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鐘鳴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加之不斷進步的信息化平臺建設,電子商務行業得到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跨境電商將我國與國外商品、文化、人才等推向了又一個新高度,交互發展、互聯互通開展貿易活動,使買家能夠更直觀的挑選商品,直接從賣家手中購買,能夠通過互聯網直接與賣家溝通貨物買賣相關事宜,大大降低了耗費精力、時間以及錢財的附加成本,從而得到物美價廉的商品。當前,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贏動教育總裁崔立標就曾表示:針對現行的電商人才需求與專業人才不足之間的矛盾,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與人才教育模式的矛盾,企業成本上升與管理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首先還是要先解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升級和電商人才教育模式轉型這兩大問題。本文從著力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跨境電商人才出發,在創新能力培養理念下,對高職院校開展跨境電商教學模式轉型與發展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創新能力;電商教學;模式;轉型;發展
面對共享經濟,當前我們的制造業、零售業、服務業、金融業、農業、物流業、進出口以及互聯網推廣即是對人才提出了挑戰,又是為各類產業發展制造了機遇,零售電商、跨境電商、農村電商、政府電商等迎來了全球市場,市場風暴又一次侵襲而來,抓得準市場靶向的自然是贏家,不愿跟上步伐學習,堅守傳統經營方式者必然會被淘汰。這對高職院校就開展跨境電商教學更是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但跨境電商也只是近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經濟對外開放的政策、物流體系的全面建設一步一步掘起的,以前根本沒有標準或者經驗可以追溯與借薦,因此高職院校開展跨境電商教育的初衷和出發點我們是認可的,正是因為跨境電商日益變化的迅猛速度,通過普通電商教學已經不能滿足跨境電商市場對電商人才的需求,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相對的,正是有了跨境電商的市場發展,才有了與之相隨的電商人才培養,才有了電商教學研究。只是這個研究需要更多的去探索、去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分析,認真轉型、尋求創新。
一、認清跨境電商當前發展現狀,摸清跨境電商人才市場需求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傳統實體店的打擊非常明顯,我國的外貿經濟也受到重創,很多中小企業破產倒閉。跨境電商卻在此次危機中尋得了一線生機,盡顯出它與傳統實體店經營模式的絕對優勢:由于跨境電商的網絡銷售特性,直接將中間商環節巧妙的避開了,從而減少了中間商產生的銷售成本,商品直觀的表現出它真實的使用價值,使得消費者購買的商品越來越實惠。切實的提升了我國商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拓展了我國商品的市場占有率。正是抓住了跨境電商交易持續高速發展這一經濟脈絡,加上政府對跨境電商推出的利好政策及一系列推助經濟復蘇措施的出臺,我國在金融危機之后,國民經濟和市場經濟回復相對較快,社會也逐漸回復穩定。
這幾年,隨著物流系統的全面建設,信息發展的創新突破,國家政策的持續支持,我國的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空間越來越大,跨境電商營利占比在電商領域中越來越重,天貓國際、蘇寧國際、考拉海購、唯品會、小紅書等開展跨境電商的企業迅速發展,都想要在跨境電商行業中占據一部分市場份額。各類大小跨境電商企業的注入拉動了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刺激了國民消費需求,再帶動我國內需剛需發展的同時,也助推了我國經濟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相對于我國跨境電商的不斷掘起,企業人力資源卻出現告急情況,分析問題主要是高職院校在培養跨境電商人才時,教學局限性太大,學生專業性不強,實踐能力弱,無法適應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商行業,通過跨境電商教學培養出的人才不足以滿足企業需求,直接導致企業用人壓力大。
二、認準跨境電商市場的客觀需求,狠抓跨境電商教學創新改革
(一)從專業培養目標著手
跨境電商其本質還是從事的國際貿易行業,同時兼具電子商務的特性。要想培養出能夠從事和服務于跨境電商事業的人才隊伍,我們一定要兼具微觀與宏觀的眼光看待跨境電商教學,而跨境電商因涉及到很多專業領域,需要專業技術和專業知識相融合,市場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要向那方面去培養,教學課程改編就要向那方面傾斜。比如對跨境電商相關法律法規專業,進出口財稅專業,國際物流專業,互聯網技術專業,外語教學專業、國際營銷專業、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等等。
就現行市場行情可以看出,跨境電商“人才”稀缺,雖然很多高職院校每年都在加大這些專業的招生,但培養的人才數量與市場需求人才數量不成正比,院校培養的專業人才與市場需要的專業人才不對口,根本滿足不了企業對提高跨境電商服務的要求。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小處人手進行靶向性教學,深入企業了解跨境電商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各項要求,有針對性的培養專業人才。同時,亦可加強專業與學科之間的聯系與融合,培養綜合知識扎實、實戰經驗豐富、學習適應能力強的綜合性人才,以迎合跨境電商對各崗位人才的總體需要。
(二)從創新教學模式出發
高職院校要以健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體制為推手,編制跨境電商專業教學標準。利用網絡大數據,區域網格化管理系統等技術加快制定跨境電商專業教學標準,建立跨境電商人才評價體系。
為制定出一套更具實際操作性、更接近市場需求點、更滿足跨境電商市場的教學標準,院校要積極發動校企聯合培育模式的教學教案,認真編輯校企共同認可的教學標準和人才評價標準,以崗位設定為帶動,理論講解為基礎,企業實訓為手段,專業績效為度量,開展跨境電商人才評價。實行企業參與培養,動態跟蹤管理,人力資源保有等手鍛開展教學創新,最終實現跨境電商教學成果產出。培養出即熟悉外貿規則及平臺運營技能,又對外語溝通有一定駕馭能力;即能熟練掌握機算機信息技術,又能開展跨境電商實際操作的復合性人才。
(三)從創新綜合能力培養發力
1.加強跨境電商教學中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培養。跨境電商主要針對的服務對象是國外市場,語言是溝通的橋梁,要想做好與外籍文化交流,首先要打好語言基礎,了解或熟知當地語言和文化習慣,最后通過語言形式表現出來,積極處理客戶對售前售中售后的各項咨詢,認真完成客戶回訪工作,解決客戶反饋的相關問題,圓滿完成跨境電商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