; 熱點
中圖分類號:G80-0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840(2020)04-0045-07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 China
LIU Yu-heng1 ,SU Yan-feng2
(1.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2.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Train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logical analysis and bibliometric analysi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sport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alyzes the research hot spots and deficiencies,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disciplin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olume of sport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ublications has been decreasing since 2017. The research hot spot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the directions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alysis",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sports events". Number of university literature publications, patents, sport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ies, competitive sports, and anti-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esearch are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and the quality of literature research is generally not high. Suggestions: Cooperation between author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rough policy suppor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research should be broade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disciplinary, multi-project system construction, patent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petitive sports team,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evelop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ti-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work, etc.
Key words:sport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bibliometrics; theme; hot spot
21世紀作為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大數據”的概念應運而生,在大數據的引領下,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為情報學學科發展帶來了機遇[1]。近年來國家對于情報工作發展給予一定重視,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思想[2]以及2017年6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情報法》中指出建立健全集中統一、分工協作、科學高效的國家情報體制[3],都標志著在時代發展、技術進步、政策引領背景下,情報學的發展迎來了良機。
作為情報學學科分支的體育競爭情報,同樣迎來了發展的良機。體育競爭情報起初是由奧地利格拉茨大學體育學院院長約瑟夫·雷克拉教授提出[4],之后引進到國內,學者們從不同方向對體育競爭情報展開了研究,劉蘭娟、明宇等從專利角度進行體育競爭情報分析[5-6];岳文、蘇宴鋒等從構建體育競爭情報系統角度進行分析[7-8];劉成等從競技體育超競爭環境視角體育競爭情報的價值進行分析[9],同時高校、體育競爭情報理論、運動項目等都成為學者們所研究的方向,但筆者通過文獻整理發現,有關體育競爭情報文獻在近年來的發表量呈遞減態勢且研究領域相對集中,因此本文以1994至2019年間CNKI收錄的關于體育競爭情報論文為來源,通過文獻資料法和計量分析法,系統梳理26年內體育競爭情報研究的主題類型和熱點問題,分析研究的不足之處,為大數據環境下推動學科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1 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
檢索標準:通過中國知網檢索發表在199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文獻,以“競爭情報”“體育情報”“情報與運動”“體育競爭情報”等為主題詞,分別檢索到文獻5892篇、75篇、1087篇、32篇,經過篩選與體育競爭情報相關文獻共86篇,其中期刊70篇、學位論文16篇。選擇以1994年為起點,是因為與體育競爭情報相關文獻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發表在武漢體育學院學報上丁英俊學者所寫的《試論教練員的情報意識與體育競技》[10]。因此本文以1994—2019為時間段將檢索文獻進行篩選,篩選規則如下:1)與體育有關并且與情報有關;2)研究對象是非體育企業、非體育類高校排除;3)與體育項目無關的專利排除;4)針對題目相似的文獻進行全文下載并通讀。
文章所選用的其他檢索詞還包括:體育信息、運動信息、運動情報、體育專利情報、專利情報、體育科技情報、灰色情報、高校情報等。
1.2 文獻計量法
文獻計量法是指運用描述性統計的方法和基于詞頻統計的內容分析法。通過文獻發表量、機構、關鍵詞、文獻來源等指標進行分析,得出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
1.3 文獻分類
通過通讀所篩選文獻,將主題相關文獻分為一類,如“競技體育”“專利”“高校或圖書館”等,因此本文將文獻共分為體育競爭情報內涵分析、體育競爭情報系統構建分析、體育專利競爭情報分析、競技體育中的競爭情報分析、 體育院校中競爭情報分析、體育反競爭情報分析6大類。
2 研究結果
2.1 文獻年發文量
文獻發文量能夠充分體現研究主題總體趨勢,本文以中國知網為檢索平臺,檢索時間為1994年到2019年,通過文獻計量可視化分析(如圖1)可知:
從1994年開始關于體育競爭情報文獻才首次發表,共發表1篇,1998年到2006處于發文的低谷期,每年僅有1篇發表,2007年達到第一個頂峰,該年共發表文獻7篇,之后從2008年到2014年發文量年均達到5篇,從2015年和2018年年均甚至達到8篇,但到了2019年僅有3篇文獻進行發表,綜上,體育競爭情報發文量呈現不穩定趨勢,文獻的發文量、參引量均呈下降趨勢。
2.2 文獻關鍵詞聚類分析
文獻關鍵詞聚類可以充分反映該領域的研究熱點,關鍵詞節點和形狀大小反映研究的熱度,圓點越大、節點越多說明研究的人越多(如圖2所示)。
“競爭情報”“競爭情報分析”“情報科學”是除“體育競爭情報”外出現最多的詞匯,其次為“體育信息”“運動項目”“競爭情報服務”“運動訓練”“體育競賽”等,這些關鍵詞充分反映了學者們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體育競爭情報自身、競技體育領域,主要原因在于體育競爭情報作為新興學科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學科發展不夠成熟,同時由于其自身的競爭性,所以學者大多將目光集中在學科本身和競技體育。
2.3 文獻發文期刊、機構
文獻發表期刊的影響因子越高,代表文獻的科研價值越高。在體育學中被CSSCI收錄的核心期刊共14篇,其中又以《體育科學》影響因子最高,如表1所示,體育競爭情報在CSSCI收錄期刊中共發表30篇,占總發文量的42.8%,其中以《中國體育科技》發文量最多,為6篇,但需要注意的是《圖書館理論與實踐》《情報科學》占了其中的5.7%,這兩種期刊雖不屬于體育類期刊,但仍屬于CSSCI,因此體育競爭情報發文質量總體來說不高。從發文機構來看(如表2),體育院校共發文30篇, 占比34.9%,師范類院校發文16篇,占比18.6%,綜合類院校發文29篇,占比33.7%,理工類院校發文7篇,8.1%,其他類院校和機構院所共發文4篇,占比4.7%,體育類院校和綜合類院校遠遠領先于其他院校,主要代表為上海體育學院和南昌大學,其原因還在于體育類高校擁有眾多體育類科研人才以及體育資源,綜合類院校則得益于其學科眾多而占據學科資源優勢。
3 體育競爭情報研究內容
3.1 體育競爭情報內涵分析
體育競爭情報究其本質離不開“競爭”二字,作為情報學學科的分支,同時屬于競爭情報下位概念的體育競爭情報,在后來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具有其自身獨特性的學科。在國外體育競爭情報的發展則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先驅階段:體育情報學被明確提出之前,即1940年末到1970年中;第二,傳統體育情報階段,即1970年末到1990年中;第三,現代體育情報階段(體育競爭情報的崛起階段),即1990年末至今[11]。而體育競爭情報在國內的發展則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為探索階段(1949—1977年)、進取階段(1978—1991年)、革新階段(1992—1999年)、新紀元階段(2000年至今)[12]。體育競爭情報作為競爭情報下位概念,而競爭情報又屬于情報學下位概念,因此可以說體育競爭情報是由圖書情報學發展而來,其在繼承圖書情報學的同時又與其保持統一性,既具有前沿性,又具有交叉性。而其他學者有不同觀點,蘇宴鋒等認為體育競爭情報源于競爭情報理論、經濟學理論與核心競爭力理論,其當前基礎理論研究遠遠落后于實踐,其發展的核心因素和原始動力是由其所處的超競爭環境產生的[4]。李儒新等認為體育競爭情報是融合軍事學理論、現代競爭理論、戰略管理理論、核心競爭力理論、情報學及競爭情報理論等形成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其本質具有競爭性和保密性[13]。綜合上述學者的觀點,筆者認為體育競爭情報是由情報學、經濟學、軍事學、管理學等交叉融合產生,使其即具有前沿性、決策性,同時又具有競爭性、保密性。
因此對體育競爭情報研究,也就是對信息收集、競爭對手、競爭環境、競爭策略的研究。其基本內容可以分為宏觀和微觀,宏觀是指體育競爭情報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微觀是指體育競爭對手、體育競爭環境、體育競爭戰略三個方面的研究[14]。首先從信息收集源頭分析,體育競爭情報源可以劃分為顯性和隱形、內部和外部、核心和非核心、專有和公共。接著從競爭對手分析,分為主要競爭對手和潛在競爭對手。主要競爭對手是指在當前競爭環境中對自身構成直接威脅的競爭者。潛在對手是指在未來或有潛力發展成對自身構成競爭威脅的競爭者;在接著從體育競爭環境分析,分為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內部環境是指運動隊自身內部資源,如教練員的執教能力、醫療服務和資金保障等。外部環境是指國家和地區部門的管理、運動項目的發展、項目規則的變化等。最后從體育競爭策略分析,存在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體育競爭策略是指圍繞大型賽事,從整體進行謀劃的戰略。狹義的體育競爭情報策略是指戰術策略,是為了解決競賽場上存在的問題而制定的戰略[15-16]。
于是體育競爭情報發展至今,相較于其他學科來說已然明確了自身的定位,然而不同于起初引進國內的階段,理論性研究較多,現在對于體育競爭情報的實踐研究明顯要多于理論研究,如體育科技競爭情報、體育競爭情報系統等[17-18],因此未來應加大對體育競爭情報理論研究,從學科交叉的角度探討體育競爭情報的發展。
3.2 體育競爭情報系統構建分析
構建體育項目的競爭情報系統,不僅可以提高情報利用的效率,還能科學地應對賽場上的變化。體育競爭情報系統是指運動隊為了在體育競賽中取得和保持自身競爭優勢而建立的信息運行系統,其主要是通過收集和分析競爭對手、自身隊伍和競爭環境信息后生產出競爭情報以輔助主教練決策的智能情報系統[19]。因此,為了達到預期比賽結果,掌握對手相關信息,體育競爭情報系統需滿足知識廣泛性、實用性、時效性的特點[20],不同于傳統體育情報,體育競爭情報系統的建立和運行模式是為了適應當前日趨激烈的體育競爭環境需要,是制定比賽策略,布置戰術,獲得勝利的必要條件[21]。其主體分為收集子系統、處理子系統、檢索子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和數據庫,發揮著情報處理、管控、決策的功能[18]。中國作為體育大國,除了少數優勢體育項目,其他體育項目的發展較國外仍有差距,因而構建國家體育競爭情報體系是為了保持優勢項目,發展弱勢項目的關鍵,從國家→地方→運動隊層層遞進,為項目的發展做出科學的決策[22]。
在競技體育中,教練員情報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關乎其決策的準確性,進而關系到賽場主動權的掌握和比賽勝負的走向[23],可以說教練員即是隊伍靈魂。構建教練員競爭情報系統實則是國家體育競爭情報體系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為了促進教練員情報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如果說教練員情報信息關乎著成績,那么體育項目競爭情報系統則關乎項目的發展,決定著其能否從弱勢項目轉化為優勢項目。當前我國學者研究多集中在籃球、足球、沙灘排球等項目上構建體育競爭情報服務系統,并且采用實地考查的方式,得出體育競爭情報服務系統的建設,可分別從競爭情報收集子系統、分析子系統、服務子系統三大塊構建[19],從青少年選材、國際運動訓練前沿、競爭對手情報、競爭環境信息和綜合信息知識與動態方面構建[8];從本隊備戰信息、競爭對手、競賽環境方面構建[24]。綜合來看都離不開自身、對手、環境和策略的分析,這也跟體育競爭情報概念相契合,因而構建競爭情報系統可以在當前大數據發展下,充分利用信息手段使得情報工作朝著科學化方向發展,對提高競技體育水平,指導競技體育競爭情報工作具有普遍意義[25-27]。
綜合國內學者對體育競爭情報系統的研究,從整體上構建一個體育競爭情報系統不僅要具有收集、分析、服務以及其他相關分析系統,而且要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入添加情報甄別系統、潛在對手分析系統、反情報系統等系統功能,當前對于灰色情報的甄別系統、反情報系統的研究較少,同時在情報系統構建上僅有少數幾個體育項目,未來在體育競爭系統構建以及體育其他項目研究上可以作為一個切入點。
3.3 體育專利競爭情報分析
在國家企業層面,專利數量、質量、專利信息的開發和利用等是衡量企業技術水平、經營規模和競爭優勢的重要指標,其作為創新的有效載體,包含90% 以上的技術、經濟、法律等多方面的技術信息,是企業進行技術開發和了解發展動態的重要信息來源[28]。目前我國體育企業在專利開發上較國外仍有差距,在體育器材專利技術主要集中的美國、中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分析中,相對于中國,其他國家的發明專利比率優勢明顯,在專利發明人指標上,國外多采用體育企業和跨國公司并重的局面,中國則多集中于高校[29-31]。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尚處在快速成長期,體育科技創新的能力還不強,對競爭對手IPC的競爭情報分析也不夠。
在品牌層面,當前國內主要有李寧、安踏、361°、匹克等運動品牌,其中李寧、安踏和361°都分別是不同體育項目的國家隊贊助品牌。近幾年李寧和安踏發展較快,已然占據了體育用品行業第一和第二的位置,且都具有其特有的專利技術,如李寧云、李寧弧、李寧羽毛球拍、安踏能量環、安踏閃能等,但相較于耐克、阿迪等一線國際品牌,我國體育品牌專利申請量則顯現出了劣勢[32]。經過分析耐克、阿迪達斯、彪馬、匡威等國際一線品牌后發現,在企業研發投入上的成本是中國的十幾倍,在企業研發合作上也是國內企業的17.9倍[6]。企業間的合作研發和人才培養恰恰是企業創新發展動力源泉,若只重視其中一點,則會造成事倍功半、資源浪費的結果,因此如何加強國內企業交流合作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體育項目層面,隨著國家科技的發展,科學技術正在不斷滲透到競技體育中,如從1912年斯德哥爾摩的電動計時器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量子計時器,科學技術為競技體育服務不僅為了滿足競技體育更高、更快、更強的要求[33],也為競技體育的發展提供保障。當前國內研究主要集中于籃球、乒乓球、網球、羽毛球、排球等項目的專利研發,從國家、機構、企業合作、專利權人等方面分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多數體育項目用品上占據優勢,個別項目甚至呈壟斷趨勢[34],這與其經濟發展具有很大關系,雖然中國近年來發展迅速并且在個別項目上占據優勢[5],但在專利創新、專利申請量、企業合作研發等領域仍處于劣勢[35-37]。以乒乓球為例,美國專利總量雖不占優勢,但核心專利數量優勢明顯,且多掌握在大型企業中,中國專利總量雖占一定優勢,但核心專利數量處于劣勢,且多掌握在高校。
因此,如何打破國外專利技術壟斷,提高我國專利創新能力,加強企業與高校合作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3.4 競技體育中的競爭情報分析
在當前競技體育快速發展,各個體育項目競爭激烈態勢下,對于體育來說,體育不僅僅是在場上競爭以決出勝負的身體活動,它也是各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綜合國力的比拼[38]。體育競爭情報在競技體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北京奧運會男子雙人3米板冠軍、亞運會中國男籃對黎巴嫩、中國拳手楊波對韓國拳手李凱星等[39],每一次賽前都需要收集對手情報信息,情報的準確性甚至到關乎比賽的勝負。在競技體育中場上的形勢是瞬息萬變的,因此體育競爭情報要發揮作用,則需要一條完善的體育競爭情報價值鏈。體育競爭情報價值鏈是指以數據和體育信息為基礎,以體育競爭情報流為主要特征,通過一系列相互銜接、密切配合的主體,從而制定出準確和及時的決策的價值體系[9]。科學、準確、及時的體育競爭情報對提高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作用是巨大的[40-41]。
目前關于體育競爭情報在競技體育中的作用,國內部分學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部分學者認為體育競爭情報具有吸取先進理論與方法、傳播先進技術手段、了解競爭對手、規范市場競爭等作用[42-43]。也有部分學者認為體育競爭情報具有調查競爭對手、研究競爭環境、制定競爭策略、賽前預警等作用[44-45]。綜合以上學者看法,筆者認為體育競爭情報在競技體育中不僅發揮著賽前備戰、分析競爭對手、比賽環境、制定賽場策略的作用,同樣發揮著規范競技體育制度、訓練體系及體育產業的作用。但由于體育競爭情報自身具有的對抗性、目的性、時效性、針對性、保密性、灰色性[46-47],因此在體育競爭情報的情報獲取和識別上應加大投入力度。楊艷等認為應加大科研投入,成立專門情報團隊,發揮互聯網功能,提高反競爭情報意識[48]。劉成等認為應組建復合型的體育競爭情報團隊、對教練員進行體育競爭情報教育、加快體育信息化建設、擴大相關專業人員數量等[49-50]。
梳理以上學者觀點,筆者認為當下需要關注的是體育競爭情報教育,體育競爭情報作為一門學科所開設的學科課程較少,不利于相關人才培養。王韻博指出高校開展體育競爭情報教育是科研和教學、從事行政管理、自身學科發展的必然結果[51]。因此在未來研究中可以將推動高校進行體育競爭情報教育作為研究點,同時在競技體育中以實證研究為起點,深入運動隊進行調查,探討體育競爭情報在競技體育中的作用。
3.5 體育院校中競爭情報分析
體育競爭情報不僅對競技體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高校中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體育院校中,開展體育競爭情報對學科建設、校與校之間的體育競技和交流合作具有重大幫助。圖書館作為學校的資源聚集地,對開展體育競爭情報工作具有較大優勢,其豐富的情報資源和收索途徑,為開展情報工作奠定了基礎。以上海體育學院為例,首先體育院校中體育相關人才較多,便于開展體育競爭情報教育,其次,體育院校的科研和教學力量,決定了體育院校圖書館參與體育競爭情報具有獨特的優勢,最后體育院校經常開展的科研交流活動可以拓展體育競爭情報的信息面[52]。因此,在面對科技、經濟、文化、教育等各項領域飛速發展的時代以及院校之間多方面激烈競爭的時代,體育院校開展體育競爭情報就體現出了迫切性[53]。
當前國內學者對于體育院校或體育院校圖書館開展體育競爭情報教育的關注度不夠,而對于圖書情報學的研究較多,因此體育競爭情報能否在體育院校或非體育院校開展體育競爭情報教育,以及體育院校圖書館或非體育院校圖書館開展體育競爭情報的實踐研究,均可以作為一個切入點展開調查。
3.6 體育反競爭情報分析
當我們在關注體育競爭情報開展的同時,同樣要注意反競爭情報的開展,開展體育反競爭情報能有效的保證競爭主體核心信息不被泄露,并保持其競爭的優勢。及時有效地識別灰色情報,對競爭主體的策略安排起到由被動轉化為主動的作用。體育反競爭情報不僅要重點防護隊伍信息、教練員相關信息、比賽信息等,還要做好相關研究工作,不斷完善體制,健全體系,做到信息不泄露,灰色信息及時甄別的功能[54]。因此在未來大型賽場上,我國體育競爭情報情報工作不僅要會“攻”,還要會“守”,實現攻守平衡[55]。我國唐光蕊學者通過OPSEC理論模型,詳細分析了我國女足隊伍反競爭情報工作的開展現狀,得出我國女足隊伍反競爭情報工作存在高層不夠重視、資金投入不足、缺乏專業人員等情況并且這種現象在國家拳擊隊中同樣存在[54-56]。同時兩位學者都認為應建立反競爭情報制度、完善組織機構、增加相關專業人員、加大反競爭情報工作資金投入等舉措。因此,未來我國在體育反競爭情報工作上還有一段路要走。
體育競爭情報起初在國外跟企業競爭情報有關,于是有關于企業競爭情報、企業反競爭情報的研究較多,而具體到體育競爭情報或體育反競爭情報的研究存在明顯的差距,當前關于體育反競爭情報的研究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未來可以把體育反競爭情報工作的研究作為切入點,以此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
4 研究局限性和展望
體育競爭情報由于最初與企業競爭情報有關,于是在查閱WOS、Pubmed、Ebsco等數據庫時與企業競爭情報的研究較多,關于體育競爭情報的研究較少,因此在進行文獻分析時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也給分析結果帶來了不確定性。未來國內相關學者應不僅致力于國內期刊的發表,對國外核心期刊也應有一定的關注,同時致力于體育競爭情報學科的研究,為制定我國體育競爭情報相關政策提供依據。
5 結論與建議
5.1 通過對我國體育競爭情報文獻分析表明,從知網收錄的1994—2019年體育競爭情報文獻發現,體育競爭情報發文量呈現不穩定趨勢,從2017年開始文獻的發文量、參引量均呈下降趨勢。通過對關鍵詞聚類,國內學者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競爭情報”“競爭情報分析”“情報科學”及“運動項目”等方向,在文獻發文量和機構上,存在著文獻質量總體不高,體育類院校和綜合類院校發文量遠遠領先于其他院校的情況。因此,針對以上現象,在今后在研究設計上,應當加強作者之間合作、高校間的合作,揚長補短 ,從而提高文獻質量以及高校間的均衡發展。
5.2 當前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科技的發展帶動著情報信息之間的快速流通,通過對體育競爭情報內涵、體育競爭情報系統構建、體育專利競爭情報、競技體育中的競爭情報、體育院校中競爭情報、體育反競爭情報分析認為,體育競爭情報在競技體育、專利、學科等發展上挑戰與機遇并存,體育競爭情報不僅是對競爭對手的信息分析,同時包含分析競爭對手時尋找自身發展的點,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面對體育競爭情報在內涵研究、系統構建、專利、高校、競技體育、反競爭情報研究集中的基礎上,通過政策支持、科技發展、學科多領域融合等途徑,拓寬研究的面,從學科交叉、多項目系統構建、專利創新與企業合作、深入競技體育隊伍、體育院校競爭情報開展、體育反競爭情報工作等角度,在更大范圍開展體育競爭情報研究。
參考文獻:
[1]蘇新寧.大數據時代情報學學科崛起之思考[J].情報學報,2018,37(5):451-459.
[2]習近平.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J].中國監察,2014(9):4.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情報法[N]. 人民日報,2017-07-14(12).
[4]蘇宴鋒,司虎克.體育競爭情報理論溯源與探析[J].山東體育科技,2017,39(6):16-19.
[5]劉蘭娟,劉成,蔡皓.基于專利信息挖掘的我國瑜伽行業技術創新能力體育競爭情報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8,5(3):25-31.
[6]明宇,司虎克.國外體育品牌生產企業技術創新的競爭情報分析——以耐克、阿迪達斯、銳步、彪馬、匡威的專利研發為例[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5,32(4):435-440.
[7]岳文.我國籃球競爭情報系統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30(5):459-465.
[8]蘇宴鋒,王紅英,張峰筠,等.沙灘排球競爭情報智能服務系統的理論框架與實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6,40(3):52-55.
[9]劉成,司虎克,劉蘭娟.競技體育超競爭環境下體育競爭情報的價值與價值鏈流程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11):21-26.
[10]丁英俊.試論教練員的情報意識與體育競技[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4(3):22-26.
[11]岳文,馬毅,李成梁,等.國外體育競爭情報發展脈絡與演進歷程述評[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7,29(4):358-362.
[12]伍明義. 我國體育情報學研究熱點與演進分析.長春:吉林體育學院,2019.
[13]李儒新,劉成,司虎克.體育競爭情報的理論淵源與本質內涵解讀[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26(12):36-40.
[14]吳曉玲.試論體育競爭情報研究的基本內容[J].情報科學,2002(10):1042-1045.
[15]吳曉玲.知識管理視角下體育競爭情報源的不同劃分和搜集方式[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3,33(11):83-85.
[16]劉成,劉蘭娟,司虎克.體育競爭情報分析要素和分析框架的理論與實證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9(2):120-126.
[17]楊紅英,楊海燕,王會寨.大數據時代我國體育科技競爭情報服務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5,37(1):66-68.
[18]易華通.試論體育競爭情報系統的構建[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08(1):101-108.
[19]岳文.我國籃球競爭情報系統理論建設的必要性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8,40(4):21-27.
[20]趙敏山.對體育競爭情報系統的構建探討[J].現代情報,2004(6):114-115.
[21]陳有忠.論體育競爭情報系統的建立及運用[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7(3):21-23.
[22]應中.國家體育競爭情報體系建設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4):60-61.
[23]肖欣,司虎克.構建信息化時代教練員競爭情報系統[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9,17(1):21-22.
[24]劉宇,季瀏.足球運動競賽情報理論框架的構建[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3,29(2):79-86.
[25]常宇辰.我國競技體育中競爭情報系統構建研究.昆明:云南大學,2017.
[26]楊丹.中國網球項目主要競爭對手情報信息系統的構建分析.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7.
[27]張巖.我國籃球情報信息系統構建的理論研究.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28]萬宇,張元梁.國際體育器材專利技術競爭情報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8,35(5):521-531.
[29]明宇,司虎克.我國運動鞋專利國際申請競爭情報的實證研究——以美國、德國、日本為競爭對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6):18-23.
[30]明宇,司虎克.中美體育器械專利國際申請競爭情報的實證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4):18-23.
[31]明宇,司虎克.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國際體育專利的競爭情報分析[J].體育科學,2012,32(9):88-97.
[32]劉婧,程凱芳.李寧vs安踏:體育用品專利技術競爭情報研究[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9,16(4):56-62.
[33]王磊.體育器材裝備的專利情報服務研究.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7.
[34]宋亞剛,司虎克,韓慧,等.國際乒乓球運動相關科技創新發展態勢的競爭情報分析——基于專利信息可視化的方法[J].體育科研,2017,38(6):38-46.
[35]張元梁,司虎克.國際網球專利技術領域競爭情報的可視化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3,49(6):57-65.
[36]王麒舒.國際排球專利技術的競爭情報分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7,33(1):25-27.
[37]邢雙濤.國際羽毛球專利技術競爭情報的可視化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7):45-51.
[38]孔祥平.從北京奧運會談體育競爭情報[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9,27(2):12-14.
[39]張卓熙,陳國瑞.多哈亞運會體育競爭情報運用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7(6):99-100.
[40]劉成.體育競爭情報及其對我國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的影響研究.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0.
[41]劉成,司虎克.我國競技體育優勢項目與核心競爭力關系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6):104-109.
[42]胡洪泉,呂艷麗.競技體育情報的作用及應用[J].情報探索,2010(6):65-67.
[43]羅攀.競爭情報學在競技體育運動中的運用[J].運動,2010(2):50-51.
[44]翟紅哲,龍波.競技體育中競爭情報的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1997(4):86-88.
[45]陳明.淺析體育競爭情報在競技體育中的應用[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6(3):12.
[46]羅智波.論競爭情報在體育競賽中的運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3):8-9.
[47]孟繁一.圖書館體育競爭情報及其在冬季競技體育中的應用研究[J].冰雪運動,2016,38(1):30-32.
[48]楊艷,何勝保.河北省競技體育優勢項目信息需求與防范的情報學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2(3):267-276.
[49]劉成,司虎克,李儒新.以運動隊為基礎的體育競爭情報發展動力機制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1,47(3):12-18.
[50]劉成,司虎克.運動隊體育競爭情報獲取路徑與需求特征的實態調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1,47(1):9-16.
[51]王韻博.體育競爭情報及其在高校競技體育中的應用[J].現代情報,2012,32(11):144-145.
[52]戴堯群.體育競爭情報的特性與體院圖書館功能的拓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7(S1):98-100.
[53]李寶鳳.體育院校圖書館體育競爭情報的服務及發展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5):29-31.
[54]唐光蕊.基于OPSEC理論對我國女超隊伍反競賽情報工作的研究.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7.
[55]涂曙云.我國備戰倫敦奧運會的體育反競爭情報工作初探[J].科技創業月刊,2009,22(4):134-136.
[56]王靖. 競技體育反競爭情報視域下國家拳擊隊信息保護現狀的研究.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5.
[57]王慧琳,張婕.競技體育信息情報科技服務應用優化方案——以天津市實踐項目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0(1):78-82.
[58]陳君,司虎克,王磊.我國體育用品業專利文獻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9,35(1):52-56.
[59]劉蘭娟,司虎克,劉成.國際瑜伽研究演進脈絡與前沿動態的體育競爭情報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5,51(2):105-113.
[60]劉宇.足球運動競賽情報內容的理論框架構建與實證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36(6):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