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華 單正龍/江蘇省農產品品牌發展中心
隨著年底鹽通高鐵的正式開通,江蘇省鹽城市將進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充分利用農業資源稟賦優勢,大力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不斷強化農產品營銷和品牌推廣,深入推進農業接軌上海,將是鹽城農業“十四五”的重要舉措。2020年11月18 日,濱海縣“2020年江蘇濱海·上海現代農業招商推介說明會暨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在上海市松江區成功舉行,為將鹽城市建成上海優質的“菜籃子”“米袋子”和美麗的“后花園”,打下堅實的基礎。
濱海現有耕地150 萬畝,已建成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 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1 個,省級農產品加工園1 個、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1 個,市級休閑農業景點6 個,上海市外蔬菜供應基地7 個,2020年農林牧副漁總產值預計達126 億元。
濱海主要特色農產品包括濱海大米、白首烏、生豬、草雞、大套蜜梨及特色水產等。濱海水稻常年種植85 萬畝以上,總產超53 萬噸,“濱海大米”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濱海是全國白首烏唯一的核心產地,“濱海白首烏”是全國首烏行業唯一獲得國家三項地理標志區域公用品牌保護的地方特色產品。現有鹽城金昉、鹽城果老等22 個首烏龍頭加工企業和16 個專業合作社。全縣年飼養生豬180 萬頭,家禽4000 萬羽,年產雞蛋8.93 萬噸,注冊品牌有“土里巴雞”牌草雞、“濱海”牌草雞蛋。全縣水產養殖面積11.1 萬畝,主要包括銀鯽、黃顙魚、河蟹等,總產量10 萬噸左右,紫菜年加工量65 噸。現有果樹1.7 萬畝,其中梨1 萬畝,葡萄3000 多畝,果品產量約1.2 萬噸。

“十四五”期間,濱海將以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為方向,著力將濱海打造成蘇北有影響的優質商品糧基地、畜禽產品優勢產區和上海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全縣總體分為三大片區,培植水稻、蔬菜、林果、生豬四大主導產業和白首烏、山芋、花生、草雞四大特色產業。渠南片區重點發展優質稻米、水生蔬菜、水產養殖。渠北片區在穩定糧食生產,恢復生豬產能的前提下,重點發展蔬菜、中藥材、雜糧、蛋白桑、強筋小麥、山芋等。沿海片區重點發展濱海白首烏、中藥材等特色產業。著力打造“一河一路一環”3 條現代農業示范帶。一河,綜合治理篆河沿線水系、農田,建設一條21 公里旅游公路,打造篆河生態旅游風光帶。一路,黃河故道沿線重點發展設施農業、高效林果、蛋白桑、四青蔬菜、特色雜糧、農業觀光旅游等,形成古黃河特色產業“一號公路”。一環,以八巨田園綜合體為中心、前岸村為核心,沿S327、新安大道、坎振線、十支渠,重點發展設施農業、林果、稻田綜合種養、冬瓜等,打造田園綜合示范圈。
濱海土地面積大、資源足、生態優、基礎好,為企業進一步深入合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和潛力。濱海正積極優化財政、土地、金融、審批、人才等方面的政策,編制政策清單,全力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營造良好環境。11月18 日集中簽約18 個項目,協議總投資達47 億元,濱海將與投資企業在發展規模特色種養、農產品精深加工、新型流通業態、鄉村旅游產業和農村公共服務等五個重點領域開展合作,努力建設成滬鹽合作新高地。