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學水平質量的提高,幼兒園的教學作為教育階段的基礎,在孩子的教育生涯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繪本教學是文字與藝術的結合,小朋友可以通過看圖片了解自己好奇的地方,同時又可以結合文字認識許多漢字與拼音。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的繪本教學卻存在著許多未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將幼兒園繪本教學中的問題指了出來,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指導教學,希望能夠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 繪本教學? 問題? 方案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7-0083-02
引言
許多教師在幼兒園的教學中發現小孩難以凝聚注意力,若是繪本的內容不夠精彩就沒有吸引力,這給教師的授課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必須從每一個小孩身上提取共同點,畢竟天性都是一樣的,教師可以找到真正適合自己與孩子的上課方式。過去對幼兒園的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改善,促進繪本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一、幼兒園繪本教學優勢
(一)健全幼兒認知能力
繪本教學,即通過讓幼兒閱讀繪本的方式,來完成學習的渠道。繪本教學對于幼兒初期認知能力的建立與提升具有重要價值。繪本可以將自然與社會中的嘗試,與不同領域的活動相結合,讓幼兒能夠對自然生活中的常識形成判斷,進而建立起基礎認知能力。繪本閱讀,對于幼兒來說,同樣是擴充知識的重要途徑。繪本知識能夠將科學知識以圖畫形式展現,將復雜的科學原理轉化為淺顯易懂的圖文,方便幼兒閱讀,也有利于幼兒求知興趣的培養。如在《小蝌蚪找媽媽》中,幼兒通過繪本,能夠初步了解青蛙與蝌蚪之間的關系,以及青蛙生產發育的過程。《兔子先生去散步中》以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展現了不認識交通標識的兔子先生這一形象,反向告訴幼兒應該注意人行道、紅綠燈等。
(二)促進幼兒人格形成
幼兒階段,是人一生中的啟蒙階段,也是人格健全與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幼兒會通過習得與模仿等方式,學習社會性行為,如合作、謙讓、交流等。而繪本中的動畫人物相較于文字、書籍等,更容易走進幼兒內心。以童話故事《彩虹色的花》為例,故事以繪本圖畫的形式教導幼兒養成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積極主動地幫助與關心他人。在《懂禮貌的小白兔》中,小白兔言傳身教,讓幼兒能夠理解文明與禮儀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基于此,幼兒的人格可以逐漸健全,在情感體驗上也能更加豐富,進而從開始就形成正確價值觀。
(三)保證幼兒心理健康
幼兒不僅要接受基礎的常識與社會性教育,心理素質教育同樣是重要的教學內容。而繪本教學對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也有積極的促進意義。如《灰姑娘》繪本中,幼兒從主人公的人生經歷中能夠感受到在面對挫折時的不氣不餒。也能更好地理解逆境中保持真誠與善良的重要性。閱讀文學作品對于幼兒未來理解人生道路上的挫折與磨難,辨別是非曲直,有積極意義。
二、幼兒園繪本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目標定位不清晰
繪本教學在幼兒教學中一直被作為輔助手段進行應用,與多媒體技術、游戲教學等功能相似。但是繪本閱讀教學又并非僅僅為幼兒教學的輔助手段,其以繪本圖文為基礎,具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教育部就曾強調過繪本教學對于學生認知興趣培養及探索欲望激發的重要性。可見,繪本教學并非僅僅為幼兒的啟蒙教育訓練方式,而是應該作為常規的教學方式,予以開展。幼兒教師應該在課程教學時,確定好教學目標,做好教學內容的設計,才能保證課堂教學能夠高效開展。
(二)教師授課方式老套
有些教師潛意識里認為幼兒園的教學很簡單,只要隨便教教小孩就可以了,其實并不然。幼兒園階段正是孩子們的意識形成階段,這時候接受的知識可能會影響他們一生,對未來的每一步發展帶來或好或壞的影響。教師更應該注意改變自己的授課方式,過去的教學中都是純粹的書本教學,并沒有融入全新的內容,孩子在上課的過程中很容易走神,特別是如此貪玩的階段。有一句話說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授課方式也是這樣,我們并不是全盤的否定傳統的教學方式,汲取有用的方面融入現代元素,畢竟時代是不斷發展變化的[1]。
此外,部分幼兒教師在工作中還存在著對繪本類型認知上的偏差。一些教師不能按照幼兒的閱讀需求,將文學類、科普類以及思政類的讀物劃分開來。教師在繪本讀物的選擇上,往往也沒有選擇適配幼兒年齡層的讀物,造成一些幼兒無法理解讀物內容。長此以往,幼兒會對讀物產生閱讀上的疲憊感,反而更傾向于視頻、游戲等學習方式。
(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關于孩子注意力的問題,大概是每位老師都很揪心的一個問題。幼兒園的孩子剛剛接觸這個世界,內心肯定充滿了好奇,但潛意識里還是害怕老師的。老師要針對孩子注意力的問題具體展開討論,結合繪本的內容積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許多老師只是提醒學生投入到課堂中來,并沒有具體的方案,致使問題不能根本解決,長而久之,在幼兒園養成的不良習慣將伴隨他們一生,我們必須避免這些問題的重復發生。試想一下,若是教師的講課方式很生動可愛,孩子們就會有極大的興趣投入到課堂當中,這就完全不屬于孩子注意力的問題,而是教師授課方式的枯燥乏味使得孩子逃離課堂。
(四)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學校的基礎設施也是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很關鍵的一部分,就像繪本教學,我們不能只關注繪本教材的提供,還要注意孩子們的親身實踐問題。哲學證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與動力,只要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這個過程中,比上一學期的課程效果都明顯。繪本的教學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在鍛煉孩子的綜合思維能力,它作為一種新式的教學方式出現[2],很多幼師通常只是將繪本當作讓幼兒學習知識和認字的一種教材,并且教師本身對繪本教學相對缺乏和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致使繪本教學過于重視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繪本情感教育的功能,若是教師和孩子共同到這個過程當中去,教師對孩子的了解更進一步,孩子也更相信老師,情感教學便達到了目的。
三、幼兒園繪本教學的指導策略
(一)創新授課方式
對幼兒園孩子進行教學最重要的還是創新與耐心。創新幼師的授課方式就要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喜好進行改變。比如可以將繪本知識與日常的游戲結合起來,在玩游戲的時候將繪本知識進行教學,寓教于樂,孩子們很快就能接受這些東西,并深深地印在腦海中。但是教師同時也要注意游戲的難易程度,不能只一味地考慮灌輸知識,不結合實際情況,這樣反而會弄巧成拙。授課方式的改變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任務,既要考慮孩子的接受度,又要考慮自己的能力,但這也算是教師的一項過人之處。繪本教學聽起來很簡單,實則復雜,所以教師的創新能力是極其重要的。
(二)注重情感教育
前面我們提到教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少在繪本教學中注重情感教育。何為情感教育?或許對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說情感就是每天放學有爸爸媽媽接送,所以教師就要從自身出發教會他們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發現情感,繪本只是奠定小孩子學習的一個基礎,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從生活中發現美好。孩子們的天性本就是愛玩的,家長把小孩送到學校也是為了讓教師傳授一些真道理,師生的感情也是很重要的。論語有言: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道理就是這個道理,情感滲透法對小孩子全身心的健康發展起到了輔助作用。
(三)講究師生互動
可能是孩子的天性問題,不管怎樣都是比較怕老師的,很害怕與老師說話交流,甚至緊張到說不出話來。這就需要教師深刻反省,該嚴厲的時候就要嚴厲,但是該溫柔的時候還是得溫柔。師生的互動可以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到繪本里面的內容,畢竟幼兒園的孩子只是覺得圖片好看不能充分理解里面的深意。通過教師的層層誘導,孩子可以自主地對繪本書進行學習,并好奇新的方面。教師還得講究全面,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樣,讓孩子只了解到自己的四角天空,外面的世界還需要他們慢慢去探索,去發現[3]。
(四)結合實際情況
繪本教材作為一種新式的教學方式,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繪本中描述的有些內容只是虛幻想象出來的,幼師要注意引導孩子將現實與想象區分開來,可能這樣說有點復雜。但是要讓他們知道,繪本中的虛構內容都是可以通過現實努力來做到的。從小就要讓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教師斷不可以一味地教他們識圖片,畢竟學習的重點要放在認識文字方面,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抓基礎就要從小抓起,結合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傳授給他們符合實際真實的道理。
(五)完善基礎設施
繪本教學與傳統教學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也有較大不同。其主要表現在教學方式的區別。繪本教學更注重圖文結合以及理實結合。因此完善配套的基礎設施對于素質教育十分關鍵。教師應該嘗試在授課過程中,鼓勵幼兒充分利用教育配置資源,進行繪本故事的選擇性表演,加深幼兒對于繪本的記憶。基于此,一方面幼兒對于繪本會進行反復思考,對于其掌握繪本核心內容,有更重要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加強幼兒對于繪本故事熟悉度,引導其進行后續繪本學習。作為幼兒教師,不應該僅將繪本教學歸為繪本讀物的講解,繪本教學應該是更具包容性以及廣度的教學方式。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也能提升其整體的思維邏輯能力,而繪本教學需要配套完善的基礎設施予以實現。
結束語
綜上所述,繪本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綜合考慮各個方面。過去的傳統的授課方式,隨著時代變革新式的授課方式,這些都需要教師做出改變。繪本作為幼兒成長階段當中一種重要書籍和獲取知識的途徑,對幼兒智力發展、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想象力的開發與正確價值觀念等多方面的培養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并且應充分利用繪本故事中的趣味性強、情感教育功能和富含豐富人生哲理等特點,調動起孩子們展開閱讀的興趣和繪本學習積極性。不但能夠促進幼兒園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能夠奠定孩子們的學習基礎,為未來的進一步發展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羅無雙,劉迪.幼兒園繪本教學活動指導的策略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9(19):190.
[2]劉麗.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師幼言語互動行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9.
[3]朱希.幼兒園繪本教學的指導策略之研究[J].貴州教育,2015(24):16-18.
作者簡介:
陶碩(1990-),女,漢族,江蘇宿遷人,本科學歷,幼兒園二級職稱,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