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沁 鄭青 孫玉婷
【摘要】當前,“00”后已逐漸成為高校的主力軍,突出的代際特點在戀愛方面也有所顯現。本文以安徽農業大學和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學生為樣本,聚焦于“00”后大學生的戀愛觀問題,通過抽樣訪談、實地觀察,結合文獻調查的方法,首先闡述“00”后大學生的戀愛觀現狀,然后進行歸因分析,最后從發揮課堂作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強化校內網絡媒體的監督和引導、調動輔導員積極參與四個維度提出了學校的應對舉措。
【關鍵詞】“00”后? 大學生? 戀愛觀? 舉措
不同于“90”后,“00”后成長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物質生活優渥、網絡信息發達的時代背景下。他們注重彰顯個性又追求情感體驗、主張獨立自主更渴望真情和溫暖、思想開放包容但難辨舶來文化。據統計,近兩年大學生戀愛比例逐年增加,愛情已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相應的戀愛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戀愛觀教育也面臨新的挑戰。
一、“00”后大學生戀愛觀現狀
總體上看,“00”后大學生的戀愛觀趨于合理健康,他們敢于追求幸福、大膽表白,戀愛雙方互相尊重,能夠理性處理戀愛關系,遇到情感問題善于尋求外界的支持和幫助等,與此同時,也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戀愛動機多樣化
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日趨成熟,對異性萌生出強烈的情感需求是正常的心理現象。調查結果顯示,“00”后大學生在渴求美妙的情感體驗時,存在戀愛動機多樣化的特點,有的是“填補內心空缺,尋找精神寄托”的盲目心理,有的是出于“周圍同學都談了我也要談戀愛”的從眾心理,有的擇偶動機過于功利化,例如會考慮對方的經濟實力、外貌和學校任職情況等,從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實現自己的目的,而且往往遇到更好的就換。這部分大學生因為戀愛動機的不純潔,一般難以收獲到真正的愛情。
2、戀愛能力不足
根據調查結果發現,第一,相對于“90”后,“00”后在處理戀愛和學業等其他關系上稍顯能力不足,這部分大學生主觀上有均衡好戀愛和學業的意愿,但實際中往往在戀愛方面投入了過多精力,導致事與愿違,影響了自身的全面發展。第二,戀愛關系不持久。“00”后大學生善于表達,追求愛情時熱情且大膽。他們享受熱戀期的浪漫感和親密感,而當戀情經過熱戀期,逐漸邁入到磨合期時,往往因不善面對和解決問題而導致戀情終結。事實上,這也是“00”后一代缺乏愛情責任意識的體現。第三,抗挫折能力較弱。部分“00”后大學生在戀情受挫時會表現的焦慮、煩躁、抑郁、怨恨等,尤其在失戀之后,有的人會感覺到痛不欲生,選擇墮落,甚至一蹶不振。“00”后大學生在戀情受挫時所需要的恢復時間較長。
3、性觀念過于開放
受西方文化觀念和一些消極腐朽思潮的影響,高校大學生的性觀念明顯開放。在大學校園里,情侶隨處可見,且常常在大庭廣眾之下有一些過度親密的行為發生,如擁抱、親吻等。同時,與“90”后相比,“00”后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態度明顯寬容很多,這個可從高校周邊的“日租房”、酒店業規模等當中窺探一二,甚至還會有“一夜情”等不良行為的發生。而據調查,“00”后大學生對“性”的了解并不充足,如性愛之后可能發生的后果以及相應的防范措施不清楚,獲取性知識的渠道不明晰等,而這也進一步誘發了一系列心理問題和社會現象。
二、“00”后大學生戀愛觀現狀的原因分析
1.自我認知不成熟。得益于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00”后大學生視野開闊、見解獨到,隨著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步入大學后,他們在彰顯個性、表達自我的同時,心靈上也有了認同感和歸屬感的渴望,帶著這份渴望,他們嘗試通過戀愛來滿足內在需求。可見,“00”后大學生戀愛態度尚不成熟且較為輕率,在未做好戀愛準備的情況下盲目進入戀愛狀態后,遇事無措,情緒主導,缺乏基本的判斷力和抗壓能力,繼而草草結束一段戀情。這也側面反映出他們戀愛道德、戀愛責任意識的缺乏。
2.同輩群體的帶動。同輩群體對大學生的影響是父母、教師所不能替代的。他們年齡相仿、地位相同、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相似,興趣、愛好相投,同輩群體間通過頻繁的交往、情感的交融,往往在潛移默化間就傳導了價值理念,尤其在戀愛方面。“00”后大學生獨立性較強,實則害怕精神上的孤獨和落寞,他們為了不被群體拋棄,通常選擇模仿、從眾,如“身邊朋友都談戀愛了,我也想要談戀愛”、“我再不談戀愛就要落伍了”等想法。同輩群體的帶動對“00”后大學生的戀愛觀形成是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的。
3.家庭、學校教育的不足。首先是家庭教育的不足。“00”后被稱之為“千禧寶寶”,他們作為“421家庭寶寶”可謂是身處家庭的絕對核心地位。一方面,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父母作為家庭頂梁柱忙于工作,缺乏對孩子們的關懷,一般將孩子交由祖父母輩教養。在有限的家庭教育時間中,父母以配合著應試教育為主的強制教育居多,缺乏關懷式教育,更別提戀愛觀方面的教育了。另一方面,隔代教養往往溺愛、縱容過多,養成了孩子霸道、任性的行為習慣,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奉獻,導致戀愛時常受挫。其次是學校教育的不足。在戀愛方面,我國傳統文化主張委婉、含蓄的行為方式,“00”后一代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則顯得更加開放。“00”后大學生亟須戀愛知識的普及及教育,而學校作為施教一方因態度保守、刻板顯得應對不良,包括學校在對待戀愛一事上態度模糊、各管理部門意見不一致、教育方式單一、教育內容枯燥等,偏向管制、約束為主的戀愛教育模式已不再適應于如今的“00”后大學生。
4.網絡環境的影響。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各類信息、資源的獲取和傳播變得更加便捷。“00”后一代還被稱之為“拇指一代”,他們在各類手機App、各類影視小說之間穿梭得游刃有余,思維模式和價值理念也必然深受影響。其中,與愛情相關的話題通常是各大網絡媒體樂于常談的話題,這勢必對“00”后大學生的戀愛觀產生較大影響。互聯網上不乏夾雜著一些低俗、暴力等不良因素在內的信息,加之大學生甄別能力較弱,容易使他們對愛情產生認知偏差。
三、學校引導“00”后大學生樹立正確戀愛觀的可行舉措
戀愛是重要的人生經歷,戀愛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不僅事關個人的人生幸福和發展,更影響著家庭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在有限的大學時光里,學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樹立大學生正確的戀愛觀。
1.充分發揮課堂作用
課堂始終是教育教學的主渠道。當前,大部分高校并沒有設立專門的關于戀愛、婚姻、性的課程,稍微有所涉及的只有思政課和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兩門課程,且所占比重不大、內容不深,尚未形成完整、科學的教育教學體系,對“00”后大學生戀愛指導性不強。
事實上,“00”后大學生普遍希望通過課堂渠道獲得有關戀愛方面的知識,對此,學校應當順應時代發展、貼合大學生的實際需求,規劃課程體系建設,確立教育理念,完善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模式,配備專業教師,真正彌補課堂中戀愛教育的缺失,做好戀愛道德的引導、戀愛問題的指導、幸福人生的向導。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隨著校園戀愛的普遍化,戀人間在公共場合的過度親密化行為呈增長態勢,這既有悖社會的公序良俗,更不利于構建和諧穩定的校園文化環境。加強校園文化制度建設和管理落實。出臺關于戀愛行為方面的明文規定并納入到學生的思想品德評價體系中,為大學生提供戀愛準則和導向。同時,相關管理部門強化管理,如在圖書館、食堂等公共場所粘貼戀愛文明提示的標簽,設立文明督察小組等,共同推動和諧美好的校園文化環境的構建。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這可以充實大學期間的業余生活,引導大學生通過各類比賽、活動等方式拓寬人際交往渠道,消除空虛感;另一方面,通過心理健康月活動、心理情景劇、談情說愛講座、優秀戀愛影片賞析和交流等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活動的浸染,陶冶情操、寓教于樂,潛移默化地引導“00”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3.強化校內網絡媒體的監督和引導
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是大學生形成正確戀愛觀的重要基礎。“00”后一代喜愛在朋友圈、個人說說等里面實時分享自己的心情和生活動態,“撒狗糧”更是屢見不鮮。學校相關部門可以駐扎在微信、QQ里,強化網絡監管,實時動態掌握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動態,針對發現的戀愛問題要及時干預和解決。鼓勵和引導有才能的學生拍攝制作關于戀愛方面的優秀網絡作品,弘揚主旋律、傳遞正確戀愛觀,充分發揮朋輩作用。
4.調動輔導員積極參與
輔導員從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最易融入學生群體,也最了解學生,充分調動輔導員積極參與大學生戀愛觀的教育顯得意義重大。輔導員可在日常教育和管理學生中滲透婚戀觀教育,并有意識地關注學生的行為狀態和心理變化,針對有問題的學生可以進行一對一幫扶。不定期開展主題班會,如戀愛道德、戀愛責任、和性知識的普及等。與家長取得聯系,通過家校聯動,共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四、結語
“00”后大學生的新特點和新需求,既給高校大學生戀愛觀教育帶來機遇,也同樣帶來挑戰。作為高校,如何因勢利導,把戀愛由大學生的“消耗品”轉變為“滋養品”,將一直是高校工作者的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李潮升.諾丁斯關懷倫理視域下“00后”大學生正確戀愛觀培育研究[D].吉林大學,2019.
[2]孫蕾.90后大學生戀愛觀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013.
[3]王玉娜,曹宇寧,李曉林.“00后”大學生“輕戀愛觀”現狀及策略探究[J].現代交際,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